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8-04-11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一砍一种为哪般?
——从浙江衢州、象山两地柑橘产业发展看供改
中国农业新闻网记者 蒋文龙 朱海洋
老汉杨耀土急得上了火!看着家里那堆积如山的三万多斤椪柑,他满脸愁容,如果再不卖出去,真要开始烂了。情急之下,杨耀土只能让城里女儿在朋友圈叫卖。清明前后本是橘农最开心的时候,但在浙江衢州南郊的塘湖村,几乎家家都是愁云密布。随着一则“衢州柑橘滞销”的新闻在微信疯转,社会关注点再一次聚焦衢州。
衢州柑橘在浙江名声很响,但这几年,低价、卖难几乎如影随形,甚至成为了一种标签。由于效益不断走低,橘农心灰意冷,面积自然不断萎缩:从2008年的最高峰近66万亩,一路下滑至2015年的51万亩,第二年伊始的一场极寒,更是让七成橘园受到严重冻害。尽管产量锐减,可衢州柑橘并未柳暗花明,销售依然举步维艰。
然而,同样作为“柑橘之乡”的宁波市象山县,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最近五年,因主推以“红美人”为代表的精品柑橘,市场上红得发紫,价格高出同类产品几倍不说,还供不应求,发展面积成倍增长。在全国柑橘产业持续走低的大背景下,象山柑橘“风景这边独好”,橘农们个个乐得合不拢嘴。
几家欢乐几家愁。衢州和象山地处浙江一西一东,都是远近闻名的“柑橘之乡”,为何两地柑橘产业的发展判若云泥?一俏一滞,一砍一种的背后,又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哪些教训和思考?带着这些问题,最近,记者深入两地调查。
衢州:亦步亦趋被动应战
椪柑是衢州原生的柑橘品种,栽培历史有着上千年。在物质短缺的80年代,衢州椪柑供不应求,每斤一两块的价格,让橘农赚得盆满钵满。
“金贵”到啥程度?柯城区华墅乡园林村的村支书秦宇发记忆犹新:那时,家里来客人,宁可上盘鸡蛋,也不肯拿出几只椪柑招待。
秦宇发12岁就开始种椪柑,照他的话讲,老婆、房子、车子全都是种出来的。这种例子在附近几个村庄,俯拾皆是。“收成好时,过年,村村鞭炮比雷响,柑橘成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记忆。”
因为效益好,衢州柑橘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房前屋后、荒山废坡,承包田、自留地,漫山遍野都种椪柑。最辉煌时,衢州柑橘面积多达66万亩,像面积最大的柯城区,柑橘占了当地农民收入的七成多。
衢州市柑橘产业协会会长叶先明,是衢州最早的一批柑橘贩销户,一路见证柑橘从平凡到辉煌,再到落寞。最初时,他用担挑、用车推;到后来,一辆敞篷货车,拉到杭州卖;再之后,直接用上火车皮。他回忆说:“生意好到啥程度?一到收橘季,村口车队排起几公里。”
然而好景不长,2008年,危机不期而至。当年,全国柑橘大丰收,衢州的产量亦达到顶峰,再加上四川橘子闹虫害,春节后,收购价一路跳水,从最初的3毛一斤,最终跌停在5分,许多橘农含泪把大量烂掉的橘子倒进沟里。
“那一年,村庄口、水沟旁、山脚边,全都是烂橘子。实在舍不得,有些村民自发组团租车,拉着椪柑往外卖,最后也都是血本无归。”陪同记者采访的柯城区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说。
为了缓解滞销,衢州四套班子领导紧急分赴北京、杭州等地叫卖。尽管许多部门和单位纷纷认购“爱心橘”,但杯水车薪,当年,衢州总共烂掉了十多万吨椪柑。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柑橘行情就此一蹶不振,低迷竟持续达十年之久。
十年来,柑橘的低价或者滞销,几乎成为常态,人们对此司空见惯:行情好时,一块钱一斤;行情差时,橘农宁可将橘子烂在枝头,因为售价还抵不过采摘的人工费。从“摇钱树”到“伤心树”,不少农户放弃了橘园管理,任其自生自灭。
衢州柑橘怎么了?
