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农行浙江省分行金融下乡:“手机成了咱的生产资料”

84农业网   时间:2018-03-25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手机成了咱的生产资料”

——农行浙江省分行金融下乡剪影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农民在微信上就能申请惠农“e”贷。资料图

本报记者 朱海洋

在城里,倘若没了智能手机,会令许多人惊慌失措。如果你认为这是一种独特的“城市景象”,可能看完浙江乡村的这些现象后,会惊讶地发现,原来农民一样能玩转智能机,甚至让手机在生产上也能派上大用场。

手头临时急了,掏出手机办贷款,最多五分钟,即可到账,利率有优惠,额度还不低;上有供应商,下有批发商,下单、对账、支付,通过手机全搞定,活脱脱的“商业管家”;另外打通农产品进城新渠道,去除中间环节后,不仅不愁卖,还能优质优价……

一位农民总结说:“如今这手机,真是离不开,已经成了咱的生产资料。”

到底手机给浙江农民带来了啥变化?最近,记者跟随农行浙江省分行的工作人员专门下乡探了个究竟。

足不出户贷到款

每逢临近年关,正是王书民用钱最紧的节点,租金要付,工资要付,还得买农资、购种子,加起来得六七十万元。往常这时,如果手头紧,他总得东拼西凑,借这家,还那家。王书民为人忠厚老实,尽管只要他开口,亲戚们也都会救急,可老王每次羞于开口,经常自个儿干着急。

王书民是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章镇镇的农民,除了几个草莓大棚,还种有150多亩茶叶、25亩水果。他告诉记者:“其实缺钱也就一阵工夫,半年后等资金回笼,马上就能还上,如今借钱真不容易。”

之前,为啥不找银行贷款?王书民一下抛出了不少理由:银行不熟悉,怕碰壁;手续不清楚,怕麻烦;最大资产就是家里农房、地里设施,真没啥能担保的。总之,在他看来,农民想要贷到款,那可不是件轻松事。

“但现在我知道了,银行贷款,真没那么烦!”现场,王书民就演示起来,仅用了两三分钟,15万元的贷款就打到银行账户上,“这下,买化肥、农药、种子的钱有着落啦,再不用厚着脸问人借啦,真是方便又快捷。”

同行的农行上虞支行工作人员倪侬侬告诉记者,王书民申请的是一款纯线上的融资产品。为啥那么快?秘密在后头:前期,银行已对村民通过摸底打分,以及向村干部核实等方式,掌握其信用情况,再以整村建档的模式给予农民预授信,农户只要到银行签约一次,后续步骤就可在手机上完成。

贷款“难、贵、慢”一直是农村金融的“三大痛点”,现在,像老王一样享受手机带来的贷款便捷,在浙江有多少?据了解,光一个浙江农行系统,2017年,通过网上申请的惠农e贷就超过6.15万户,贷款余额近104亿元。

除了快,还很便宜。记者了解到,由于网上贷款的定价机制不同于传统线下,依托互联网技术,交易成本随规模增长而分摊,使得定价优惠激励机制成为可能。目前,惠农e贷的月息低至4厘,远低于市场的年化利率。

“贷款15万元,一年期,每个月还利息700多元,真不贵。”王书民现在逢人就说,都快成了半个农行“推销员”。

轻而易举办买卖

在上虞的另一个乡镇沥海,这里约有10万亩的海涂,大多以虾塘为主。每年的春秋两季,是金国灿最忙碌的时候。春天,他提供苗种、饲料;秋天,他负责收虾。周边各大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大户,几乎都是金国灿的客户。

“资金量最大的一天,可以达到100多万元。最早时,全靠请3到4个人手工记账,全部都是现金交易,由于账目过于繁杂,经常出现漏账、错账,有时说都说不清。”金国灿说,为了盘账,那几个月,几乎天天要忙到半夜,“一个季度,至少五本厚厚的账簿,能不容易出错么?”

不过,打从去年起,金国灿就再没为这事儿忧心过。这功劳,非“智能管家”莫属。说着话,金国灿就拿出手机,打开一款“农银e管家”的应用,这个月卖了多少饲料,都是卖给谁的,付款情况如何,一目了然。另外,他如果也要采购,只要输入对方供应商的名字,建立买卖关系后,手机即可下单、付款。

对金国灿来说,手机成就了清晰的台账,那么对广大的养殖户来说,则是有了一个快捷的下单平台,再也不用上门订货。“不用过来排队,也不用跑银行划账,一部手机轻松搞定,更不会有因为错账带来的摩擦。”绍兴虾农陈建强深有感触。

农行绍兴滨海新城支行行长谢志勤告诉记者,根据买卖双方的交易流水,银行还专门制定了金融产品,最高授信额度可达到100万元。金国灿说:“以前申请贷款,要千方百计找关系、作证明,现在真是方便,手机上的买卖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

对于农产品的供应商来说,“农银e管家”是下游商户进货的“农超市”,但与此同时,该软件面对的是全国农行客户,供应商在平台上注册后,还能把本地商品搬上网卖。为此,农行浙江省分行专门打造了“微商城”板块。

“现在电商流行,我们也学着把自己的农产品通过网络卖到更多地方。”在瑞安市高楼镇的南山村,刘阿姨正学着如何给产品包装、拍照,一旁的农行团队则帮忙指导。据了解,目前,光在温州瑞安就有3030余户农贸经营户完成“农银e管家”线上迁移,下游商户足不出户就能够享受下单、付款、收货的一条龙服务。截至2017年,当地上线50种农产品,累计交易6000多笔,交易金额达到6.85亿元。

便利背后靠数据

农行浙江省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农村金融今天带给老百姓的便捷,背后的功劳还得归于农民大数据。“即使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几乎没有可以用作分析的农民信用数据,风险管控问题自然成了贷款的最大症结。因此,要实现信用难题的破解,信用数据库的建设是前提。”

实际上,对这项工作,许多金融机构想做,却难以下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农民基础数据零散、碎片化,且流动性、复杂性更大。不过,农行的机构优势也是大多金融同业所无法比拟的。

这几年,利用乡镇网点、“金融便利店”“三农工作室”及全省农行挂职干部等优势,农行浙江省分行围绕农民的生产链、供销链和消费链,通过线上+线下两条腿收集,并筛选、分析数据,构建村民信贷档案数据库。截至2017年12月末,浙江30%的农户都已建档,覆盖一半的行政村。

谁家信用一直很好?谁家因病遭遇困难?谁家是致富能手?等等。记者了解到,像这些资产负债、经营情况、信用状况都能被记录。而在线上,数据更是从“孤岛”成为“共享”。据介绍,目前,农行浙江省分行已与当地财政、农业、林业、海洋等部门联系,从源头批量在线获得客户信息,将真实、客观的财政补贴和农户生产供销等数据导入村民信贷档案。

光有数据还不够,得有授信模型才能放贷。对此,按照数据来源不同,农行浙江省分行研发了多维度综合授信模型,系统自动测算授信额度,白名单经审批后农户便可自助贷款。据了解,在未来三年内,浙江的农民信用数据在农行预计将超过300万户,更多人可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