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8-03-14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麦黑潜叶蝇Agromyzaalbipennismeiger属双翅目,潜叶蝇科Agromyzidae。据《宁夏农业昆虫图志》介绍,该虫分布在日本及宁夏,其它省市未见资料报道。2002年麦黑蝇在静海县麦田首次发现即造成大发生,全县小麦播种面积10446.7公顷,发生9400公顷,占播种面积的89.8%,小麦被害株率在70%左右;2003年麦黑潜叶蝇在静海县发生更为严重,全县小麦播种面积为3333.3公顷,发生面积为3333.3公顷,占播种面积100%,一般麦田被害株率为40%~60%,严重的达70%~100%。由于麦黑潜叶蝇是我县两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小麦害虫,国内外介绍的资料很少,于是我们对其为害症状、形成特征、发生及防治技术,做了初步调查及研究,现总结如下。
1.为害症状
3月中旬,雌蝇用粗硬的产卵器刺破返青后的小麦叶片,在麦叶中上部形成一行行类似于“条锈病”的淡褐色针孔状斑点,雌蝇将卵产在麦苗第一、二片叶子端部,卵孵化成幼虫后,潜食叶肉,潜痕呈袋状,使叶片半段干枯,幼虫约10天左右老熟,爬出叶外入土化蛹越冬。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2~3毫米,黑色小蝇类。头部半球形,间额褐色,前端向前显著突出。复眼及触角1~3节黑褐色。前翅膜质透明,前缘密生黑色粗毛,后缘密生淡色细毛,平衡棒的柄为褐色,端部球形白色。
幼虫长3~4毫米,乳白色,蛆状。
蛹长3毫米,初化时为黄色,背呈弧形,膜面较直。
3.发生规律①一年发生1~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代成虫产卵及为害盛期3月中下旬,幼虫孵化盛期在4月中旬,化蛹盛期在4月下旬。②返青越早,长势越好的田块,成虫产卵为害越重。如2003年3月28日调查,静海镇义渡口村返青早的麦田,被害株率为95%,而静海镇西五里村返青晚的田块,被害株率为60%。③返青后,小麦1~4片叶被害最重,每叶被害孔数在15~30之间,孵出幼虫0~2头,幼虫约10天左右成熟,入土化蛹越冬。④幼虫死亡率较高。如2003年4月28日在静海镇义渡口麦田调查,共查虫20头,其中化蛹11头,化蛹率为55%,活幼虫1头,占5%,死亡8头,死亡率为40%。
4.产量损失测定
为了准确评估麦黑潜叶蝇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我们于2003年4月1日,在静海镇义渡口村麦田安排了试验。
试验过程在同一块麦中,并排选取三个小区,每小区为1米×2米,于4月1日将三个小区分别用防虫网罩好,使麦黑潜叶蝇不能进出,并用爱诺虫清+敌敌畏1∶1混配700倍液,对其中两个小区进行喷雾处理,以杀灭两小区内成虫、卵、幼虫,而另一小区不做处理。
试验结果表明①至小麦成熟,未处理小区平均百株幼虫20.3头,百株成虫3.3头,而药剂处理区始终未见幼虫、成虫。②麦黑潜叶蝇对麦穗粒数、千粒重均有影响。未处理小区平均穗粒数为22.1粒,千粒重为37.3克,667平方米产量为280.6千克,药剂处理两小区平均穗粒数为24.25粒,千粒重为39.3克,667平方米产量为324.2千克。③麦黑潜叶蝇每667平方米造成的产量损失约43.6千克,损失率为13.4%。
5.防治措施
以成虫防治为主,幼虫防治为辅。
5.1 成虫防治①于小麦返青前,用防虫网罩住麦田,使成虫不能进入(此法效果好,但成本高)。②80%敌敌畏每667平方米100克,与20千克细土掺合拌匀,制成毒土撒施防治。③20%灭扫利1500~2000倍液喷雾。
5.2 幼虫防治①20%斑潜净(阿维?杀单)8克,对水15千克喷雾。②1%爱诺虫清(阿维菌素、齐螨素)3000~4000倍液喷雾。③4%阿维?啶虫3000~4000倍液喷雾。④稳得(0.4%阿维?苦乳油)1000倍液喷雾。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