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8-03-15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临床上引起仔鹿白痢的病原主要是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种类繁多,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致病的大肠杆菌能引起动物发病,约有200多种,本病多发于仔鹿和幼鹿,以胃肠道炎症为主要特征。
1发病情况
东营市垦利县某养殖场饲养梅花鹿168只,其中成年鹿122只、幼鹿46只。2006年5月23日,8只体况良好的幼鹿突然发病,第2天又有6只幼鹿发病,并有3只死亡,第3天发展到19只,共死亡5只;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治疗均无疗效。来我院就诊后,在及时确诊和对症治疗下,再没有病死现象,并于1周后全部康复。本病经过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最终确诊为溶血性大肠杆菌感染。
2临床症状
鹿群突然发病,发病的全部是幼鹿,病鹿精神沉郁,厌食,甚至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呆立,有的卧地;下痢呈白色、恶臭,水样含气泡、带黏液和血液;体温升高39~41℃,呼吸急促而困难,随后,体温下降到37℃以下,脱水中毒而死亡。
3剖检病变
剖检3只死鹿,尸僵良好,肛门周围被稀血便污染。肝脏肿大、质脆,表面有点状出血;心冠和心外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肺表面有大量出血;前胃积食、膨胀,真胃黏膜有出血点,肠系膜水肿,大肠和小肠均暗红、充血,肠内容物发红,直肠充血严重;腹水增多,呈橘红色,有恶臭味。全身淋巴结均肿大,尤以肠系膜淋巴结为甚,外观黑紫色,切面多汁。
4诊断
4.1染色、镜检无菌采取病死鹿的心、肺、肝等组织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有革兰氏染色阴性、两端钝圆、无荚膜的小杆菌。
4.2培养取上述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和血液琼脂平板,37℃培养24小时,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圆形、隆起、边缘整齐、表面湿润的菌落;血液琼脂平板生长出透明、浅灰色、光滑的菌落,周围见溶血环;挑取上述疑似菌落,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生长的菌落呈粉红色。
4.3药敏试验为了及时准确地治疗该病,挑取生长典型的菌落均匀涂布于普通琼脂平板上,用多种抗菌药纸片做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氟哌酸、磺胺脒、恩诺沙星最敏感,对氯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痢特灵、红霉素、增效磺胺等中度敏感,对青霉素不敏感。
5防治措施
5.1预防主要是加强产房和圈舍的消毒,对圈舍彻底消毒,将病鹿隔离。
5.2治疗采用黄连素溶液20mL、腐殖酸钠粉25g,安乃近粉10g,混合后加水50mL,1次给患鹿服下,每天2次,连续3~5天。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同时配合肌肉注射环丙沙星注射液20~30mL/只;对于重病鹿采用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同时注射5%碳酸氢钠溶液100mL,饲料中增加多种维生素,增强机体的抗病力。采取以上综合防制措施,所有病鹿全部恢复健康。
6小结
6.1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健康动物肠道的常在菌;在饲养管理不当、卫生差等条件下,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其中溶血性大肠杆菌致病性更强,各年龄的鹿都可感染,尤以幼鹿易感性更高,死亡率也很高。要加强饲养管理,饲料、饮水要保持清洁。另外,在本病多发季节,可对膘情过好的鹿适当控制增重;同时要注意观察鹿群,一旦有精神状态异常等变化,立即进行隔离观察饲养,以便对症治疗,防患于未然。
6.2在治疗中应注意对症综合治疗,强心补液、抗菌消炎、防止酸中毒。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