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8-03-14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实行"稻-鸭-蟹"共育是一项集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复合型种养技术,既能解决传统稻作生产重施、多施农药化肥的不良耕作方式,又能促进以田放鸭养蟹种稻,以鸭蟹排泄粪便肥田长稻的良性循环,并提高稻米、鸭、蟹的安全性、品质及其附加值,为有机生态种养奠定基础。
1、选用良种水稻品种宜选用品质优、抗逆性强、产量稳的优新品种等;鸭品种选用生命力强及品质好的绍兴麻鸭、高邮麻鸭、镇江役用鸭等;蟹品种以长江水系中华绒鳌蟹为宜。
2、合理配置一是掌握种养密度,每亩稻田放鸭15~20只为宜,密度过大,影响觅食和易践踏稻苗;密度过小,达不到中耕浑水、除草施肥、刺激生长等效果。蟹以每亩稻田放养100只为宜。二是挖池建舍,水稻未栽前在农田四周开挖3~4米宽、80厘米深的围池,池外围拦网(用直径2厘米渔网,架高80~100厘米)。在放鸭前以10~15亩稻田为一个区域搭建一个简易鸭舍(长4米、宽2米、高120厘米,上盖石棉瓦,下垫稻草,稻草上再铺彩条布),以供鸭子避风雨和栖息。三是适时套养,先栽稻,后放蟹,再放鸭,水稻适期移栽,移栽结束即放蟹。蟹放至大田前应分段育养,蟹苗先集中群养,待水稻移栽后再移放至稻田,放蟹时需挑选无病无伤、附肢齐全、活动性强、反应灵活的个体,每只体重30~40克。放鸭时间掌握在手栽稻为栽后15天,机插秧为栽后20天,鸭子放置大田前也要分段育养,鸭苗孵出7天内应集中在室内育雏,以提高成活率,再用3~5天时间分区圈养于田间地头,以增强适应性,然后放养于大田。
3、适量饲喂蟹饲喂:在未放入大田的前一段时期以杂鱼、轧碎螺蛳动物性饲料为主,分2次投喂,上午投全日量的30%~40%,余下的傍晚投放。如投饵量不足,蟹吃不饱,将会相互残杀,特别在脱壳期间易同类相食。在水稻定植鸭子下田后投喂植物性饲料,以小麦、玉米、南瓜为主,于上午一次性投喂。鸭饲喂:在放至稻田后的3周内每天投喂全价鸭饲料2~3次;3周后用浸泡玉米、小麦、稻谷、米糠等每日投喂1次,每只鸭日精料50~80克。
4、科学控水水稻定植前养蟹时应在池中注水,池水不上田面;水稻定植后放鸭前田面保持3~5厘米水层。放鸭后田间应保持8~10厘米水层,促使鸭子在田间有效活动,够苗期即脱水搁田,并由轻到重逐步到位,搁田时可将鸭子圈养35天,待复水后再将鸭子放回稻田,齐穗后则实行干湿交替,收获前7天断水干田,确保饱水绽谷。
5、综合防治蟹病预防:一是蟹池消毒,蟹苗入池前用生石灰清塘,7天后注水;二是及时防病。鸭子疫病防治:预防为主,一是注射疫苗,禽流感免疫接种可在鸭子放入大田前1~2天时进行,其它流行性传染病根据疫情而定。二是经常巡检,若发现鸭子、鸟禽类死亡后落在田中,要及时捡去腐尸,防止鸭子食用田中禽类腐尸肉及蛆虫,以免引起严重死亡。水稻病虫草防除:杂草防除及水稻前中期的病虫害防治全部由鸭子完成,后期也不用化学农药,改由苦参碱等生物农药替代。
6、适时收捕鸭子离田掌握在水稻齐穗后将鸭子赶出稻田育肥出售,离田过晚,不仅饲喂成本增加,而且易导致鸭食稻穗。蟹捕捞掌握在水稻收割前,过晚待蟹性成熟后雌雄交尾将导致品质下降。水稻待成熟后适时收获。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