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南疆杏产业如何打出“翻身仗”?

84农业网   时间:2018-08-08    作者:佚名    来源:新疆日报

2018年,南疆英吉沙、皮山等杏主产区,金灿灿的杏子被加工成各类杏干,鲜杏源源不断运往数千公里以外,终端销售商们焦急地等待着。

一年前的此时,同样的地方,挂满枝头的杏子,却无人问津。

冰火两重天的境况为何发生?原因是2018年南疆英吉沙、皮山等杏主产区的产业打出了“翻身仗”,为新疆林果业提质增效提供了范例。

围虫而战从果园提升品质

英吉沙、皮山共计21万亩的杏林,在过去数年间,几乎被虫子噬咬殆尽。相传有400多年历史的色买提杏,因为一条条蠕动的小虫,市场份额不断缩小。英吉沙县德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江科对此深有感触:“2017年我们收了600多吨色买提杏,只有200吨能用。2018年收了872吨,全部都能用,所以说提质就是增效。”

“2017年一公斤鲜杏0.5元都没多少人买,因为10个杏子9个有虫。”8月1日,在英吉沙县龙甫乡托格热克巴格村,英吉沙县副县长吐孙江·肉孜指着旁边的保鲜库说,“这个保鲜库库容50吨,单个造价12万元,其中政府补助8万元。2017年全县172个保鲜库的利用率只有1%,因为没杏子可存。”吐孙江边说边拉开库门,里面装着满满一库鲜杏。“2018年的利用率是100%。”

“2018年我们把食心虫的蛀果率控制在3%以下,知道2017年这个数字是多少吗?80%!”自治区林科院的经济林专家韩宏伟站在英吉沙县依格孜牙乡塔格力克艾日克村的杏园内,指着枝头沉甸甸的杏子说。

吾普尔·艾依提站在韩宏伟旁边,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我家9亩杏子,2017年一共卖了150元,主要拿来喂羊了。可2018年我卖了1.1万元,都是因为乡里和专家的帮助啊!”吾普尔·艾依提说。

病虫害防治,成为韩宏伟上半年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与韩宏伟一起挥汗如雨的还有其他120名林果业专家。作为自治区林果业提质增效行动的一部分,2018年3月初多个科研单位联合派出专家服务团,分赴南疆34个林果主产区,他们累计驻点时间不少于6个月。

更早些时候,当杏园烂果遍地,农民愁眉不展时,英吉沙、皮山县委和县政府开始行动。在专家帮助下,一系列行动随即展开。“围虫而战”的绝大部分成本由政府承担,物理手段清园、性诱剂诱杀、人工灭虫和飞防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巨大成功。

但虫害只是表象,根本原因在于近几年农民并没有从杏树上获益。当年复一年没有收入时,农民无心在杏园管理上倾注太多精力,虫子于是大行其道,又进一步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恶性循环由此形成。

组织化管理聚合产业链

对农民而言,农产品只有以好价格卖出时才有意义。种植、管理、收获、加工、运输、销售构成了完整的农产品产业链。果品品质是销售的基础,种植管理环节的培训因此至关重要。2018年以来,以“百千万林果科技培训行动计划”为抓手,自治区、地州、县市专家三级联动,精准、专业、追求实效的林果业培训遍布南疆各地,目前已开展各类培训1544场,培训果农近27万人(次)。

“县里配了车,我隔一天就把全县14个乡镇上的林果监测点全部转一圈,150多公里,随问随讲。”韩宏伟说。在皮山县,生态护林员队伍经培训直接转化为科技服务队,为当地村民无偿提供林果技术服务。

培训产生了直接效果。英吉沙的色买提杏,皮山的明星杏在树上就已分了等级。采摘队员们戴着手套,把最好的杏子一颗颗旋下来,二等杏则用布兜摇接。“以前没这么细,一阵子摇下来,在地上捡,好多都摔坏了。”韩宏伟说。

对鲜食果品而言,采摘手法、运输方式和保鲜程度是提高商品率的关键步骤。当杏子被从树上精心摘下的那一刻,它在采摘环节的商品率转化已经完成。

另一方面,借助退耕还林等政策,小麦等作物正在退出林地。“这也提高了品质,以前杏树厌水时刚好小麦需要浇水,对杏子品质的影响是必然的。”韩宏伟说。

英吉沙19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组成了合作联社,在政府支持下,每个分社都雇用了20名以上的贫困户。农民直接将杏子交给自家门前的合作社,借助于联社的信息发布系统,企业可以根据所需货品的数量和等级,直接去相应分社取货。农民、合作社、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由此得以形成并巩固。

当种植、管理和采摘保持高水准后,企业有了充沛、优质的货源。最终,杏产业的效益通过销售端得到了大幅提升。

销售端成为增效推进器

“以前是卖货品,现在是卖商品。”28岁的阿力木江·麦麦提敏对此有着清晰认识。阿力木江是皮山县萨扎木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法人,他把大本营设在了萨扎木村。这位身在西部边陲山峦间的年轻人,决定着江浙、北上广相当一部分皮山明星杏市场的终端零售价。

“为了市场有序,我们2.5公斤包装的鲜杏批发给客户是68元,我定的零售价是128元,客户不能改变价格,否则我就不卖给他们,因为我的杏子是最好的。当然这个价格充分考虑了客户的利润空间,2018年1000万元的销售额不会有什么问题。”阿力木江补充道,“没有政府在种植和管理环节的大力举措,皮山县杏子质量不可能普遍提高,我也就不可能去定终端的价格。”

而在约300公里外的英吉沙县,新疆优乐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玉茜忙得不可开交。“好的色买提杏吃过一次,很难不想吃第二回。我们销售鲜杏、杏干和各种果酱、果脯,如今订单根本接不过来。现在企业缺的是流动资金,因为收购量太大了。县委正在为我们积极想办法。”

无论阿力木江还是王玉茜,都在充分利用着互联网。事实上,通过政府衔接,电商已成为新疆林果业销售的重要板块。

6月19日,包括央视新闻、腾讯视频、凤凰新闻、优酷直播等全国多个重点直播平台将镜头对准了英吉沙县的杏园,带网友近距离了解色买提杏种植、采摘、分拣、运输的全过程,同时详细介绍了政府与企业合作推广色买提杏的情况以及购买方式。1小时40分钟的直播,累计超过61万人次观看。引发线上零售1万份,线下销售55吨。色买提杏百度搜索词条数目一路飙升至701万条。

从种植到销售的产业链不断成熟,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是农民。这让英吉沙县依格孜牙乡党委书记吴宗志对完成2018年的脱贫任务信心满满。“别处按园子签,我们是全乡签订单,全乡户均5亩杏园,杏子丰收且卖得好,农民交了杏子还可以去合作社打工,再加上其他一些扶贫措施,完成2018年871人脱贫的任务没有问题。”

吴宗志的信心有着坚实的支撑。2018年英吉沙县全县杏产量8万多吨,平均收购价为每公斤3.5元,2017年则仅为0.5元。“仅杏子一项,我县农民就人均增收上千元。”副县长吐孙江说。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