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8-03-15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乌梢蛇是典型的食、药两用蛇类。它不仅肉质鲜美,好于其他众多的无毒蛇,而且还具备许多毒蛇所没有的药用价值。传统中药中的乌蛇便是本种处理后的干品,这是其他无毒蛇所无法比拟的。除此之外,乌梢蛇皮还是制作乐器、皮革制品的上好原料。食、药兼备的乌梢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现市面上热销的纯蛇粉,大都以乌梢蛇为主要入选原材料。
⒈乌梢蛇有哪些地方性的别名?主要分布在哪里?
乌梢蛇别名乌蛇、青蛇、一溜黑、黑花蛇、乌风蛇、乌风梢、乌风鞭、风梢等,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无毒蛇。
乌梢蛇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江苏、湖北、湖南、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
⒉乌梢蛇有何特征和习性?
乌梢蛇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背面呈棕褐色、黑褐色或绿褐色,背脊上有两条黑色纵线贯穿全身,黑线之间有明显的浅黄褐色纵纹,成年个体的黑色纵线在体后部变得逐渐不明显。此蛇头较长,呈扁圆形,与颈有明显区分;眼较大,瞳孔圆形;鼻孔大,呈椭圆形,位于两鼻鳞间,有一较小的眼前下鳞。此蛇躯体较长,背鳞平滑,中央2~4行起棱。腹鳞呈圆形,腹面呈灰白色。尾较细长,故有“乌梢鞭”之称。成蛇体长一般在1.6米左右,较大者可达2米以上。
乌梢蛇多栖息在平原、低山区或丘陵,于田野、农舍中也能经常见到,春末至初秋季节常常出现在农田和农舍附近。此蛇活动敏捷,与有异常动静,不管是敌是友,均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绰号“一溜黑”由此得名。幼蛇背面呈深绿色,有4条纵纹贯穿于全身,与成蛇明显不同。乌梢蛇属狭食性蛇类,主要以食蛙类为主,其次是泥鳅和黄鳝;幼蛇食蚯蚓、小杂鱼。笔者曾发现该幼蛇吞食过赤链蛇的幼蛇。该蛇卵生,每产6~16枚不等,最早产卵者见于每年的6月中下旬,孵化期38~45天。
⒊乌梢蛇有哪几个种类?具体分布在哪个地方?
乌梢蛇在我国已知有三种,分别是乌梢蛇、黑网乌梢蛇、黑线乌梢蛇。在民间的俗名一次为黄乌梢、青乌梢、黑乌梢。这三种乌梢蛇若以入药党首选黑线乌梢蛇,此蛇是传统中药乌蛇干的原种蛇类;若以食用为主,乌梢蛇在市场上卖价最高,行内称之为“黄金条”;其次是黑网乌梢蛇;黑线乌梢蛇排在最后,因其骨质较僵硬,不便装袋运输,远途装运活蛇至目的地的死亡率较高;再者此蛇既不耐寒也不抗热,是蛇类中的“娇娇蛇”,异地引种时要格外注意。
乌梢蛇的种群量,分布的省(区)也较多,在上面介绍的省(区)均有分布;黑网乌梢蛇仅在云南省有分布;黑线乌梢蛇则分布于我国的西南部,如贵州、云南等省的贮量最多。同一产地的乌梢蛇,有时体色差异也较大,这主要与栖息环境有关。
⒋乌梢蛇有何药用价值?
乌梢蛇干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功效,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顽固性疾病的首选天然药材;乌梢蛇肉治病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主治“诸风顽痹,皮肤不仁,风骚湿疹、疥癣热毒、须眉脱落”等症。乌梢蛇胆有祛风、清热、化痰、明目等功效,可治大风疬疾、木舌胀塞等,我蛇园曾用干胆治好树例慢性胃炎患者。用乌梢蛇泡制的乌蛇酒、乌蛇胆酒,以其柔和的保健、药用双重功效,日渐受到现代人的青睐。用蛇胆配着“蛇胆川贝液”服用,对重复性感冒和小儿久咳不止有奇特药效,隆冬季节服用蛇胆还可预防感冒和滋阴祛火呢。总之,乌梢蛇全身是宝。
⒌乌梢蛇有何食性?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乌梢蛇主要以蛙类为主,小杂鱼、泥鳅、黄鳝为辅。因黄鳝的市价有时稍高,规模养殖时则很少投喂。乌梢蛇生性胆小,行动极为敏捷,善攀爬,爱活动,但少具缠绕能力,大多白天活动。久不投食后会发现乌梢蛇有追逐捕食的习性,主要以捕食活食为主,对死的动物通常不太感兴趣。但在食物缺乏时,也食部分死食,必须是刚刚死亡的。乌梢蛇对腐败变质之物根本不感兴趣。它能吞食大于头部数倍的小动物,如大蟾蜍等,只是吞食速度明显减慢,有时长达15~25分钟。乌梢蛇的食量不是很大,一次连吞几只蛙类的情况很少见。它的消化能力很强,需4~6天投饲一次。
⒍乌梢蛇有何活动规律?
