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贵州织金县:“雪裙仙子”的致富传奇

84农业网   时间:2018-04-21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走进织金县茶店乡500亩竹荪裂变扶贫示范基地,一个个条形的棕色茅草大棚连片延伸,场面蔚为壮观。进入棚内,工人们正低头忙碌:平整土地、摆放木材、安置菌种、覆盖泥土、铺洒松针……每一道竹荪种植工序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等到5、6月份,竹荪种植大棚内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一个个呈圆形的菌球掩映在泥土表层的松针叶里,浅红娇嫩的含羞微笑——当地人习惯称之为竹蛋。

随后,一朵朵白色的竹荪破壳而出,头戴“墨绿帽”,身披“洁白裙”,脚蹬“浅红靴”,如同体姿优美的仙子般翩翩起舞,“雪裙仙子”因此得名。而织金竹荪还有其独特品质:风味独具,气息清香、味道鲜美、脆嫩爽口,久煮不烂……织金灵秀的山水、适宜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中国竹荪之乡”这片土地的得天独厚,而“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主题更是一剂强有力的“催化剂”。

资料显示,织金竹荪集众多荣誉于一身:荣获“93年第五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泰国曼谷“93中国优质农产品及科技成果展览会”金奖;“94成都全国星火精品”金奖,“95年全国第五届食用菌大会”优质产品奖, 2005年11月“织金竹荪”获有机认证,“2007中国(长沙)国际食用菌博览会”金奖、优质农产品奖。2010年“织金竹荪”高产栽培技术获贵州省农业丰收计划一等奖,同年“织金竹荪”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2012年获毕节市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遣特使基辛格到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的盛宴款待。其中的“竹荪芙蓉汤”备受称赞。竹荪开始为世人知晓。

20世纪80年代,织金群众就已经开始摸索着组织分离和驯化,并试着在室内种植,但传统种植的低产量一度造成市场的供不应求。“市价最高时,每公斤竹荪售价达2800元。”在竹荪行业摸爬滚打40余年的王敬明,现在是织金王氏竹荪有限公司负责人,他清楚记得,价格最高时,50克竹荪就可换取1克黄金。

织金竹荪清香、绿色和营养保健等特性一直深受海内外美食家好评,产品远销沿海城市以及东南亚等国。当时还有香港人专门从香港带电器来织金换竹荪回去。

后来,河南、福建、四川等地其他竹荪品种不断涌现,加上一些不法商贩和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以次充好,造成织金竹荪价格一度下跌,单价从上千元跌到不足百元。

1996年5月1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同志到织金视察时就专门对竹荪栽培进行调研,对竹荪的生产、加工、销售十分关注,给织金竹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织金竹荪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前景寄予厚望。

在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织金竹荪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在种植上已基本覆盖全县,面积达10000余亩,每年从事竹荪种植的农户约24000户、50000人以上,从事竹荪加工、营销的企业和人员达1000多人,织金县内的特色农产品销售企业有“平远州”、“王氏竹荪”等10余家。

  二

没有竹荪传统种植的沟垄纵横,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种植架整齐摆放于水泥地面,架上分三层种植,每一层的竹蛋都在松针的半遮半掩间含苞待放。置身于织金县利农竹荪开发有限公司,有如陈列馆般的种植模式让人大开眼界。

“这是在织金红托竹荪栽培拓展示范种植基地学来的立体种植模式。”公司负责人刘德勇说。

刘德勇所说的示范基地,所属于织金县2012年底引进贵州织金西南联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贵州省竹荪产业园(织金)”,其探索创新的立体栽培模式可实现无限循环栽种,不仅有效利用大棚空间,还克服了传统竹荪种植的土壤连作病害,增加了竹荪产量。

“立体栽培产量是传统种植的3倍,按市场价计算亩产可达22.5万元,比传统栽培方式增值约14万元。”贵州织金西南联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红托竹荪负责人孙钰说。

开发扶贫与生态建设并重。为了踏上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红托竹荪栽培拓展示范种植基地将目光锁定在速生林的培育上。

“速生林具有材质硬、成材快等优势,砍伐后能发芽再生,没有毁林的后顾之忧,既能绿化基地,又能满足竹荪栽培及菌种生产的木材需求,从而达到护林保一方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孙钰说,基地的速生林以桤木、意杨、中华红杨等品种为主,目前已发展到40余亩。

织金县农牧局产业办负责人李启华说,由县农业局牵头,织金县红托竹荪研究所、织金县竹荪协会共同实施“以草代木栽培竹荪”课题的实验和攻关取得了成功,此项技术将使竹荪种植成本下降20%以上,而且对于保护生态将是一大突破。

家住织金县绮陌街道的段胜君是一名资深接种工,每天固定的上班地点是平桥村竹荪菌种基地。

“收入计件,多劳多得,每天都会忙到晚上七八点钟,一天能接种上千瓶,每月收入能达到四千元左右。”

基地老板段佳芬介绍说,自己从事菌种培育已有20多年,产品畅销省内各地及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年销量达上百万瓶,年收入同样也能达到上百万元。

“每天干下来每人有150元左右的工资,算下来真实惠啊!”55岁的茶店乡群丰村村民张青德说,自从织金县茶店乡500亩竹荪裂变扶贫示范基地成立以来,他们夫妻俩都在里面打工,改变了长期外出务工的现状,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据基地负责人雷恩雄介绍,项目计划总投资1800万元,建设规模500亩,配套开展竹荪病虫害防治、竹荪脱硫烘烤技术研究。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1500余万元,建成大棚700余个,完成种植450余亩,预计5月初全部完成种植。

项目建成后,以农村产权“确权、赋权、易权”三权为抓手,把群众联合起来,探索创新“合作社+支部+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贫困户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促进贫困户就业增收,实现互惠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土地入股增收,一亩土地两年可实现净收益800元,共计40万元;二是“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用村集体经济50万入股合作社,1年分红3万元;三是提供就业增收,采收期平均每天最少可容纳150人务工,月务工收入达45万元,按照两年累计8个月采收期计算,可带动1100余人脱贫;四是引导已掌握种植技术的贫困户利用其“特惠贷”资金发展竹荪种植,贫困户用自己的土地种植一亩竹荪成本可减少投入的劳动力13000元,土地流转费800元,总成本则将低为12600元,利润则提高到37400元,按此计算,5万元“特惠贷”资金可发展4亩竹荪,两年的时间则可以实现149600元收入,偿还50000万元“特惠贷”资金后,净收益为99600元。”茶店乡党委书记李华说,种植竹荪效益是玉米种植的20倍以上,是一个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的好项目。

织金县分管农业副县长陈致靖说,到2020年,织金县将完成50000亩竹荪种植,加工销售竹荪干品5000吨,创产值25亿元以上。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