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8-10-22 作者:佚名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刘珊伊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年来】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江西省赣州市大力营造见贤思齐、向善向上的文明乡风,赣南红土地上焕发出乡村文明新气象。江西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移风易俗电话调查结果显示,赣州市乡风文明行动的支持率、满意率分别达93%、87%。
乡风文明建设,为赣南乡村振兴凝聚了精神、聚合了力量。
除旧布新 移风易俗
曾功华在赣州市上犹县东山镇元鱼村当了几十年的生产队长,40多年前就为自己预置好了一副棺材——是因当时的习俗备下的,为了防止腐烂,还多次刷漆翻新。“如今县里提倡火化,推行移风易俗、厚养薄葬。我是老队长,得带头,死后不用棺材,用骨灰盒。”82岁的他临终前反复叮嘱儿女。
移风易俗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厚葬薄养、丧事大办,重金轻情、天价彩礼,好吃懒做、赌博成风……面对一个个违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沉疴”,赣州全市县、乡两级担起移风易俗的主体责任,市级领导小组27家成员单位各司其职,联合突破堵点难点。发改委、民政局、城乡规划局、林业局等联合推进殡葬改革;司法局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支持老年人维护合法权益;国土局、城管局等部门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等民生工程;公安局持续开展查处“黄赌毒”行动;公交总公司在全国率先推出文明新风尚“公交婚车”专属定制活动,截至目前已完成近200个婚庆订单,得到市民一致好评。
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赣州将乡风文明行动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和全市公共文明指数考评体系,探索开展乡风文明第三方测评,考核结果全市通报,县县亮相排名,形成“比学赶帮超”竞争态势。
“大操大办婚丧嫁娶这种风气要不得,现在有了红白理事会,刹住了这股攀比之风。”赣州经开区黄金岭办事处杨梅村红白理事会会长严筱炳介绍,该村大力发动村民自治,组织村里老支书、老党员、老教师等建立村民理事(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刹住了这股“歪风邪气”。目前,赣州市3765个村(居)修订了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内容具体规范纳入其中。
见贤思齐 惩恶扬善
破旧立新,表面上是改变行为习惯,实质上是转换价值观念。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身边好人故事就是最生动的价值观传递。对此,赣州各地大力开展“身边好人”“新乡贤”“好婆婆”“好媳妇”评选,以慈孝文化引领幸福生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群众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让群众当主人、唱主角,乡风文明建设才能常态长效,富有活力。”赣州市文明办负责人说。
移风易俗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常抓不懈,奖罚结合。赣州设立“不孝行为”举报热线,曝光一批不善待、不赡养老人的反面典型。“真的要好好感谢县里开展的劝孝活动,让我从老家的土坯房搬进了圩镇上儿子的新房。”信丰县安西镇窑岗村顾起辉老人说。
在推动乡风文明行动时,赣州不搞“一阵风”,坚持建立健全各类机制,保障工作有效常态化开展。赣州市出台了《乡风文明行动常态化工作方案》,通过整合“文明之家”“文明理事堂”“村史馆”三大工作平台,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移风易俗重大事务公示栏、移风易俗文化墙等宣传阵地,推进“党建+乡风文明”“美丽乡村+乡风文明”“文明单位+乡风文明”“道德典型+乡风文明”“志愿服务+乡风文明”等文明创建活动,实现乡风文明行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系列激励机制和督导机制应运而生。赣州市级财政每年预算乡风文明经费100万元,各地财政也将移风易俗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建立全面、重点和日常督查相结合的督导机制。在瑞金市,主要领导每月主持乡风文明督导,对累计3次排名末位的乡镇进行组织处理。
润物无声 助推振兴
在千年古村——赣州市赣县区白鹭乡白鹭村,郁郁葱葱的果林与垂钓休闲基地、乡间民宿等串珠成链,吸引了众多游客。村党支部书记钟汉民指着不远处的果林介绍:“眼前这片果林,原先是村里的‘土葬林’‘风水林’,如今统一规划,建了公墓区,‘风水林’变身‘风景林’,成了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
如今的赣南大地,越来越多的“风水林”华丽转身,成为“风景林”“致富林”“休闲生态林”。
祠堂变课堂。每逢周末,安远县新龙乡的新龙村祠堂便座无虚席,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励志课在此开讲。作为文明乡风精神脱贫教育基地,这里整合社会资金、整合脱贫励志教育素材,提供传统文化、法制文化、孝亲敬老文化、感恩文化等公开义务教育,拔除思想上、精神上的“穷根”。
资源成产业。深厚文化底蕴、绿色生态资源、日益整洁美丽的乡村,在返乡创业的唐向阳眼中,发展乡村旅游正当其时。他和当地政府签约,开发大余县黄龙镇大龙村,闲置的农房被精心改造为风格多样的民宿,150多间客房坐落在半山腰,迎接八方来客。
美丽乡村、文明乡风正吸引着更多的80后、90后年轻人走进广袤赣南乡村,引发返乡创业热潮。2017年,赣州GDP增速名列江西全省第一,同比增长9.5%,其中旅游总收入增长35%。“文化+资源+乡村旅游”引领乡村产业兴旺逐渐成为现实。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刘珊伊)
相关标签:赣州农业新闻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