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8-03-14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茶尺蠖又名拱拱虫、量寸虫、吊丝虫,属鳞翅目尺蠖蛾科。该虫在莲都区主要分布在碧湖、丽新等茶区,是一种暴食性害虫。防治不及时,往往造成夏、秋茶产量严重减少,并导致树势衰退,严重影响茶叶生产。前几年每年都有发生,但危害不大。2007年8月该虫在丽新乡黄岭上茶园大面积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季茶叶产量,而且致树势衰退,耐寒力差,易受冻害,影响次年茶叶生产。
1发生情况
2007年8月19日在丽新乡黄岭上茶园发现少量幼虫,7天后茶园遭较大面积危害,茶树绿叶和嫩枝全部被吃光,受害茶园的大部分茶树只留下叶片主脉,形如火烧,无茶可采。
2习性和危害特点
2.1生活习性
茶尺蠖大部分以蛹在茶树根际表土中越冬,少数以幼虫在茶丛中越冬。越冬蛹大部分处于滞育状态,抗逆力强,死亡率低;其越冬后羽化率的高低,受土壤湿度影响大。
在浙江年发生6~7代,第1、2代有明显的“发虫中心”现象,第3代后世代重叠,第4代发生量大,为全年危害最重的一代。若入秋环境条件适宜(温度、食料、防治不及时),第6代茶尺蠖发生量大,秋茶损失严重;若入冬气温在20℃以上,则可能发生7代。茶尺蠖幼虫孵出后,在茶蓬面上形成明显的发生中心,幼虫吐丝下垂随风扩散为害,1~2龄幼虫多在叶面上危害,4龄或5龄进入暴食期。
2.2危害特点
凡是茶树长势好、茶园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结构疏松、保水性能好的,一般虫口量多,密度大,受害也较重;避风向阳的茶园发生较早,受害也较重;平坦、坡地茶园比山地茶园发生重;丘陵茶园比高山茶园发生重。
3暴发原因
3.1气候因素
由于2006年暖冬天气,茶尺蠖越冬虫量较大、成熟度较高、越冬存活率较高。为茶尺蠖的暴发提供了充足的种群数量。
3.2食料因素
由于新辟茶园的增多,茶园施肥、管理的改善和采摘制度的改变等新情况的出现,夏秋茶留养过多;为茶尺蠖的暴发提供了丰富的食料。
3.3防治不及时
由于历年来发生不整齐、规模小,不构成灾害,从而未引起生产上的重视。同时由于对茶尺蠖发生特点和防治适期缺乏了解,当茶尺蠖进入了高龄暴食期,才引起重视,防治时已经进入了高龄暴食期,造成损失隆重,控制难度增大。
4无公害防治
4.1加强预测预报
针对茶尺蠖的发生特点,必须加强虫情监测,及时掌握虫害的发生动态,做好害虫信息的传递工作,准确发布害虫趋势预报,为虫灾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便于茶农根据情况及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4.2及时采摘和深耕
茶尺蠖幼虫主要取食茶树嫩叶,及时采摘鲜叶可带走部分幼虫,减少危害。结合秋、冬季深挖施肥,可将茶尺蠖在茶树根际表土内的蛹深埋土中,使之不能出土羽化,降低危害。
4.3诱杀
茶尺蠖成虫有趋光性,利用成虫有趋光性,可以用频振式杀虫灯在发蛾期进行诱杀成虫,以减少产卵量。还可运用迷向法干扰交配,即在茶园释放大量性外激素,破坏雌雄成虫之间的正常信息联系,使雄虫失去寻找雌虫的定向能力而不能进行交尾,从而降低幼虫发生率。
4.4人工捕杀
根据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可在傍晚或天明前打落承接,予以消灭。
4.5喷施病毒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尺蠖幼虫有很强的感病率,全年以第1、5、6代致病率最高,每亩用量150亿~700亿个多角体,施药时期掌握在1、2龄幼虫期。
4.6保护利用天敌
茶尺蠖的天敌有寄生蝇、寄生蜂、蜘蛛、草蛉和蚂蚁。茶园应尽量减少用药次数,降低农药用量,以保护天敌,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
4.7药剂防治
该虫1、2代发生较整齐,3代有世代重叠现象,生产上消灭3代前的茶尺蠖,对控制全年为害作用重要。农药防治应严格按照防治指标操作,成龄投产茶园的防治指标为每亩幼虫量4500头或海米长茶行为10头时,该茶园就需进行喷药防治。施药适期掌握在3龄前幼虫期。全面施药的重点代是第4代,其次是第3、5代,第1、2代提倡挑治。施药方式以低容量蓬面扫喷为宜。药剂可选用2.5%三氟氯氰菊酯,每亩用药20~25mL,安全间隔期5天;2.5%溴氰菊酯,每亩用药20~25mL,安全间隔期5天。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