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8-03-14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人们常说:“鹅好养,雏难育。”规模生产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率较高,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引起雏鹅死亡的环境因素如下:
一温度
鹅是恒温动物,而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低温和温度骤变的适应力很弱。雏鹅在26℃以下的低温环境中拥挤扎堆,扎入堆里面的雏鹅常因窒息而死亡。人工拨散挤堆的雏鹅,出汗多的雏鹅很容易着凉感冒,人走后鹅群重新扎堆、出汗。
如此反复,不仅感冒的雏鹅增多,而且雏鹅多次出汗后易引起叨毛,形成僵鹅。鹅舍温度一旦超过32℃,雏鹅即精神不振,吃食少,喝水多,体温升高,体热散发受阻,从而影响生长发育,诱发疾病。长期高温还可引起雏鹅大批死亡。
养育雏鹅的温度要求适宜而均衡:0~7日龄的雏鹅要求舍温在28℃左右,而后随其日龄的增加每周下降2℃,但昼夜温差不能超过2℃。
二湿度
雏鹅对环境湿度的要求虽不像对温度的要求那样严格,但决不能掉以轻心。实践证明,当湿度超过80%,同时伴随温度不适时,雏鹅即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挤堆、呼吸困难、拉稀、绒毛松乱等症状,突出表现是叨毛,严重时雏鹅整个头、颈和背部的绒毛全部被叨光,外观好像用热水烫过后拔净了一样。这样的雏鹅大多发育不良,生活力、抗病力减弱,日后容易成为僵鹅,失去饲养价值。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容易孳生,饲料和垫料容易霉变,鹅群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同时还会引发雏鹅的热射病。
三饥饿与缺水
随着体内剩余卵黄逐渐被吸收,雏鹅的新陈代谢日益旺盛。因雏鹅的胃肠容积小,消化能力差,所以要求所供应的饲料品质好、易消化。饲养过程中要合理分群,料槽或料盘的大小、高低要适宜,摆放位置要适当,保证每只雏鹅都能吃得好、吃得适中(七八成饱)。
刚出壳的雏鹅机体含水分75%左右,若24小时内不给雏鹅饮水,雏鹅就会因严重失水而迅速出现精神沉郁、两翅下垂、嗜睡、眼球下陷、局部皮肤皱缩等症状。因此,对幼雏来说,及早供给清洁适温的饮水比喂料更重要,而且一旦开始饮水,就不能无故中断。
四有害气体
雏鹅对育雏室内的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十分敏感。当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超过0.51毫克/千克、氨气的含量超过21毫克/千克、硫化氢的含量超过0.46毫克/千克时,雏鹅就会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加快、口腔粘液增多、食欲减退、羽毛松乱无光泽等症伏。若有害气体继续蓄积,雏鹅则会出现眼角膜混浊、眼睑水肿、流泪、流鼻涕,进而食欲废绝,并出现动作失调等神经症状,最后仰头、抽风、瘫痪而死。
造成雏鹅二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有室温较高、育雏舍通风不良、雏鹅饲养密度过大等。引起雏鹅氨气和硫化氢中毒的主要原因有育雏舍潮湿、通风不良、污秽的垫料和粪便等有机物没有被及时清除等。
五药物中毒
由于多用药、滥用药造成雏鹅中毒伤亡在养鹅过程中很常见。其主要原因是饲养户缺乏现代饲养观念,不少养殖户就抱有不用药不放心,用了就一定能防病的错误认识,从雏鹅开食起就盲目地使用硝基呋喃类(痢特灵等)、抗生素类、磺胺类药物等,引起药物急性或蓄积性中毒。
鹅属草食水禽,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点。由于习惯于人们长期的传统粗放饲养,鹅对药物比较敏感,尤其是雏鹅。实践证明,只要能经常保持育雏环境清洁、卫生、干燥,温度、湿度、光照、饲养密度适宜,个体分群合理,通风换气良好,并定时定量喂给新鲜干净的饲料和饮水,雏鹅就能健康成长,且不易发生普通病和寄生虫病。至于小鹅瘟、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副粘病毒病等传染病,采用药物防治均无济于事,惟有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对种鹅和雏鹅定期进行免疫,才能避免发病,保证生产安全。
六挤压和鼠害
育雏室保温条件不好、雏鹅突受惊吓、雏鹅在装运过程中遭受颠簸、不定时喂料饮水、饲养密度过大等常会引起雏鹅挤压致死。
鼠害对3周龄内的雏鹅影响最大,不仅会引起雏鹅死伤,还会传染疾病,危害其他畜禽,必须严加防范。重点要堵塞育雏室的鼠洞,注意关闭门窗,严防老鼠进入。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