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山东枣庄寻找“煤城”变“绿城”的融合之道

84农业网   时间:2018-08-13    作者:佚名    来源:农民日报

——山东枣庄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纪实

枣庄,古因植枣树多而得名,曾经“丹果千株滋万户,赤霞百里映天红”。枣庄,曾因煤而盛,“一部铁道游击队,一曲煤城大风歌”名扬天下。

现如今,几近煤竭炭尽,黑色渐褪,绿色崛起。在“煤城”到“绿城”的嬗变中,在全国唯一整建制推进农业“三区”建设的过程中,农业活力重现,三产融合风生水起。

近日,记者奔赴山东枣庄进行深入采访,寻找其“煤城”变“绿城”背后的三产融合之道。

“融”聚多优势,从单纯理念认知到政策聚力护航,激发活力

何谓“一二三产融合”?枣庄人形象地打比方说:一二三产不是要做出水果拼盘,而是要榨果成汁;不是西红柿鸡蛋,而是要鸡蛋炒西红柿。然而,解决了概念认识问题,在实践操作层面,如何从政策上打破“三产融合”所面临的要素瓶颈和机制障碍,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却是很多地方难以突破的制约。

“枣庄的做法是,聚指成拳,聚合优势,发挥集聚效应,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为产业融合发展聚力护航。”枣庄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霍媛媛介绍说,2017年底,枣庄市整建制成功创建为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至此,成为全国唯一集农村改革、现代农业、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三项国家级任务于一身的地级市,这让担负着为全国探路子、出经验、创模式的枣庄,具有了独特的发展优势。

在各地融合实践中,土地规模细小、流转率较低、流转方式单一成为棘手的难题。作为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土地如果不能集约配置,农村三产融合就无法起步。同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涉及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不同主体,能否形成合理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延伸和功能拓展的收益,是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

枣庄是如何深化农村产权改革、激活产业融合要素的?来看一组数据:2016年,枣庄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并被评定为优秀等级,截至目前已完成确权登记颁证面积256.4万亩,占比98.3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以上;2017年顺利通过“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改革验收,目前全市实现各类农村产权进场交易899宗,交易额28.4亿元;569个村(居)完成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试点,累计股金分红达到2896.12万元。

这是一连串极具说服力的数字,总体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枣庄市农业局局长陈广良对记者说:“枣庄市印发的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五年推进计划,为全面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指明了方向。可以说,深化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激发了产业融合的活力。”

此外,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以及品牌培育等一系列政策举措,都夯实了坚实基础,让枣庄市产业融合之路越走越宽广。

——培育农业示范园区和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产业融合发展主力军。印发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五年提升计划,构划全市现代农业建设路线图。2017年,新认定精品特色园45个,累计达到70个;目前,市级以上示范社567家,家庭农场121家,龙头企业325家,枣庄加速迈向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促进绿色融合发展。自2017年以来,全市共建设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174个,新增应用面积11.6万亩;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46处、面积8.53万亩。

——注重培育品牌,助推三产融合发展。出台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农业品牌的创建、整合和运营。目前全市共有农业区域公用品牌8个,品牌产品年产量达332.5万吨,年总产值达157.9亿元,年出口创汇4200万美元。

  “融”筑多产业,从只有单一环节到全产业链布局,深挖潜力

在枣庄市农业局推荐的《全市农业品牌概览》一书中,记者看到,全市比较突出的特色农产品多达50种之多,“厚道枣庄人,放心农产品”已成为响亮的广告语。

滕州马铃薯,皮薄肉脆,是菜用马铃薯行业的“风向标”,我国二季作区单产最高、效益最好的县(市),出口量占到全国的1/3;峄城石榴,籽粒晶莹饱满,已有2000多年历史,因面积大、品种多、产量高而成为全国主要石榴产区;山亭小米,因土壤、气候、光照、降雨等独特的区域优势,造就了其质黏味香、米油凝脂的独特品质、色泽和营养成分……

无疑,这些传统农业优势为农业产业化乃至产业融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以往在枣庄市,单独从事农产品加工等某一环节的企业较多。”枣庄市农业局副局长宋兆耀说,“这几年来,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立足产品的开发生产与加工增值,积极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条,将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销售连接起来,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一种是种养业经营主体向农产品加工或流通领域延伸。据了解,枣庄市有2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少数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围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规避经营风险,由原来单一的种养业,逐步切入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或兴办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企业,或开办社区生鲜直销店、网络销售平台,实现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

山东冠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公司原以种植生产食用菌为主,现已发展为集食用菌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推广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智能恒温养菌车间里,菌种类型多样,长势良好;自动菌包加工车间井然有序。这里日产工厂化杏鲍菇6万袋,年产杏鲍菇鲜品1万多吨,已成为鲁南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

另一种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全产业链经营。据介绍,目前全市60%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始向上下游延伸,在周边地区布局建设原料生产基地,建立专业批发市场、连锁专卖店、大型冷库和产品文化体验馆,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近几年来,枣庄市银牛面业有限公司以小麦深加工项目为核心全面升级,形成了以优质麦种植、仓储、物流、粮食精深加工为一体的科学产业链条,不仅增加了就业岗位,还使得当地农民小麦增值0.08元/公斤,实现农产品增值2000余万元。而另一家主要生产系列饼干的山东益康集团有限公司,延伸产业链条,投资2000万元,新上甜菊糖苷生产线,加快甜叶菊种植及甜菊糖生产,培植出了新的增长点。

