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8-03-15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在世界上是分布最广,栽培历史古老的豆科牧草,
有“牧草之王”的美称。我国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在我国成为一种主要的栽培牧草,
随着牧草产业化及对草产品需求的快速增加,紫花苜蓿栽培面积有迅速扩大之势。
(1)主要特征和主育特性
紫花苜蓿为豆料多年生牧草。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可达3~4米,侧根较少。根部共生根瘤菌,常结有较多的根瘤。千粒重1.5~2克。种子有硬实。
紫花苜蓿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25℃左右,种子在5~6℃即能发芽,在日平均气温15~21℃时,生长最好。35~40℃的酷热条件下则生长受到抑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各省夏季高温多湿,气温达40℃,紫花苜蓿难以越夏。紫花苜蓿为需水较多的牧草,根部发达、入土很深,能从土壤深处吸收水分,所以很抗旱,在年降水400~800毫米的地方,一般都能种植。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的地方,一般不宜种植。
紫花苜蓿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以上层深厚疏松,能灌能排的土壤最为适宜。除重盐碱地、低洼内涝地外,其他土壤都能种植。
(2)栽培技术
种植紫花苜蓿应选择平坦地和缓坡地。以排水良好,水分充足,土质肥沃的沙土或上层深厚的黑土最为适宜。低湿地、贫瘠的土地不适宜苜蓿种植。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力可保持3~4年。种子硬实率达40%左右。新种子的硬实率较高。播前要进行碾磨处理,或播前晒种2~3天,以提高发芽率。
紫花苜蓿根瘤菌专性很强,按种根瘤菌可增产15~20%,可用转制的根瘤剂拌种,也可从老苜蓿地,取带有苜蓿根瘤菌的菌土拌种,伴种后要避免日晒,尽快播种。紫花苜蓿在北方可春播或夏播。在淮河以南地区以秋播为宜,在江苏以9月上中旬播种为宜。播种量为每亩1.3~1.5千克,北方春旱地区可增加到每亩2.0千克。单种和混种均以条播为好,一般行距30厘米,肥沃地行距43~50厘米。适宜与牛尾草、羊草、无芒雀麦、黑麦草、鸡脚草等混播。
苜蓿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从出苗到分枝期中耕除草1~2次。早春返青及每次刈草后,要中耕松土,清除各种杂草,促进再生。在高温多雨季节,常常暴发蚜虫,危害苜蓿幼嫩的部分。种子田可用乐果防治;采草田进行刈割利用,则可减少其危害。
(3)饲用价值
紫花苜蓿的鲜草和干草是家畜的优良豆科饲草。一般亩产鲜草3000~5000千克,合干草1000~1500千克。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与生育时期关系极大,营养生长期蛋白质含量高,随着生长期延长,蛋白质含量下降,因此适期刈割可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利用率。
紫花苜蓿最重要的利用方式是调制干草,调制干草要在始花后及时收割,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要在旱季刈割调制。在东北和华北地区,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少雨季节,阳光充足,是调制干草的适宜时期。割下后就地摊成薄层晾晒,每天翻倒1~2次,使其快速干燥。调制时要尽量减少叶片脱落。作猪及鸡的饲料的苜蓿粉调制应在花蕾期刈割,制成干草后粉碎,与精料混喂。紫花苜蓿青饲,适口性好,消化率高。青饲时要注意随割随喂,可根据饲养需要,始花期收割,此时产量高,营养成分好。作为草食畜的主要饲草,是猪、禽和幼畜的最好蛋白质补充料,每日每头喂量:役畜3140千克,奶牛20~40千克,母猪10千克,大羊5~7千克,鸡10只1~1.5千克。
紫花苜蓿单独不易制作青贮料,但加85~90%的蚁酸(甲酸),每1000千克苜蓿加2.8~3.o千克,分层喷洒在原料上;或加糖蜜,每1000千克苜蓿加28千克磨碎的麦芽,其量为苜蓿的20%,可制作出优质青贮。
紫花苜蓿因茎柔嫩,不耐家畜践踏,所以不用苜蓿草地放牧,特别是青嫩的苜蓿雨后或有露水时,放牧最易发生膨胀病而导致死亡。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