“一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贮藏用果为目标的生产体系,导致整个衢州柑橘品质下降;而另一方面,整个水果产业规模日趋扩大,可供人们挑选的品种日益丰富。”柯城区农业局副局长方培林告诉记者。这位从柑橘专业学校毕业后,30多年从没离开过柑橘产业的专家,从深层次分析了衢州柑橘的变化。
方培林认为,导致衢州柑橘口感差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是个“导向性错误”。为了长期储存,衢州橘农往往提早采收,从前是“小雪”后,如今到“立冬”前,有的甚至10月底就动手抢采,结果品质大打折扣。
“橘农的目标不是为了好吃、好看,而是便于存储。本身积温就不够,再加上早收,柑橘品质自然越变越差。”方培林说,这几年,随着四川、重庆等优质晚熟品种的大量投产,衢州柑橘与其正面撞车后,原来依靠存储模式带来的优势,更是消失殆尽,“品质不好,纵使包装、营销再厉害,也是无济于事。”
为了挽回颓势,衢州也动过不少脑筋,比如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就推行“三疏一改”,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品质问题,但结果收效甚微。为何如此?叶先明分析认为,一是“小农困境”:户均面积不足5亩,而且高度碎片化,加上比较效益低下,让柑橘从主业变成了副业,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自然经营粗放;二是“生产者——贩销户——水果批发市场——批发部——小贩”的营销模式,导致整个链条的追求目标是好储放和耐运输,结果忽略了鲜果市场“以口味论英雄”的根本导向。
方培林认为,衢州柑橘之所以转型难,最主要的症结还在于“人”、“地”,这种落后的生产观念和组织模式,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与市场的脱节。他说:“在如此小规模、分散式经营的大背景下,新品种、新技术、品牌化如何落地,这本身就是对巨大矛盾。”
因此,衢州柑橘似乎进入了“恶性循环”:效益越是走低,市场越是低迷,主体和资本自然越没积极性。不过,也有人尖锐地指出:主体也好,规模也罢,归根到底还在于市场效益,只要有钱赚,农民自会主动更新品种、引进技术、扩大规模。
屋漏偏逢夜雨。2016年初,一场“霸王级”寒潮袭来,终于将整个衢州柑橘推向全军覆灭的境地,全域70%的橘园严重受损。原来,在柑橘产业优势区域布局中,因为纬度较高,衢州只能属于次适宜生长区域。遭受冻害的侵袭,自然在所难免。
“往年清明上坟,都是靠认橘子树,来确定方位。现在,不是冻死,就是砍光,今年连祖坟都找不见了。”郑宪宏看似在说笑,实则痛心不已。现任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的他,早年就是靠家里种橘,供其上学,从此改变命运。因此,眼见衢州柑橘的节节败退,这些年,郑宪宏总是想尽办法,利用全国浙商网络,帮助做营销、做呼吁,但由于积重难返,最终也无可奈何。
郑宪宏认为,由于树龄老化、品种退化、偏施化肥等,衢州柑橘的品质确实明显下降,但归根到底,还在于橘农用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的“老套路”,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以及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的滞后且低效,往往要等到问题出来后,被动地应付,而不是设身处地地为农民谋划、进行超前引导。
衢州人痛定思痛,决心借此机会“咸鱼翻身”。
2016年4月,衢州重磅推出“柑橘产业转型发展计划”,柯城首当其冲,提出连续5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橘园规模流转、设施栽培、新品种引进、金融扶持等,论力度和全面性,均前所未有。为了培育经营主体和推动橘园流转,衢江区还专门设立了5000万元规模的财政资金。
“我们打出了引进新品种、建设精品园、培育大品牌的一套组合拳,为橘农转型提供公共服务和科技支撑。”柯城区委书记徐利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区里已引进了像龙潭柑橘大世界、中澳柑橘风情园、农法自然柑橘生态园等主体,投资额均过亿元,涌现出30多个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开始有了一些新景象和新气象。
像秦宇发在村里率先带头,流转130多亩土地,盖了16栋标准化柑橘大棚,种的还是传统椪柑,但经过精细化管理后,精品橘也能卖到10元一斤。同样,叶先明承包了200多亩土地,不过他选的是“春香”、“葡萄柚”、“爱媛”等新品种。他说,之所以转型开始自己种橘,纯粹就是为了树立示范,重振橘农信心。
因此,这两年,在衢州内部,也出现了冰火两重天,已转型的主体初尝甜头,可余下的众多散户,则依然苦苦挣扎。可预见的是,衢州柑橘的这场“凤凰涅槃”,注定异常艰辛,若走过黑暗便是黎明。
象山:未雨绸缪先人一步
相比于衢州柑橘的一路滑坡,象山县的柑橘面积却稳中有升,一片红火。特别是近五年,当地淘汰落后橘园、改造衰老橘园近2万亩。取而代之的是,“红美人”、“春香”这两大精品柑橘的快速崛起。
胡耀之是名年轻企业家,2015年,不顾亲友反对,毅然从年产值超亿元的汽车零配件行业,一脚跨入农业,流转500多亩土地、投入1500万元,开始种植“红美人”。据了解,在象山,像胡耀之这样,由工商资本投入种植柑橘,面积在100亩以上的,至少还有20多家。
农业虽好,进入须谨慎。那么,象山的工商资本何以如此青睐柑橘产业?