此外,还涌现出一种更为现代的模式——“农业+园区”。将农业产业与功能充分结合,突出主导产业发展,向前延伸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原料基地,向后发展营销网络、商贸物流,同时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技术培训等相关产业,逐步发展为融合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台儿庄区的山东祥和乳业有限公司,主要产业为奶牛养殖,为保障奶源全程可控,公司建成了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涵盖有机果蔬采摘园、乳制品加工车间、奶牛养殖基地、沼气发电站、有机肥生产基地、花卉苗木基地、休闲垂钓中心等七大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点。通过建设沼气发电站、鲜牛粪喷浆造粒有机肥加工生产线等,形成绿色、环保、生态、循环综合利用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此外,该公司还建立了健全的产品营销体系,销售网点遍布枣庄周边26个县市区,可直接将鲜奶送到千家万户。

“融”汇多功能,从单独生产到功能全面拓展,释放魅力

“柜族民宿含春意,暮色淡淡迎归耕。”入口,8个集装箱以巨大的八字形列阵布局,艳丽夺目;入内,“盒式”建筑千姿百态、色彩斑斓,不规则分布在湖边一片片田园之中,构成了工业风与乡野味的完美融合。这便是位于山亭区徐庄镇的翼云湖柜族部落。

据景区负责人介绍,这是国内第一个全部用集装箱打造的生态旅游项目,“时尚蜗居馆”全部采用国标集装箱,改装成可住宿、聚会、茶舍、餐饮用的房间,一箱一世界、一箱一特色、一箱一文化、一箱一故事,“游客们还可以体验耕田、织布、收麦子、打玉米、碾谷子、磨豆子等农事活动,享受农家乐趣。”

过去,人们对农业的认识多局限在生产和产业功能上,农业的生态、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却被遗忘。随着城市周边游、周末游、亲子游等乡村休闲观光游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城市游客回归乡村,与农业农村近距离接触,感受着农业农村的多彩魅力。

莲步轻移,200余名旗袍佳丽手持油纸伞,款款走过正值盛期的百合花丛,徜徉在流香溢彩的花海,宛如流动的画幅……这是前不久在薛城区龙润生态园举行的枣庄第二届百合文化旅游节上的情景。据了解,龙润生态园将饮食、科普、书画、插花、旅游等多种文化元素荟萃,打造出了独特的乡村旅游风情。

移步换景,处处风光,各有侧重,这是枣庄市观光农业留给记者的最直观印象。枣庄市九顶莲花山生态农业旅游景点,以“悠然南山”为主题,包含花卉观赏、休闲采摘、乡村生活体验、动物观赏、骑马休闲等内容,常年吸纳周边千余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薛城区绿之园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集采摘、垂钓、品茗、烧烤、特色餐饮、真人CS等于一体,以绿色有机方式种植的蔬菜水果,游客可自行采摘,草莓刚下架,油桃、葡萄、火龙果又很快到了采摘季,最大限度满足了休闲需求;市中区阿峰生态观光茶园正在由浙江绍兴客商陈浙峰投资建设,最终将打造成融合游园采茶、炒茶体验、茶文化书法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茶艺演出、采茶节等活动的生态观光茶园;滕州市首个田园综合体鲁班小镇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建设,以发展现代农业和传播鲁班文化为主线,各种特色街区建成后,可提供700余个就业岗位,为当地注入“绿色”经济驱动力……

立足特色农业产业,深挖农业多种功能,枣庄市将农业生产与乡村民居村落、农耕乡土文化、乡村度假酒店、养生休闲山庄等紧密结合,实现了农村生态和产品的价值增值,带动了农民增收就业。据不完全统计,枣庄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直接带动农民就业12.5万人,年接待游客量785万人次,年销售农产品6.8亿元,年营业利润达3.7亿元。

“融”合新业态,从传统模式到嫁接“互联网+”等现代元素,增添动力

创新流通模式,构筑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这是当今中国各地较为普遍的新模式,在枣庄也正蓬勃发展。

山亭区百家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绿色厨房配送工程,以贴近社区的实体连锁店为依托,以电子商务为平台,将深厚的农业文化与东北优质的农业产品相结合,打造实体店和互联网结合的新型商业模式。

依托“农业云”建设平台,枣庄市积极探索推进“智慧农业”,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服务于乡村产业振兴。

借助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的同时,枣庄市着力建立以消费为导向的农业生产体系,从过去的“农民生产什么卖什么”转向“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什么”的模式。“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通过培育‘互联网+特色农产品’‘互联网+来料加工’等模式,枣庄已建设23个电子商务村,帮助农民实现‘不离土、不离乡、在家致富奔小康’。”枣庄市农业局副局长刘陵恒告诉记者,近年来,枣庄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加强合作,建立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滕州市县级服务中心,启动了苏宁农村电商网点布局。目前全市共有农产品类网店2200余家,农产品电商企业320余家,农产品网上销售额占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的11%。

霍媛媛告诉记者,下一步,枣庄市将在产业链条延伸、品种优化改良等方面持续用力,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三产融合中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加注重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与乡村旅游农业的深度融合,在全市形成以“园区带基地、企业联农户、产业兴乡村”的发展格局。

“煤城”即将成为枣庄的历史印记,农业依然会历久弥新,三产融合更加水乳交融,一座崭新的“绿城”将永远绿意盎然,生机无限。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