在每年的春末夏初,乌梢蛇出蛰活动后,不是急于摄食,而是继续消耗体内尚存的脂肪和营养,忙于寻偶交配时乌梢蛇次季的首要任务。乌梢蛇对场地湿度及其环境的变化比其他蛇类更敏感,表现出强烈的喜暖厌寒、喜静厌乱等特点,养殖时应最大限度的予以满足。每年出蛰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其活动逐日活跃,当平均气温在25~32℃时活动最频繁。尤其是在适宜气温的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65%~75%时,发现该蛇在露天场所的活动时间较长。随着气温的逐日下降,其活动也会明显减少。当气温低于15℃时,即进入不愿活动的状态。一般说来,每年的7~9月为乌梢蛇的活动高峰期,约10月下旬入蛰冬眠,全年活动期仅6个多月。全年气温普遍偏低的地方,该蛇的活动期还短于此数,如黑龙江省。
⒎乌梢蛇越冬时体重有何变化?
乌梢蛇同其他蛇类一样,亦有冬眠习性。每年的秋末冬初,当外界气温降至15℃左右时,该蛇便本能地入洞蜷曲成团、蛰伏冬眠了。整个冬眠期长达6个月之久,期间不食、不动、不排泄、不蜕皮,主要靠体内储存的脂肪来维持生存的最低水准。该蛇的耐饥力很强,可以几个月甚至1年不吃也不会死亡(前提是入蛰前膘肥体壮的)。虽然该蛇在活动期间增重明显,但冬眠期的失重比例也不小。以条重在200~400克的蛇为例,在越冬期间的体重消耗量多达60克;体重大于400克湿度,消耗量约达65克;幼蛇失重的消耗比例最大,低于400克的幼蛇,一冬下来要消耗40克。此外,该谁在冬眠期的失重消耗比例与气候条件?栖息环境?管理技术及入冬前的实际进食量均有密切关系。努力提高饲料环境,尽量给予适宜的环境温?满足进食期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入秋以后),是减少该蛇冬眠失重的唯一途径。
⒏活动期投饲应如何掌握?
在该蛇的活动期,即每年的4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养蛇场(户)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和不同季节饲料来源的实际情况,即本着因地制宜?就近取材,以最大的可能满足其营养所需;又要考虑到降低饲料成本的原则,尽量结合该蛇的食欲状况,合理选择,搭配饲料。每次的投喂量应依据该蛇的年龄?性别?个体体制状况?气候条件及两次投喂的间隔时间长短来灵活掌握,以稍有剩余为度。如成蛇在产卵前的10~15天或产卵后食欲均比较旺盛,应适当增加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在临近冬眠或出蛰后的10~15天内,该蛇基本上进食欲望,可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投喂地点应固定。最佳的投喂时间宜选在上午8:00~10:00,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季节和投喂当天的气候适时调整。总之,群蛇出动时要及时投喂,只有在确保该蛇吃饱?吃好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满意的饲养效果。
⒐乌梢蛇有饮水习性吗?
水是万物生长之源。乌梢蛇离不开水,有明显的饮水习性,并且亦有进食后喜欢饮水的习性。因此,蛇场内必须配备贮水池或贮水沟,以方便该蛇随时饮水。乌梢蛇同大多数蛇类一样,在仅有饮水而没有事食物的条件下,耐饥时间较长;而在既缺食物又缺饮水的饲养环境里(属恶劣环境),其耐饥时间会大大缩短。倘若长时间地缺乏饮水,会导致身体虚弱?蜕皮不畅?极易患病,甚至死亡。因此,蛇场中的水池(沟)必须经常注入新鲜的饮用水,确保其日常所需。
⒑活动期的乌梢蛇该怎样管理?