胡耀之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最重要的,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种植柑橘新品种效益好。在象山种植大棚“红美人”,盛产园亩效益至少在10万以上,部分甚至可超过25万元,资金回报率远超传统工业企业。
浙江是柑橘大省,大名鼎鼎的柑橘不在少数,如黄岩蜜桔、临海蜜桔、温州蜜桔等早已家喻户晓,但对“红美人”,大家却十分陌生。近两年,“红美人”一夜爆红,报纸电视频频报道,人们也在口口相传。那么,这个新品种究竟来自何方?
象山县农业局副局长徐海荣告诉记者,“红美人”母本为日本品种“南香”,父本为地方良种“象山红”,是象山本土选育的优质早熟杂柑良种,2009年,因其色泽艳、外观美、肉质细腻、香味浓郁等特性,正式取名“红美人”,第二年后开始大面积推广,上市后更是受到市场热捧。鲜果身价高达30元一斤,有着柑橘“爱马仕”的美誉。此后,产量虽每年成倍增长,但“红美人”的价格一直坚挺在每斤20到30元。
原来,早在1991年起,象山就开始实行赴外研修生制度,每年选派2到10名技术干部和橘农,前往国外学习柑橘先进栽培技术及市场运作模式。27年来,象山选派到日本的研修生累计已达到260多人次,先后引入一大批新品种,并熟练掌握国外先进的栽培新技术,由此为当地柑橘育种与技术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晓塘乡柑橘贩销大户出身的顾明祥,是全县最早把“红美人”带进大棚的带头人之一。其儿子顾品在2012年时,作为柑橘研修生被派往日本,回来后,子承父业投资100万元,建起了32亩标准化大棚,用于发展“红美人”,两年后杠投产就收回全部投资,利润十分可观。
记者看到,这些研修生在象山柑橘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至今直接从事柑橘生产的有30余人,还有一大部分则从事柑橘销售、加工储运、农资销售、企业运行等工作。他们从产前、产中、产后等各环节言传身教,指导并影响了周边众多农户投身柑橘新品种种植,以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品牌运营。
2009年后,象山又设置专项资金,用于衰老橘园改造项目,引导农户种植优质新品种,同时启动柑橘设施补贴政策,带动全县设施精品柑橘产业的发展。短短几年间,精品柑橘面积增长近十倍,超过3万亩,其中“红美人”面积从起初不足几亩,发展到如今的1.3万亩。以晓塘乡为例,七成土地都种上了柑橘,其中仅“红美人”等特色杂柑就有2000多亩,最近,乡里正借机积极筹划“柑橘特色小镇”,进一步促进农旅融合。
效益惊人的新品种,象山就不怕其它地方大面积引种后,反过来影响本地产业发展吗?徐海荣胸有成竹告诉记者,象山还有杀手锏,应该可以应付。
近十年来,象山与多个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并成功入选国家现代柑橘产业体系试验基地,目前建有柑橘种质资源保存选育圃3处、杂交育种筛选圃2处、新品种区域试验点10处,存有国外引进的柑橘新品种资源150余个,并建成了全国领先的柑橘良种选育体系。除了异军突起的“红美人”,当地还有“晴姬”、“媛小春”、“甘平”、“明日见”、“濑户见”等几十个平日不易见到的优质柑橘储备品种资源。
“万一‘红美人’推广过多,效益下降,我们就启动新品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徐海荣信心满满。
除了品种研发,象山又专门启动了“象山柑橘”品牌营销工程。2016年,象山委托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制订品牌战略规划,树立新形象,以占领消费者心智。
为了打响品牌知名度,象山还成立了柑橘产业联盟,在智能化、标准化、信息化上形成更紧密的联系,实行质量、价格、包装、品牌、销售的几大统一,抱团打入长三角、山东等地区。政府则组团亮相各大农业展会,并前往上海、杭州等消费市场举办推介会。
精品柑橘的品牌营销自是热闹非常,但在象山柑橘中,精品毕竟只占了其中一部分,那么,其它的大路货在销售上有无问题?徐海荣告诉记者,象山建有3家罐头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达8万吨,基本可以“吃”掉除鲜销柑橘外的全部产能。与此同时,象山县还通过特早熟、早熟、迟熟、超迟熟柑橘品种配置,利用设施加温、设施越冬等核心技术,以实现全县柑橘鲜果的周年上市供应,从而捷足先登占领市场,通过延长销售期避免滞销。
