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8-06-22 作者:佚名 来源:吉林日报
近年来,全省农业农村部门着眼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突出强化典型引路,培育示范可学可看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着力构建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环境友好的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一亩园十亩田”,设施园艺模式是吉林省推广的重点模式之一。
为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省委、省政府把棚膜经济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战略新兴产业,逐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先后实施百万亩棚膜蔬菜建设工程、蔬菜产业提升工程,2017年,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棚膜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省级扶持资金额度相当于过去9年投入的总和,新建棚室31.8万亩,总规模达到146万亩,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96元。在近年的生产实践中,各地探索出区域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的不同模式。
日光温室,一般情况在不低于零下20℃的条件下,不用加温可以正常生产,是开展冬春蔬菜生产的主要保护性设施,非常适宜吉林省周年蔬菜生产。目前,四种日光温室可实现全年生产。包括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砖+苯板式日光温室,土堆式日光温室和简易日光温室。
塑料大棚是吉林省早春晚秋蔬菜生产的另一种主要保护性设施。大棚建造属钢架结构,一年可生产两茬菜。一年半左右可收回建棚成本。
土地规模经营榆树土地托管模式,为土地规模经营找出了新路。“土地托管”的主要运行方式是:
五个统一: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托管合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户的土地进行全程托管,即统一采购、统一播种、统一植保、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持续性发展。
四个明确: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当地政府、工商部门和法律事务所的监督指导下,签订合同,明确双方责任、托管时限、托管方式和分红标准,用法律手段保证农户的最大利益,免除后顾之忧。
三方联动:一是农户从一产中解放出来,让农户通过从事二、三产业,拓宽增收渠道;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科学布局、选择优质品种、测土施肥、农业机械化作业、节本增效等先进技术,减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加工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粮食银行”存粮协议,农户根据意愿,按粮食实时价格结算,构建稳定的产供销三方联动模式。
双方共赢:实现托管后,农户在享受国家各种补贴的同时,获得比自身经营更高的收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整合农民的土地资源、企业的技术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拓展服务规模,增加服务收益,做到聚土地、聚资源、聚技术,达到农户与托管服务主体双方共赢的目的。
与此同时,通过托管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农户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费用零投入,生产零风险。
大学生返乡创业“洮之宝”模式。2014年1月,以王荷为代表的3名洮南籍大学生怀揣回乡创业的梦想,依托家乡洮南的农业资源,倾力打造五谷养生的自主品牌,返乡创立了现在闻名全国的“洮之宝大学生创业团队”,意在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手段将洮南的优质杂粮销往全国各地。他们相继创办了国内首家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洮之宝快递有限公司、洮之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洮之宝职业培训学校、洮之宝大学生创业园。“洮之宝”团队在创业之初注册了6类“洮之宝”商标,寓意为“洮南的宝贝”。业务范围涉足了杂粮杂豆的种植、加工、收购、销售和电子商务、快递、职业培训、创业孵化基地等领域,初步建立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打造产业集聚区的创新模式。
目前,团队中大学生成员已发展到37人,“洮之宝”团队还持续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加入到这项宏大的回报家乡、振兴家乡的事业中。洮之宝大学生创业园在孵返乡大学生创业企业21家,累计带动季节性用工岗位300余人。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梅河口市在农村垃圾清理和回收处理按照“政府主导、乡镇主责、农民主体、上下联动、长效管理”的工作思路,创造了自己的模式。就是在城市环卫保洁实现社会化购买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打好农村环卫保洁和垃圾治理“组合拳”,有效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从根本上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
其主要做法是,建立“以市、乡镇为主、群众为辅、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投入保障机制。每年市乡两级财政按11的比例统筹环境管护资金600万元。
加强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按照农村500人口配备1至2名保洁员的标准,全市建立了327支1093人的乡村两级保洁队伍。
强化督查手段,创新考评方法。研究制定了《梅河口市农村人居环境考核办法》,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纳入乡镇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市财政额外列支100万元奖励资金,对年终排名前列的乡镇予以奖励。
2018年,梅河口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了环卫体制改革,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引入山东明基公司负责城区环境保洁工作,同时,在李炉乡、曙光镇、黑山头镇、湾龙乡等围城乡镇的部分村屯进行农村垃圾治理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实施投资4.9亿元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从根本上提升垃圾处理能力和水平,有效解决了垃圾处理最后“一公里”问题。
村企共建——新农村建设的大荒地村模式。
吉林市昌邑区大荒地村,从2000年开始,以东福集团公司为依托,在全省率先创立了村企合一、共建双赢的新模式。这个模式呈现出村里土地成为企业的生产基地、村内劳动力成为企业职工、村民成为企业的股东或合伙人,企业成为带动村内建设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火车头。
2000年东福集团的第一个子公司东福米业成立,主要生产加工销售绿色大米、有机大米。随着企业快速发展,企业的生产基地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开始建立基地+农户+订单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5镇12个村7840户农民种植绿色水稻。为了强化生产基地管理,东福集团在公司+农户的基础上,推进了企业与村共建模式,土地流转每公顷是13500元,这个价格是高于本地区其他村庄的,同时国家补贴也发放给农民,并且通过集约化种植,农民不用再捆在土地上了,而是去东福集团的温泉、米业公司成为产业工人,实现了企业与村、农民三方共赢发展。
其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村企共同发展产业,共用村内劳力,共建新型社区,共创文明生活,共享发展成果。村企合一后,大荒地村的人均收入逐年递增,人均收入已达到2.4万元,实现了村企共享发展成果。
相关标签:吉林农业新闻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