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8-04-12 作者:佚名 来源:西海都市报
每天早上,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中村的张秀琴、许常月夫妇都会骑着电瓶车,到镇上的人工林林地浇水、整地、捡拾垃圾,虽说刚刚入春,但高原肆虐的风沙天气还是给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带来了些许难度。
无论是迎着风沙,还是顶着烈日,都不能阻止夫妻俩工作的脚步,对于这份工作,夫妻俩十分珍惜,“我们两口子现在作为护林员,一年下来收入也可以,以后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丈夫许常月一边忙着林地里的活儿,一边和记者分享着自己的幸福事儿。
宽敞、亮堂的120平方米的房间,被张秀琴两口子收拾得干净利索,现代化的家具、家电和装修丝毫不比城里差。对照以前的生活,张秀琴内心感慨万千“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们有了稳定的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我们把房子也好好地装修了一下,现在生活比起以前真的好了太多太多。”
中午得空,张秀琴拿出鞋垫,哼着小曲,熟练地绣着,生活的幸福和美好像午后的暖阳,洒满了房间的角角落落。2016年7月至今的一年半,是张秀琴感觉生活最充实的一段日子。
在张秀琴夫妇眼里,林地的浇灌、清淤、垃圾捡拾都是片刻也耽误不得。每天,张秀琴夫妇俩按照分工,和其他护林员一起,在各自的工作区域内忙活着。从贫困户到护林员,从每年打零工微薄的收入,到两口子每年7万多块钱的进账,张秀琴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们夫妇俩也为能成为一名护林员,能够为家乡的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身体有病,前些年都是靠老公一个人打零工,现在,市上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让我们当上了护林员,有了固定的工作,浇水护林,这也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好事。”张秀琴朴实的话语让人倍感欣慰。
近年来,格尔木市创新扶贫机制体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使脱贫攻坚工作从“输血式扶贫”走向“造血式扶贫”。因需制宜,扩大就业渠道,让贫困群众走上就业岗位,实现生态建设与扶贫工作两手相牵,绿树成荫与群众脱贫相依相伴。
令群众满意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相结合的做法让全市224名贫困群众、189个家庭受益匪浅。以精准扶贫为抓手,通过发展护林员的方式,既解决了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又为生态环境建设出力,通过这一举措,格尔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呈现出了更具本地特色,更彰显人文关怀的生动局面。
和张秀琴同村的井国秀身体也患有疾病,前些年,家里的生活也很拮据,现在成了护林员,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农村妇女了。有了工作,满足和自信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井国秀说: “我以前身体不行,给我安排这个工作劳动强度也不大,我的身体能承受得了,现在我也有了固定的收入,把家也能照顾上,这个工作挺好的。”
看着护林员一天天地忙碌,公益林林地一天天地变化,林业站管护队队长刘永昌感慨良多: “林业上我们这两年通过精准扶贫,公益林上招了224个护林员,涉及的户数是189户,通过精准扶贫护林员招聘,他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一方面就是他们的收入比以前打工的时候更加稳定了。另一方面,他们加入到护林团队中,对灌溉、卫生清理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因为这些贫困家庭多半是因病、因残致贫,考虑到他们的身体状况,格尔木林业部门在工种的分配上也是颇为用心。据林业站大开林地管护组组长宋吉成介绍说:在人员的安排上,林业站根据贫困户个人身体情况统筹安排,身体稍微有些残疾、患病的贫困户就安排他们捡垃圾:身体条件好一些的,就让他们从事一些重体力劳动,无论工作轻重,就是希望通过共同努力把林区工作干好。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近年来,格尔木市依托退耕还林(草)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等重点工程,全方位推进绿化,构建生态网格。大力推广节水灌溉造林,提高造林绿化的质量和水平。结合全市精准脱贫工作,下大力气,通过解决就业的途径,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因地制宜,一举两得。
从庄稼汉到护林员,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格尔木市“煞费苦心”,了解群众的情况,尊重群众的意愿,解决群众的困难,因户施策,切实“走进”群众的心里,让贫困户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起色。截至2018年2月底,核发精准扶贫护林员报酬1035.6万元,一系列行动和措施,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