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青海省海西州:枸杞产业还须迈过三道坎

84农业网   时间:2018-06-19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枸杞产业还须迈过三道坎

——来自青海省海西州的调查

本报记者 郜晋亮

青海省海西州怀抱着举世闻名的“聚宝盆”——柴达木盆地,独特的气候条件,为枸杞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也造就了其优良的品质。每到秋天,当北方大部分地区被浸染成一片金黄时,这里却会被浓烈的红色妆点。

多年来,人们追逐枸杞种植的高利润,不断扩大规模,一步一步助推柴达木盆地成为我国第二大枸杞种植基地,也让枸杞产业成为带动外来务工和当地农民持续增收的新兴绿色产业。

当规模效益的热潮渐渐退去,从事枸杞种植的企业、合作社、农户都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不论是枸杞的产量还是质量,我们都处于领先的优势,但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努力,为什么还是竞争不过别人?近日,记者深入青海枸杞主产区海西州一探究竟,要改变现状,必须迈过三道坎。

技术坎:推广服务体系不成熟区域不平衡

剪枝、抹芽、施肥、病虫害防治,说起这些枸杞种植过程中最基本的技术,德令哈市尕海镇泉水村安祥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福文很自信。“像这些新发出来的枝条,有些必须要掐除,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抹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主干枝条吸收充足的养分,更有助于提高产量。”

不过,在都兰县夏日哈镇沙珠玉村朝阳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却是另一种状况。村委会主任、合作社理事长张承善说:“剪枝、抹芽这两样技术,当地人根本不在行,所以每年都会雇佣宁夏的技术工来完成这项工作。施肥、病虫害防治则是由当地人完成的。”

“这两个地方其实反映出了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海西州从西到东对于枸杞种植技术的掌握逐渐变弱。”都兰县枸杞产业协会会长蒲青坦言,“不过这并不是核心的问题所在,从整体发展上看,我们的基础技术体系还不成熟,依然存在许多短板和弱项。”

以品种为例,早在2013年,由海西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柴杞1号成为青海省认定通过的首个枸杞新良种。但是这些年并没有形成品种优势,海西州种植柴杞1号的仅有2万多亩,多数种植品种依然为宁杞系列。

海西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任刚道表示:“柴杞1号更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果型和产量都优于外来品种,但是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撑,育苗基地建设没有跟上推广的步子。说白了就是老百姓很愿意种,但是没有苗子。再有就是我们品种的更新换代也没有跟上。”

再说技术服务的问题。蒲青表示:“与宁夏相比,就是在全省枸杞产业发展最好的诺木洪地区,依然有不小的差距。在种植端,我们并没有建立专业的技术推广服务部门,而宁夏则早已形成了农机农艺社会化服务五级平台。”

专家建议:要加大枸杞基础技术发展的资金投入,研发集成适合当地枸杞种植的技术模式、引进外来先进且成熟的种植技术。加快建立覆盖枸杞全产业链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要加紧枸杞种植技术人才培育,综合解决种植端技术发展的短板。

机械坎:农机农艺融合是难点密植模式难适应

目前,青海枸杞生产主要依赖人工作业,生产效率低,作业质量不稳定,生产成本高,导致枸杞产品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与此同时,用工难用工荒现象时有发生。如何能解决这些问题,应推进“生产模式标准化,生产过程机械化”,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前不久,在海西州德令哈市柯鲁柯镇万亩枸杞种植基地举办的枸杞全程化现场会上,履带自走式旋耕机、低空低量遥控施药无人机、多功能施肥机、行株间自动割草机、自走式全方位喷杆喷雾机、新兴刀片式枝条还田机等先进机具大秀“本领”,让现场的人不禁惊叹,机械的力量就是强。

不过,来自元盛生态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马宝林一直在和青海德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陈刚争论:“当地合作社和农户枸杞种植规模较小,更适宜推广小型的机械。你们的这款小型旋耕机,宽度最好不要超过80公分,而且左右两端设计成三角形比较好,不会破坏枸杞的枝条。”

在农牧业机械推广部门看来,推动枸杞全程机械化,具体机械的问题都是小问题,只要能进地,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农艺才是真正难点所在。据记者了解,目前,海西州普遍采用的是1.5米、2米或2.5米的密植保产栽植模式,虽然对产量提升作用明显,但造成的问题是大中型农机具无法进地作业。

青海省农牧业机械推广站研究员许振林说:“一是加快推进标准化种植,借鉴成熟模式,比如宁夏枸杞栽植模式,行距要达到3米以上,株距在1米左右,给拖拉机预留不小于1.4米的通过空间;二是根据我们的实际,要加快形成宜机模式,就是适合机械作业的种植模式。”

专家建议:做好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规划好、指导好老旧园区宜机化改造更新和新园区的宜机化建设;加强多部门乃至关联省区联动的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建设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探索出适合青海实际的枸杞生产标准化宜机模式和统一的集成技术规范,促进枸杞生产全程机械化。

增收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

要想种得好,先要卖得好。当前一段时间,国内枸杞产业正面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市场价格大幅下降等多重挑战,面对产业发展的种种不利因素,青海枸杞产业发展更应该冷静应对,深刻反思,在不断提升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加快解决产业发展本身的问题。

多年来,种植、收获、制干、出售,这种最简单的经营方式,暴露出最深刻的问题,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直接影响枸杞种植户增收。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海西州年产枸杞鲜果超过25万吨,实现精深加工的不足1万吨。

都兰县枸杞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刚巴特尔说:“出售最廉价的原材料能赚多少钱,只要种过枸杞的人都能算清楚这笔账,这两年,枸杞价格低迷,能不赔就算不错了。因此,枸杞产业亟须求变,最有效的路径就是延伸枸杞产业链,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升枸杞的附加值。”

近几年,随着枸杞产业的发展,在精深加工环节也出现了不小的变化,德令哈绿色生物产业园区、诺木洪枸杞产业园区……海西州从事枸杞加工的企业已达到14家,建成浓缩汁生产、保鲜、烘干、色选等生产线40余条。以枸杞浓缩汁、枸杞籽油、枸杞蜜、枸杞芽茶叶、枸杞健康酒为代表的精深加工产品达到50余种。

从卖枸杞干果,到卖枸杞制品,背后蕴藏了巨大的产业价值。蒲青告诉记者:“枸杞产业能做的一二三产融合有很多,比如现在发展枸杞休闲采摘、观光,都是在不断地挖掘枸杞产业的潜在价值。”

专家建议:注重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机枸杞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推进品牌建设;强化龙头企业在有机枸杞产业发展中的地位,支持龙头企业研发新产品、开发新工艺,着力推进以干果销售为主向精深加工转变;要加快构建和延伸“接二连三”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户充分分享增值收益。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