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 特种养殖 > 养蚕技术

蚕常见病的防治

84农业网   时间:2018-03-15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一、微粒子病。俗称花肠,是毁灭性的传染病。1.病因:受微粒子虫的孢子感染所致。传染途径:一是胚种传染,即由患病母蛾产下感染的卵传给后代;二是食下传染,即蚕儿吃下了微粒子虫的孢子而致发病。2.症状:群体发育不齐,蚕体瘦小,食欲差,多成不眠蚕,迟起或蜕皮不良,有时在腹面两侧有胡椒粉状大小不一的黑褐色病斑。将5龄病蚕撕破外皮可看到绢丝腺呈乳白色的病变(突起)。病重的多不吐丝而毙死蔟中。胚种传染的多在2、3龄前死亡,3龄染病的5龄才死亡。3.防治:①制种场应严格执行虫蛾镜检,以制取无病蚕种,杜绝胚种传染。②养蚕前蚕房、蚕具彻底消毒。蚕期做好蚕体消毒和防病工作,减少食下传染。③加强饲养管理,收蚁时不收苗、尾蚁蚕,实行偏高温饲养,蛾、二眠淘汰迟眠蚕。

二、白口仔病。包括中肠型脓病和空头性软化病。各龄期蚕均可发生,特别在3~6造高温季节,更易造成5龄期蚕暴发,是最普遍、最严重的传染病。1.病因:①蚕食下带病毒的桑叶。②不良环境条件诱发。如高温闷热,通风不良,叶质老硬和凋萎,蚕体饥饿等影响,易引起发病。蚕食下达到致病量的病毒4~7天发病。蚕儿染病后经48小时,病毒即随蚕粪排出体外传给健蚕,造成蚕座混育传染。如2~3龄期有少数蚕染病,5龄期便大量发病。4~5龄期染病,遇到高温等不良环境,5龄后期则暴发蚕病。2.症状:①中肠型脓病:小蚕食桑差,行动呆滞。大蚕体色变白,蚕体瘦小,排白色软粪,撕破蚕体,可看到中肠后部或整条中肠呈乳白色皱突。②空头性软化病:外表症状与中肠型脓病相似,但病蚕胸部较膨大而透明,似假熟现象,排稀粪或褐色污水。中肠无乳白皱突,肠内多无桑叶积累,呈黄褐色,略透明。3.防治:蚕大食前以消毒防病和饱食为主,大眠后以饱食防热埚为主,白口仔病即可控制。①严格做好养蚕前、饲育中和结束后的消毒工作,及时清除病蚕、弱蚕和迟蚕,防止混育感染。②选桑育壮小蚕,让蚕儿食饱、食好。干燥天气桑叶要添水喂蚕,增强蚕儿体质。③力求蚕房阴凉通爽,做到疏放,低放,少放,分散精养。④饱食就眠,起蚕及时放桑。

三、体腔型脓病。1.病因:①食下传染。病原是滤过性病毒,常附于卵面或桑叶上被蚕儿食下而感染。小蚕和起蚕抗病力弱,容易食下传染发病。②创伤传染。蚕儿体皮创伤后,病毒由伤口侵入蚕体而染病。大蚕因创伤机会多,发病率较高。③不良环境条件诱发。当蚕儿感染病毒后,在气温变化大的湿重环境里,或吃食老、嫩桑叶,或过度密养等情况下,蚕体虚弱更易发病。2.症状:细蚕青身,将眠蚕皮肤紧张光亮,起蚕皮肉松弛收缩。大蚕体色乳白,狂躁不安,常爬向窝边,环节肿胀多成高节蚕,皮肤易破流出乳白色脓汁而死。本病属急性病,染病后4~6天死亡。3.防治:①彻底消毒蚕房、蚕具。发现病蚕及时拣出丢在石灰盆内。②各龄起蚕替屎前,用新石灰粉进行蚕体和蚕座消毒,发现病蚕时每天撒1次。③壮蚕期适当疏饲,减少蚕儿互相抓伤。分窝要细致轻放,避免损伤蚕体。④避免食嫩桑,增强蚕儿体质。温、湿度要调节均匀,不能忽高忽低,抓好排湿工作。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精彩图片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