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8-03-14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新鸭病,该病是以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和脑膜炎为主要特征,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尤其是引起雏鸭大批死亡,以及发育迟缓,临床上以幼雏鸭多见。近年来,我国许多饲养肉鸭的地区都有发生该病的报道,是目前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一、临床症状。最急性病例无任何临床症状,突然死亡,急性病例主要表现精神委顿、闭目嗜睡,缩头垂翅或嘴抵地面、食欲不振或废绝,排黄绿色恶臭稀粪,早期是白色稀粪,后期变成绿色稀粪,腿软弱呈犬坐姿势,行动缓慢不愿走动,或共济失调,打喷嚏,眼鼻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常使眼周围的羽毛粘连,濒死前出现神经症状,站立时头颈向身体的右侧弯转90度,呈S形,顺着歪脖的方向转圈,此表现为该病的特征性症状。角弓反张,抽搐死亡。部分病鸭呈阵发性痉挛,病程1-3天,28日龄以上的幼鸭,病程可达7天以上,多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病鸭食欲不振或废绝,多伏卧,腿软弱不愿走动;少数病例,头颈歪斜;遇有惊恐,小鸭不断鸣叫、痉挛转圈或倒退;当安静蹲卧或采食饮水时,头颈稍弯曲、伸颈,尤如正常。有的出现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少数病例出现跗关节肿胀,耐过的病鸭往往较瘦弱,发育不良。
二、临床诊断。可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微生物检查进行诊断。临床诊断应注意发病的日龄多为14-21日龄者,嗜睡,眼鼻有分泌物,绿色下痢和出现神经症状。慢性者歪颈、转圈运动,且多出现在流行的后期。病例剖检常见有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根据以上症状和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在该病的流行期也常患有鸭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鸭巴氏杆菌病,鸭传染性肝炎、鸭衣原体及鸭球虫病的发生,用肉眼难以区别,确诊还应根据微生物学进行检查。
三、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消毒,合理饲养,在流行地区可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以控制疾病的发生。常用的磺胺药和抗生素均有一定的疗效,在饲料中添加磺胺-5甲氧嘧啶,每吨饲料加入400克,连用3-5天,效果良好。也可每吨饲料中加入氯霉素1千克,土霉素粉每吨料加入1千克,或强力霉素每吨料加200克。另外,还可用恩诺沙星,每吨料加200克。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