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青海脱贫攻坚记:再难啃的硬骨头也要啃完

84农业网   时间:2018-04-21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再难啃的硬骨头也要啃完

——青海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记

本报记者 郜晋亮

清晨早起,林永成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把猪舍里的猪喂饱,这些寄托着他脱贫希望的猪,不能有一点怠慢。吃完早饭,他就下地干活了,正是春耕时节,土地一样也不能怠慢。偶尔,他还要开着三轮车帮别人跑跑运输,每天能挣200多元。为了摆脱贫困,让家里过上好日子,每一天,林永成都不会闲着。

林永成家在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铁盖乡托勒台村,这里是青海省藏区深度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像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在全省共涉及15个县和129个乡镇,“这些地区能否顺利实现脱贫,事关青海脱贫攻坚的成败,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必须横下一条心,再难啃的骨头也要啃完,再难攻克的堡垒也要拿下。”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马丰胜说。今年2月,青海省正式印发《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三年(2018-2020年)行动方案》,打响了青海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第一枪。

  要脱贫得选准个好产业

相较于其他贫困地区,深度贫困地区发展脱贫产业更为困难。作为玉树州治多县多年来的基础产业,畜牧业并没能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治多县扶贫局局长昂卡巴松说:“如果畜牧业发展不起来,精准脱贫就难以有强有力的支撑。”为了改变现状,让畜牧业真正成为县里致富产业,治多县在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探索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路上花了不少的功夫。

以股份合作的方式,实现草场和牲畜的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同时通过发展畜产品加工、销售,经济效益大幅提升——治多县生态养殖繁育基地、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就是这样的典型。经过几年探索,合作社理事长才仁昂布告诉记者,加入合作社的社员不仅可以享受分红,还能在合作社工作挣工资。如今,已经有90%以上的社员摆脱了贫困。

与治多县相隔千里的海东市互助县丹麻镇拉庄村,则依托村里马铃薯资源优势,建立了一座小型的粉条加工厂。第一书记柴义军告诉记者:“建设粉条加工厂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直接目的是要延伸马铃薯产业链条,实现种植加工联动发展,以此提升马铃薯的附加值,间接地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在柴义军看来,脱贫产业除了要选准,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他说:“要建立一个长效的发展机制,必须做好几个方面的事情,一是要理清权属,明确为村集体经济;二是要培养不同年龄段的人才;三是要对接市场,打造品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帮扶力量撤出后不垮掉,还能发展得更好,真正实现稳定脱贫。”

  搬出去才能看到新希望

在共和县廿地乡切扎村易地搬迁的建设工地,工程队已经提前20天开工了。切扎村原第一书记南夸多杰告诉记者:“为了让村里的贫困群众赶在今年10月份搬进新村,开工日期比正常时间提前了。早一天搬进新村,就离脱贫的日子近了一步。”

切扎村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牧草生长期短,自然灾害频繁,其中干旱、雪灾对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危害最大,造成的损失也最严重。在全村10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绝大多数都是无畜户、少畜户,连像样的房子都没有。留在草原上,生活的出路在哪里?搬出去,才能让大家看到脱贫的希望。

新村不仅配套有生活广场、幼儿园、卫生室、村民服务中心、商铺等设施,最主要的还在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临近国道,距离县城中心不到两公里,旁边就是即将开工建设的全县最大的物流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交通方便,能住到条件这么好的村子,想想都激动。”村民扎西向记者说道。

“新村建成后,我们不仅要让贫困群众搬得出来,住的舒服,而且要有赚钱的路子。村里的商铺要承包给贫困村民中有能力的人来经营,帮助更多的人赚钱,鼓励大家到县城务工增收,物流园区建城后,要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切扎村新任第一书记关却当周说。

与切扎村贫困群众希望搬出来的心情相比,海北州门源县泉口镇后沟村村民似乎更加强烈。后沟村夹缝于一条南北走向的山沟里,从一头到另一头距离9公里,平均海波3000米。不必在乎这条沟叫什么名字,用贫瘠二字足以代替。

后沟村村委会主任黄延德说:“搬出去是全村人多年的愿望。在山沟里谋发展,就是再谋,地里种不出东西的还是种不出来,村里人的认识只能局限在这么大个地方。只有挪出穷窝,大家的眼界才能开阔,观念才能转变,才能真正拔掉穷根。”

  不掉队多措并举解民忧

林永成一家的日子原先也算过得不错,可两个孩子上高中的时候,接连查出了先天性心脏病,巨额手术费用一下子把全家拉入了贫困的深渊。在政府的帮扶下,虽然减轻了不少负担,但还是不足以让全家脱贫。林永成告诉记者,现在只想加油干,尽快把欠亲戚的3万多元还上。

特殊困难群体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青海省扶贫开发局数据显示,全省有特殊困难群体6.4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6%:其中重大病患者2.9万人,占特困群体的45%;重度残疾贫困人口1.4万人,占22%;六盘山片区大龄未婚贫困青年1万人,占15.6%;藏区单亲家庭贫困人口0.7万人,占10.9%。

马丰胜表示,在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时,重点要瞄准6.4万特殊困难群体。对重大疾病、重度残疾贫困群众等,综合运用民政低保、商业保险等手段,做到保基本、保生活;对大龄未婚青年和单亲贫困家庭,要通过住房改善、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确保能脱贫、可持续。

如何解决大龄未婚青年脱贫的难题,青海各地也都在不断探索。海东市就业部门通过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并鼓励和扶持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创业,把他们列入农村信用小额贷款的重点扶持对象,支持他们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一些“短、平、快”项目。

门源县专门从全县大龄未婚青年中专门选派90余名有意愿的青年作为务工人员,从事绿化造林工作,有效转变了大龄未婚青年“不想、不说、不做”的行为,从思想上树立了脱单先脱贫的意识。同时,门源县还给他们搭建相亲平台,积极解决他们的婚姻问题,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现如今,通过对特困群众的全方位帮扶,脱贫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誓言,在门源县正慢慢变成现实。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