乌梢蛇有攀爬上树的特点,如蛇场内栽有较大树木,应定期修剪树杈,慎防树枝伸到围墙外,形成蛇外逃的自然天梯。饲养人员养成随时查看围墙?出水口等出有无破损或缝隙的习惯。因该蛇头颈细长,凡头颈能够钻出的地方,身体经不断扭曲?收缩后也会随之逃走,所以一经发现后,要立即修整或处理,避免再次发生逃蛇事件。此外,还要加强安全措施检查,注意防止天敌入场食蛇。该蛇的天敌有黄鼠狼?刺猬?大型老鼠和猫头鹰等。蛇场内不可盲目设置电子捕鼠器(电猫),慎防在灭及天敌的情况下伤害到场内的蛇。饲养人员最好养成每天观察并记录该蛇出窝活动的数量?时间?采食?饮水和蜕皮的良好习惯,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予以处理。必要时,应单独拿出做隔离治疗,严防病菌扩散危害健康的蛇群。
⒒乌梢蛇增重跟温度有关系吗?年增重约多少?
乌梢蛇的生长速度快慢与饲养环境的温度密切相关。经观察,场内温度低于18℃时,该蛇的摄食量明显减少,体质稍弱者甚至停止进食,其生长几乎处于停止状态。当气温高于32℃时,虽然摄食量较平时增加许多,但蛇体的消耗量也随之加大,生长速度反而减慢。而外界气温处在22~3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其摄食量逐渐加大,生长速度也日渐加快。这充分表明乌梢蛇只有在适宜其生长的温度环境中饲养,才有利于生长;反之,则相反。这也是乌梢蛇耐受温度能力差的集中表现。
在同等的温度范围内,在饲料供给?饲料管理?生态环境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不同年龄的乌梢蛇,其增重速度亦有一定差异,并且表现得十分明显。在该蛇的整个活动期内(5~10月),成蛇体重平均增重150~350克;青年蛇增重快于成蛇,达到175~450克,个别突破500~650克;幼蛇最慢,仅达50~125克左右。
⒓如何让乌梢蛇安全越冬?
乌梢蛇是否具有良好的身体状况,是决定其能否安全越冬的物质前提。在越冬前的1~2个月内(9~10月)应给充足?多样的饲料,以增加蛇体内的营养物质和脂肪的肥厚度,提高抗寒?抗病的综合能力。可将大小相尽的数条乌梢蛇放在一起冬眠,群集冬眠可提高蛇体周围温度约1~2℃,同时有效减少水分散失。蛇窝应干燥?忌潮湿,必须有良好的保湿,必须有良好的保温性能,窝内温度宜保持在6~10℃,湿度宜在50%~60%之间。冬眠期间除定期检查窝内的温?湿度变化情况外,还应定期检查蛇体的健康状况。如发现病蛇或不理想的蛇,应及时隔离治疗,以免相互传染。若见蛇体有咬伤或数量减少时,应彻底检查并找出原因,消灭鼠害和其他天敌,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阻止老鼠和天敌的再次入侵。如果窝内情况基本可以时,则无需翻动蛇窝,尽量减少对冬眠蛇的不应有干扰。
初养者如果想得到详细的乌梢蛇冬眠数据,可自己选定几条蛇在冬眠前期?中期?后期称重,若发现重量减少得不是太多,说明越冬场所的管理效果良好;反之,则说明越冬效果不佳,应尽快改进,免得出现死蛇现象。
⒔冬眠环境不理想时,能否影响来年的繁殖?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如果乌梢蛇在乱石堆积成的洞穴内或木箱内冬眠,蛇体内的能量消耗较大,切能量的损耗随冬眠后期气温的不断上升而增加,尤其是在出蛰前的一个月,即4月份。外界气温虽然明显回升,但根本达不到该蛇的出蛰所需时,故蛇体的损耗最大。实践证明:只有在合适的场所越冬的乌梢蛇,其交配?产卵才会按部就班,但在不合适的环境下冬眠的蛇,其交配和产卵期均拖延较多,甚至没有繁殖行为,这是由于环境不适造成的。从表面上看该蛇虽已入眠,但其入眠不深沉,常有活动倾向,致使体内能量消耗增加;出蛰后必须要用较长时间来补充营养?恢复体质,待身体复元后方有繁殖能力。因此,其交配和产卵期推迟?产卵量下降也是必然的。所以,人工养殖该蛇,务必满足其冬眠所需才能减少由此而造成的蛇体消耗,乃至死亡现象,收到较为理想的繁殖效果。
⒕幼蛇是否强壮与成蛇有关系吗?
