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8-08-20 作者:佚名 来源:农民日报
开栏的话:今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宁夏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从今日起,本报开设《砥砺奋进六十载·塞上宁夏谱新篇》专栏,推出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集中展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的沧桑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巍巍贺兰山,滔滔黄河水。宁夏的葡萄产业从1984年起步,30多年的风云岁月,宁夏人用坚守与努力,在贺兰山下的戈壁滩上耕耘出青青藤蔓,将黄河岸边的粒粒葡萄化成了玉液琼浆,在西部热土上开垦出一片紫色新天地。
截至目前,宁夏全区葡萄种植面积达57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4,是我国酿酒葡萄集中连片最大的产区,建成酒庄86个,年产葡萄酒1.2亿瓶,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葡萄酒成了塞上江南的“新地标”。
天赐宁夏的一块宝地
大漠黄沙、苍山烈风,壮阔的荒凉历来是人们对西北地区的印象。就在这茫茫戈壁荒原上,贺兰山骤然隆起,自北向南绵延两百余公里,灰蓝色的山脊,挡住了北方西伯利亚的寒风,也挡住了西侧腾格里沙漠的炙烤,与黄河一起造就了“塞上江南”银川平原。
“这里是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是天赐宁夏的一块宝地。”去过贺兰山东麓的一位葡萄酒大师忍不住赞叹。
贺兰山东麓地处北纬38度全球酿酒葡萄种植黄金地带,土壤属于砂石地,透气性好,富含矿物质;日照时间长,日照时数达2851-3106小时;热量丰富,且昼夜温差大;降水量不到200毫米,却坐拥黄河灌溉便利。
这些土壤、光照、温度、降水、地形、水热系数等条件形成完美组合,使贺兰山东麓产出的葡萄香气发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糖酸度协调、病虫害少,酿出的葡萄酒具有“甘润平衡”的典型东方风格,是我国最具潜力的、可与世界高品质产区并肩的产区之一。
然而,这块宝地真正的价值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被发现。农民一开始种葡萄时,几乎没有品种概念,酿酒用的是腌咸菜的大缸。就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葡萄酒产业一点一滴地发展壮大。2002年,贺兰山东麓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2004年,宁夏把葡萄酒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行业,吸引了众多企业进驻贺兰山东麓。
宁夏贺兰神国际酒庄董事长陈德启就是其中一员。2007年,这位福建省晋江市的商人作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来到戈壁滩上种葡萄。“我就喜欢这边土地的味道,一种从未开垦过的清香味。”陈德启说,高温炙烤没有病虫害,能产出最放心的葡萄。
据宁夏葡萄产业发展局统计,近几年来,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已在国内外各项大赛中获得500余个奖项。2017年,宁夏葡萄酒就在国际顶尖赛事上获得150多个奖项,创历年之最,占中国葡萄酒获得国际奖项的一半以上。
举全区之力破解发展“密码”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宁夏葡萄酒产业从简陋的小作坊出发,在短短三四十年的时间里就名扬全球,其发展的“诀窍”是什么,腾飞的“密码”又在哪里?
“天时、地利是基础,人和才是关键。”这是记者采访过程中,对宁夏举全区之力发展葡萄酒产业的魄力与思路所发出的感慨。
“一吨煤卖800元,一瓶葡萄酒也可以卖到800元。如此高的产品附加值,为什么不发展呢?”一个简单的设问,解答了宁夏举全区之力发展葡萄酒产业的动力所在。
为了改变葡萄酒产业发展小散乱的局面,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注重加强葡萄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文化长廊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等15个政策性文件,为贺兰山东麓等产区发展葡萄酒产业提供了政策支撑和法律保障。
壮阔的蓝图,落到实处才能产生生产力。宁夏从工作实际出发,以目标为导向,紧抓规划落实,进行工作创新。2012年,宁夏葡萄酒花卉产业局成立,这我国第一个省政府设立的葡萄酒管理局;2013年,《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颁布,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地方人大立法的形式对产区进行保护;2015年,在全国成立了第一个省级葡萄产业管理委员会……一系列政策创设与机构设置,实现了对葡萄酒产业发展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协调管理。
葡萄再好,没有酿酒师的妙手调制也难成美酒。作为西部的欠发达地区,如何能吸引葡萄酒酿酒方面的专业人才,这成了产业发展的关键。
为了能吸引全世界优秀的酿酒师,宁夏决定“以赛代训”。2012年,宁夏举办了世界酿酒师邀请赛,在比赛中提高技能,并打响知名度。由于当时宁夏葡萄酒名气小,酿酒师大多处于观望状态,最后只来了7名酿酒师。如此惨淡的情形,并没有让务实谦虚的宁夏人灰心,赛事还是毅然决然地接着办了下来。
贺兰山东麓产区的独特性让媒体和参赛者赞叹不已,宁夏知名度大为提升。第二届的时候,全世界报名的酿酒师就有1300多人,涵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6年来,凭借大赛东风,宁夏先后引进23个国家的60余名国际酿酒师到贺兰山东麓酿造葡萄酒,成为国内与世界葡萄酒界接轨最为紧密的产区。
葡萄酒庄成为旅游好去处
贺兰山东麓的戈壁滩怪石嶙峋,昔日无人问津,但现在一排排的葡萄青藤生长于斯,如一列列守卫戈壁的卫士,让戈壁滩变成新“绿洲”。
宁夏葡萄产业发展局局长曹凯龙介绍,葡萄种植充分利用了山荒地资源,酒庄绿化及防护林建设大幅度提高了产区森林覆盖率。并且,葡萄园“浅沟种植”成为贺兰山东麓最大的洪水拦蓄工程,减少了水土流失,成为一道有效的生态屏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对葡萄和葡萄酒产业亦是如此。据了解,葡萄产业每年为生态移民提供了12万个就业岗位,工资性收入近9亿元,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成为移民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宁夏的志辉源石酒庄建在一个废弃的戈壁矿场上,但现在俨然是一个绿树环绕、石墙掩映的旅游景区。据酒庄负责人袁园介绍,酒庄自2007年开始种葡萄,现在有酿酒葡萄2000亩。每到采摘、抹芽时,酒庄临时用工可达到300-600人。
同时,志辉源石酒庄和一大批风情各异的酒庄还构成了宁夏旅游的另一热点。徜徉在古堡式、园林式的葡萄酒庄,既能一品葡萄美酒的滋味,也可以充分体验葡萄酒文化。
美国《纽约时报》评选出全球2013年必去的46个最佳旅游地,宁夏入选理由是“在宁夏可以酿造出中国最好的葡萄酒”。目前,宁夏有36个酒庄建成旅游酒庄,年接待人数达40万人次以上。
目前,葡萄酒产业正在成为宁夏三产融合度最高的产业。曹凯龙介绍,下一步将突出品牌发展,坚持政府主打产区品牌,酒庄主打产品品牌。一是推进老葡萄园改造提升和标准化葡萄园建设,培育可控的葡萄基地20万亩;二是支持有足够葡萄资源和规模化发展能力的酒庄品牌化发展,并通过合作、联合、联盟等市场运作方式,加大整合力度,推进酒庄升级,打造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酒庄和拳头产品。
对于未来,宁夏葡萄产业发展局研究员赵世华信心满满:“宁夏最缺的是时间,酒庄文化需要时间沉淀和学习,宁夏葡萄酒的潜力还未完全发挥出来。”
相关标签:宁夏农业新闻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