“近年来,象山已形成早熟蜜桔作鲜食、中晚熟蜜桔作罐头、精品柑橘进高端市场的产品结构。”徐海荣总结。过去,象山柑橘近六成均为罐头加工的原料果,如今由于“红美人”等精品柑橘带来的示范效应,越来越多的橘农正抓紧更新品种,预计“红美人”面积仍将持续增长。
随着“红美人”在其它地区的大面积推广,业内预判,这个头戴光环的新品种终将走下神坛。但徐海荣认为,谁掌握着创新种质资源及优质核心栽培技术,谁就等于掌握了先发优势。目前,象山未雨绸缪,已选育了今后十年的主推良种,并开展配套栽培技术研发,根据市场行情,将逐年陆续推向市场,同时继续开展自主育种,做更长远的打算。
专家:插上科技和品牌这对翅膀
菠萝滞销哪来喂猪、砂糖橘价格一落千丈,西红柿堆积如山……年复一年的滞销,不能不让人叩问:到底是什么,让农产品营销噩梦不断?怎么办,才能根治顽症,让农业产业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农产品营销专家、《品牌农业与市场》主编梁剑认为,农产品不同于工业产品,因为有其特殊的产品属性和生产经营模式,很难排解销售压力和市场风险,因此更应当总结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比如,根据农产品容易腐烂的特性,加大产地加工存储运输能力的建设;根据农民分散的经营模式特点,提高其组织化程度;根据信息不通和跟风种植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信息的对称性。
尽管衢州椪柑和象山“红美人”分属两个品种,因为管理、设施、技术等方面的成本不同,前者每斤六七毛就能让橘农有钱赚,而后者售价至少在五元以上才能回本,表面上售价天差地别,似乎毫无可比性,但浙江省农业厅农产品营销专家王慧智认为,两者一砍一种背后的思考,对指导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义,就是农业的转型升级。梁剑指出,衢州和象山两地尽管都在努力转型升级,但对比两者,前者是“卖难”后的被动转型,由于前期缺乏有效引导和规划,所造成的严重包袱,导致“船大难掉头”,又缺乏转型的平台和手段,自然充满了无奈与无力;而后者,政府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品牌营销上未雨绸缪,掌握了差异化发展的优势资源,再通过市场效益来吸引经营主体,为转型找到了内生动力,因此不管市场怎么变,总能勇立潮头、引领创新。
“按理说,衢州柑橘经历极寒后,产量大幅下降,不该出现滞销。为何重蹈覆辙?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乏营销。”王慧智告诉记者,过去,衢州柑橘依靠存储模式把销售期延至春节后,这似乎成了当地橘农的“老黄历”,不管行情怎么变,都一直盯着节后市场,越捂越被动,以至于处于被动境地。
在梁剑看来,本身衢州地处柑橘生产次适宜地带,容易受寒流侵袭,遭遇“滑铁卢”自是在预料之中,也给未来的产业发展带来深刻教训。他说:“围绕‘产业兴旺’,各地势必会引进一些新兴产业。一定不能贪大求全、一哄而上,也不能拿来主义、盲目跟风,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禀赋特点,对产业规模、产品结构进行科学规划,否则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梁剑还认为,衢州和象山两地柑橘产业发展出现的一衰一盛,根本原因则在于科技与品牌。
消费升级时代,谁能抓住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的需求,谁拥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谁就能占领市场高地和掌握话语权。“因此,这种科技化不仅体现在提高生产效率和标准化程度等,更在于通过品种选育,掌握独特的种质资源。”
对于品牌化的独特价值,梁剑则认为,过去许多地方存在误解,有的认为品牌只是喊喊口号、打打广告,有的认为这是产业发展后期的事务,“品牌化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一种顶层设计,涵盖着品种、结构、管理、营销、传播等整个生产过程。就营销而言,现阶段重点要提供的是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以解决小农如何现代化的关键问题。”
梁剑强调,无论科技也好,品牌也罢,归根到底,这对“翅膀”所体现的都是差异化战略,“产业发展必须盯着市场和需求,在产量向品质转型发展的当下,小型化、特产化、精致化是市场追求的根本方向。”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