先有强壮的母体,才会有理想的幼蛇。只有加强冬眠后成蛇的营养和管理,才能收集到优质的入孵蛇卵;再加上相应的孵化技术,才能促使仔蛇早日孵出?早日进食。通过对比观察发现,8月初出壳的仔蛇要比8月底出壳的成活率高,此比例在冬季尤为明显,存活率达80%以上,这可能与仔蛇进食早?进食多有直接关系。9月中?下旬出壳的仔蛇就没这种优越性了。因这个时期的气温已逐渐下降,严重影响幼蛇的进食和活动。有的幼蛇甚至还来不及进食裹腹就被迫进入冬眠,单靠自身所贮的营养远不能维持冬眠所损,故冬眠的死亡率非常高,高达60%左右。因此,若想得到理想的幼蛇,必须从养好成蛇做起,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⒖怎样人工填喂幼蛇?
幼蛇出壳后,主要以吸收卵黄为营养而暂不进食,故不需投喂任何食物,只需灌喂丰富的人工流质饲料作为营养液,如生鸡蛋?牛奶或葡萄糖溶液等。每隔1周灌喂1次即可。几周后,可对幼蛇填喂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以鸡蛋和面粉(鱼粉)为主,在适量添加土霉素?维生素及鱼肝油或钙片等药物。填喂时,最好两个人合作进行。其中一人手提蛇头,使蛇体自然垂立;另一人用一根冰糕棒或薄竹片撬开蛇口将食物灌进去,最后用大拇指轻捋蛇腹,促进食物滑入胃内。在人工填喂幼幼蛇的同时,要加强幼蛇的捕食驯化。蛐蛐?蚂蚱?和蚯蚓是幼蛇喜欢吃的食物,有条件者可投喂幼蛙?小鱼?乳鼠和小饲料蛇等动物性活体饲料。发现幼蛇主动捕食后,应立即停止人工填喂,免得养成幼蛇依赖填喂的不良嗜好。
⒗幼蛇怎样蜕皮?
幼蛇出壳后7~10天即蜕第一次皮,一个月后蜕第二层皮,体长明显增加。乌梢蛇幼蛇蜕皮时,先将头部在粗糙的树木枝杈上来回磨蹭,数个动作后便见头部皮肤自吻尖处张开,然后利用树杈夹住张开的皮,身体呈慢慢往前爬行状,待几分钟或数十分钟后,一张十分完整的蛇蜕就挂在树枝上了;也有将皮蜕在草丛中或砖缝中的,但所占比例不大。
⒘幼蛇有何摄食习性?
刚出壳的幼蛇便四处爬动,遇见投喂的小动物即有攻击行为,但蜕皮前未见捕食。据观察,幼蛇在第一次蜕皮后才开始猎取食物,主动捕食投喂物。捕食动作同成蛇基本一样,只是不太准确。但幼蛇总是穷追不舍,直到捕获为止。一旦咬住后便不在松口,直接吞入腹中。与成蛇明显不同的是,乌梢蛇幼蛇白天?晚上均有捕食行为。进食后,大部分幼蛇进入蛇窝盘蜷休息,也有一部分爬上灌木休息。
有人曾做过试验,自蛇池内取出10条幼蛇,置室内饲养柜中,停食7天但供给饮水。第七天凌晨1时,在不开灯的情况下投幼蛙20只,5分钟后可听见幼蛙被咬的惨叫声。乌梢蛇幼蛇能在黑暗中捕食幼蛙,可见其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仍常见两蛇争食同一食物的现象。一条幼蛇咬住幼蛙的头部正在吞食,另一条幼蛇则咬住幼蛙的腿部极力往后拖,争食结果往往是强者胜?弱者败。幼蛇这种不由自主的争食现象,有利于增强幼蛇体质,提高捕食能力,但同类之间少见残食现象。
⒙怎样满足幼蛇的越冬条件?
乌梢蛇幼蛇11月下旬随着外界气温的逐渐下降,进食频率明显变小;12月上旬便停止进食,进入蛇窝开始第一次冬眠,直至翌年3~4月出蛰,在黑龙江省则在4月中下旬出蛰。
乌梢蛇幼蛇越冬的温?湿度同成蛇相似,蛇窝温度需保持在6~10℃,最高不能超过12℃,否则会出现幼蛇的不连续冬眠现象;相对环境湿度维持在50%~60%左右,超过75%~80%,幼蛇易患口腔炎?肺炎和霉斑病。尽管有的资料上介绍说湿度要达到80%~95%,笔者根据多年的养蛇实践,发现与实际相差甚远,不宜采用。
即使有再好的冬眠条件,幼蛇也同成蛇一样,亦有冬眠失重现象,这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难题。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