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8-11-09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金秋时节,广袤田野,处处披上金色秋装,阳光辉映农民灿烂的笑脸,构成一幅幅写意的丰收画面。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千亩连片富硒优质稻产业示范区,庆丰镇太兴村贫困户黄容珍看着自家的13亩黄灿灿的稻田喜笑颜开,“今年纯收入至少有2.5万元”。
贵港市地处广西最大的浔郁平原,2015年底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69628户,贫困人口40.2万。该市市委书记李新元表示,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脱贫,必须有产业支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确保贫困人口顺利脱贫,稳定增收。
在探索特色产业扶贫中,贵港市先后出台特色产业扶贫行动方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激励奖补办法等,深挖富硒“富矿”,借助科技力量,实现农业增效、贫困人口增收的目标。
富硒变“富兮”,“金饭碗”变产业“聚宝盆”
10月30日,经过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富硒农业技术专业委员会专家组评定,同意授予贵港市“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称号。当天,贵港市与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签订推进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7年该市已荣获“中国生态富硒港”称号。前不久,第五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该市富硒鲜米、富硒黑米、富硒红米、富硒毛尖等11个产品获评为名优(特色)硒产品,获奖数量占全国获奖10.68%,排广西第一。
贵港市坐拥浔郁平原富硒宝地,70%以上农用地达到富硒土壤标准。如何将贫困户手中的“金饭碗”变成“聚宝盆”?该市市长农融介绍,把富硒产业开发作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助农增收的突破点来抓,擦亮名片,提升品牌溢价。
“我们的土壤富含硒元素,种出来的水稻就是富硒稻,比普通稻谷卖价更高。”黄容珍自豪地说。收获季节,该区9家公司以高于市场10%的价格收购富硒稻谷,仅这一项亩增收约300元。庆丰镇150多户贫困户750人种植优质富硒稻脱贫摘帽。
港南区湛江镇通达米业有限公司,一袋袋刚刚加工好的翼王香富硒米正被打包装车运往珠三角。今年7月,该品牌大米参加两广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每公斤60元的翼王香富硒米被抢购一空。
目前,贵港市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富硒种植大户”的发展模式,组织了62家企业、合作社参与创建88个富硒生产示范基地,总面积达5.82万亩,覆盖水稻、茶叶、中药材、水果、禽蛋、水产等产业,已获自治区级富硒产品认证47个,认证数排全区首位。
科技助力,产业扶贫添羽翼
“前两天刚卖最后一批蚕茧,得了4000多元,今年养蚕收入不少于6万元。”11月1日,覃塘区黄练镇姚岭村贫困户、49岁的韦孙庆正在收拾竹板方格簇,满脸的喜悦。
产业扶贫离不开科技支撑。贵港市重点抓好科学技术推广和成果应用,帮助贫困户掌握脱贫致富技术。2016年,韦孙庆跟邻居养蚕。起初,小蚕成批死去。正一筹莫展,黄练镇科宝桑蚕种养专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谢寿泳上门——手把手教他如何保存桑叶、消毒蚕室。很快,韦孙庆养蚕得心应手,桑树种植扩展到15亩,蚕室也有80多平方米。
通过“合作社+农户+企业”产业扶贫模式,黄练镇科宝桑蚕种养专业合作社为农户进行小蚕共育、优化蚕种,并实行小蚕共育二回育、小蚕共育片叶育、小蚕分室饲养等模式;摸索出一整套小蚕预防疾病方法,为小蚕大规模生产保驾护航。
“结茧后又有公司收购蚕茧,一条龙解决养殖户养蚕成活率低、销售难等问题。”谢寿泳介绍,该模式共覆盖乡镇9000户养蚕户,其中贫困户370多户,有效带动帮扶贫困户脱贫增收。
2017年底,韦孙庆养蚕顺利脱贫摘帽,家里建起了三层小楼。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年底搬到新房住,旧房就用来养蚕,到时候还要扩种桑树。”
去年以来,贵港市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605期次,培训农民科技致富能人、科技示范户、农民共2.2万人次,现场技术指导6820次,示范推广农业种养优良品种134个、先进适用技术234项。
特色够特,产业扶贫有支撑
在广西最大的百香果连片种植基地——港南区东津镇石连村冲口屯观光农业园,8米宽的园区道路,两旁坡地上百香果郁郁葱葱,或红或绿的百香果挂满藤蔓。贫困户李炳初正在认真给大家分发肥料,俨然就是自己家的。
百香果是贵港市15个助农增收特色产业之一。该市在360个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稻、荔枝、龙眼、柑橘、中药材、桑蚕、鸡、猪、牛等15个特色产业,全市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村贫困户6.96万多户,覆盖率达81.96%;全市111个预脱贫村“3+1”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比例达到89.36%。
2016年6月,东津镇石连村返乡党员李平牵头,通过土地确权、流转,成功将3000多亩的土地收归集体,带领冲口屯群众发展连片百香果种植。目前,冲口屯注册成立合作社3家,种植百香果、莲藕、沃柑。
“今年百香果亩产量约4000斤,收入约700万元。”李平介绍,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基地后,每年除了获得稳定分红,还可以到基地打工,获得工资收入。此外,经过重新确权划定为屯集体所有的2000多亩土地,亦按集体土地产生的利润进行分配。
村里产业发展起来,贫困户也水涨船高得到扶持。冲口屯8户贫困户都是因病、因残疾或者因缺乏劳动力致贫。农业园在发展中优先将他们吸纳进来,每户稳定获得一至两亩水果销售利润分红,有劳动力还可以到基地里打工。李平介绍,“受益逐年变化,今年每户4000元。”
李炳初一家三口因病致贫。为了照顾他家,基地聘请70多岁的他负责清点工人名单、分肥料等轻松工作,每月工资2300-2400元。李炳初坦言,“希望农业园越来越好,我家生活就会变好起来。”
贵港市扶贫办主任黄玉娟介绍,今年第一批财政专项产业开发扶贫资金共投入1.75多亿元,发展富硒特色种植6.38万多亩、发展特色家禽养殖33.35万羽、特色家畜养殖2.29万多头(只),覆盖带动贫困户约6.22万户20多万人。
相关标签:贵港市农业新闻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