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山西运城:果园里的改革图景

84农业网   时间:2018-11-01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果园里的改革图景

——山西运城水果业40年发展故事

本报记者 徐恒杰 马玉

从5月樱桃成熟到10月苹果落果,苏小东忙着一件事——发货。记者见到他时,他正清点装满水果的成队货车,举手投足间少了农民的痕迹。“从5月到10月,果园里陆续会有鲜果上市,加上冷库储藏,可以实现季产年销、周年供应。”话语间流露出他的高兴与自豪。

苏小东,山西晋南地道的农民,从父辈手里接过果园已有27个年头。

时间拨回到2003年,苏小东可没有现在这样高兴。那一年,山西运城的苹果树栽种面积迎来历史高峰,人人有果树、户户有果园的辉煌之后,果价下跌和卖难接踵而至,这让有着12年果树种植经验的苏小东犯了难,几经思虑,他做了一个大胆的改变,推倒部分苹果树改种樱桃。

苏小东变的背后,是运城市政府对果业改革问题的再思考。一番针对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重燃。变则通,改变让苏小东成了产业带头人,知道了何为结构调整。改革也让运城市的果业走进另一个黄金期,一跃成为山西省的果盘子。

这一幕已是运城果业改革与发展历程中的生动注脚。伴随着改革开放,运城市果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多到优,绘就出一幅生动的农村改革图景。

人均一亩小果园

苏小东是运城市万千果农中的一个。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他所在的万荣县通化村。没有其它可利用资源,父辈靠着土地耕读传家。随着责任田承包到户,父辈们看到了苹果在市场上的高回报,在政府的号召下,开始广栽果树。

“从粮棉油到苹果,改变的不只是种植结构,而是农民延续多年的种植习惯,这种信心需要政府来帮忙树立。”运城市果业局原副局长郝淑英说。

不久,一份从区位优势到市场价值详细论述万荣县适宜苹果种植的报告形成。一个推动全县发展苹果为主导产业的规划也同步实施。

“我们这里是北纬35度的苹果黄金生产带,无论光照、雨量和温差都适宜苹果种植。”这样的自信从父辈口里传进了苏小东心里。

人均1亩小果园,从千亩向万亩扩展,万荣县的果农越来越多,果树面积在80年代末期达到了8万亩,成为当时运城市的种果大县。

“1亩果园赚5000元,是小麦收入的15倍,还不愁卖。”苏小东的父亲也将家里的3亩地全栽了果树。

村民们渐渐从粮棉油兼种榆树、杨树,发展成苹果为主、粮棉为副。

在政府推动、市场驱动下,苹果种植在运城市汇聚成燎原之势,形成了以万荣、临猗、芮城、平陆、盐湖为主产区的苹果生产带。到90年代初,苹果挂果面积达70万亩。

由此开始,地处黄河金三角的运城把苹果业变为主导产业,把谋生的土地从“粮袋子”变成“果盘子”。

多而忧到品而优

不曾直面父辈的改革之艰,苏小东却迎来属于他这一代果农的种植之困。

1991年,他高中毕业后回到村里。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苹果的行情水涨船高,价格逐步提升。“1亩果园收入1万元。”不再是神话,越来越多的果农成了万元户,一家一辆小汽车被传为无人不艳羡的美谈。

这一年,运城的苹果种植面积稳步发展到了200万亩。苏小东毅然将家里的11亩地全栽下苹果。

沉浸在产量就是效益的喜悦里,大多数人却忽视了一个现象。“那时,山东、陕西的苹果也成规模,在市场中因为品质和品相好而让运城苹果无力竞争,导致了价格走低。盲目的注重规模,运城苹果效益出现下滑。”郝淑英说。

因此,运城市再次把技术提升作为果业改革的重要推手。果园迎来了一拨拨专家,果树四季修剪、矮化密植、防治病虫害。之后,当地政府投入资金300万元进行果树间伐,为了防止裂纹,苹果开始套袋,从一层纸袋到纸袋和膜袋双层。

万荣县先后为果农制定了“优质苹果18道工序”“三改一化六配套”“千名干部包果园”“三品一标”等技术提升规划。为了把技术推进到果园。从1991年开始,万荣县开展了农民苹果技术职称认定,然后联合这些农民成立专业技术协会,成立了农业联合会。实施科技当家人培训,实现一户果农一个当家人。

1995年,运城市成立果业局,开始统筹布局产业发展。苏小东从果业局拿到了中级技术职称。他说起果树专家如数家珍,“就连日本的苹果专家熊谷俊一也被请来上过课。”

一套提升技术的“组合拳”后,运城苹果实现了技术变革,质量转优。运城苹果因为品质提升重新被市场青睐。1994年,苏小东把家里的土木房重新用青砖修葺,添置了匈牙利产的电视机。

从市场中找答案

市场经济是发展推手也是惩罚之手,苏小东的脚步不敢停下,运城果业的改革始终不曾止步。

2003年,运城苹果面积迎来历史新高,挺进230万亩。同时,黄金生产带上的苹果同期上市,带给苹果市场井喷之势。供大于求,价格大幅降低。

价格下跌,苏小东开始算账:“授粉、套袋、用工、肥料……品质提升的同时投入的成本也节节高。1亩果园收入2万元,投入就得1万元。”价格一降,果农不赚反赔。

从自身找问题,从市场中找答案。生产投入增加,与价格倒挂。苹果规模不断增加,供应增加,收益的边际效益越来越小。“既要做生产方式的变革,也要做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章。”郝淑英说,运城果业的转折点再次出现。

在政府鼓励下,果园从施化肥变成施有机肥、高效水溶肥,果树开始间伐减量,树下种草,从大肥大水到营养化施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理念慢慢引领着传统生产方式改变。

跟着县长到西北农林大学学习后,苏小东的观念变了:“80%是红富士,苹果品种结构单一不合理。”这之后,他陆续将果园更换为樱桃,“樱桃生产周期短,用工少,市场供不应求。”

借着苏小东的大胆尝试,万荣建立起小水果试验基地,带动了全县5000亩樱桃种植。在示范户带动下,当地果农慢慢引进瑞阳、瑞雪等晚熟品种。多元化的种植渐渐丰富起当地水果产业。

运城大面积水果种植的种类越来越多。苹果之外增添了酥梨、鲜桃、樱桃、石榴、葡萄、火龙果、冬枣等,从春季持续到冬季,实现了新鲜果品全年生产供应。

这次产业调整带着运城果业进入了新的黄金期,新技术实现节本增效更支撑起了果农的信心。2013年,运城水果种植面积超过300万亩,产量占了全省的一半多。

  走进国际市场

观念一变天地宽,改变的不只是苏小东。

2016年,苏小东的生活里多了一件大事。这一年,山西出台运城水果出口平台建设规划,运城市兴办了第一届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

水果出口让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先进的种植技术、新优特水果品种和发展新模式倒逼着他不断外出参观学习。

2017年,运城市推出“运城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并出台品牌建设规划。包装有了品牌,水果议价力提升。“好的苹果能论个卖,优质水果不怕卖难。”苏小东说。

目前,运城水果已出口56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35万吨,占到山西的80%。依托出口,水果产业快步升级。涉及种植、加工、销售、贮藏、运输、包装等产业体系日渐完善,围绕果业的“春赏花、夏游园、秋卖果、冬产菇”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也在乡村兴起。

“喊破嗓子不如干成‘傻子’。”种了27年水果,苏小东清楚地记着当年新上任县长对果农说的这句话。这也是运城市果业近40年发展历程的写照。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