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青海都兰县:好政策让代存忠挺直“腰板”

84农业网   时间:2018-11-30    作者:佚名    来源:青海日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金秋,一个满载着收获和期盼的节点,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日德镇三大队的藜麦地里已是一片金黄,颗粒饱满的藜麦穗压弯了枝头。代存忠望着眼前即将丰收的6.67公顷藜麦,难掩心中的喜悦之情,“这是今年四月份我新种下的藜麦。第一次种这么多地,心中难免有些担忧,现在终于看到了结果,压在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算落了地。”三年前,代存忠还是村里的贫困户,种这么多藜麦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一件事情,现在代存忠却成了村民口中的“暴发户”,不仅摘了贫困的帽子,还奔上了小康。和有些“等靠要”的贫困户不一样,代存忠始终坚信“现在政策这么好,只要走出去、不偷懒,就一定能赚到钱”。

2004年,代存忠一家三口从海东市乐都区蒲台乡来到德令哈,落户在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安康村。“那时候门窗都是别人拆房子不要的,我拉回来用,也顾不上美观不美观,只想着头上有片遮风挡雨的瓦就行。”刚到海西时的情景代存忠记忆犹新。代存忠是投靠亲戚来到海西的,所以没有分到土地,以种地为生的他没了“饭碗”,只能想其他办法维持生计。“那时候镇上有砖厂,离我家有几公里,我是从山区来的,根本不会骑自行车,只能每天起得比别人早走着去砖厂上班。一年下来,家里没有任何存款,甚至还要欠账。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过上吃饱肚子的日子。”现在,他已经在为想买小汽车但没有驾照烦恼了。2014年年底,一个噩耗彻底将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拉入了深渊,代存忠的妻子沈羊毛得了妇科囊肿,为了给妻子治病代存忠掏空了家底,光手术费就花了2万多元,还借了1万多元的外债。“没钱”,是代存忠一家十几年来家庭状况最直观描述。“我想脱贫!”这是代存忠几十年来内心深处最迫切的想法。贫困这顶帽子给代存忠家带来了太大的负担,现在妻子病倒了,代存忠想脱贫的意愿愈加强烈了。终于机会来了,德令哈市精准扶贫工作正式启动,代存忠在2015年底向安康村村委会提交了贫困户申请书,被正式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成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代存忠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政府的兜底,代存忠说,虽然在物质上得到了一定的帮助,但是我觉得自己的压力更大了,享受着国家这么好的政策,扶贫队经常鼓励我提起信心,脱贫致富,所以我自己更要争口气。勤快的代存忠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挣钱的机会。2016年代存忠在村委会的推荐下,当上了护林员,一个月2000元的收入总算是解决了一家人的温饱问题。在担任管护员的日子里,代存忠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时刻鼓励其他的管护员一起埋头苦干,夏季浇水灌溉,冬季清理树林草地,脏活累活代存忠都是冲到最前面的一个。付出总会有回报,代存忠的努力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被任命为管护员小组组长,对他而言这不仅是一个荣誉,更是一种激励。县扶贫局的工作人员薛世芳说:“代存忠就是和其他的贫困户不一样,身上就有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脱贫致富就是早晚的事情。”

不满足现状的代存忠赶上了好时候,为了更快更好地帮助贫困户脱贫,安康村驻村工作队员利用本村闲置的荒滩地大力发展藜麦种植。2016年开垦出8公顷耕地种植藜麦分给贫困户,代存忠第一个申请加入,2016年年底分红时,代存忠种植藜麦就挣了6000元。尝到甜头的代存忠有了自己的想法,代存忠说:“种庄稼是自己的老本行,现在藜麦行情这么好,如果可以,我想包点地自己种藜麦。”当时,摆在代存忠面前的有三个难题,一是人力,二是资金,三是技术。脑子活络的他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让妻子代替自己去干护林员的工作,这样就能确保家里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还能让代存忠腾出手来去“折腾”。2017年初,政府为贫困户提供了“530”贷款(针对贫困户实施的5万元贷款3年还清0利息政策),穷了一辈子的代存忠知道机会来了,果断贷款了5000元,承包了村里的0.67公顷耕地准备自己种藜麦。眼瞅着春耕就要开始了,苦于没有技术的代存忠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第一书记康军胜得知情况后,让村委会免费为他提供机器和技术指导,加上代存忠肯下功夫,边学边干,藜麦获得了大丰收。2017年年底,仅种植藜麦的单项收入就达到了2万元。

代存忠算了一笔账,现在的收入不光是种植藜麦,还有村集体经济的分红和妻子林业管护员的工资。一年下来,家里人均收入可以达到15000元。这样的收入让“外来户”代存忠在村子里直起了腰杆。代存忠是个上进有骨气的人,找到致富门道的他在2017年10月,主动递交了退出贫困的申请。身份也从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了村上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代存忠说:“我现在可以靠自己过上好日子了,就不给政府添麻烦了,把贫困户的名额让给那些需要帮助的村民。”代存忠的成功,让村里不少贫困户和村民都羡慕不已,贫困户吉五德就是其中一个,他经常来代存忠家讨教致富方法,“代存忠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也鼓舞了我们,让我也明白了要脱贫不仅仅要勤劳,还要抓住机遇。”吉五德说。

“政策好,只要肯干,脱贫致富路子宽。”有了第一次成功种植藜麦的经验,代村忠和妻子的劲头更大了。他们通过银行又贷了五万元,在都兰香日德镇三大队流转了6.67公顷的土地,准备放手大干一场。懂得感恩的代存忠自己富了并没有忘记村里的乡亲们。今年4月,代存忠带着村里其他几个摘了帽的贫困户一起去了香日德播撒新的希望,共同奔小康。六个月的辛勤耕耘,站在藜麦堆里的代存忠皮肤被晒得黝黑,脸上布满了时间留下的印记,望着“隆隆作响”的收割机代存忠的双眼中透露出的是期待、幸福和喜悦。代存忠说:“从今年的收割情况来看,应该能有8000公斤的产量。”当问起藜麦的销路时,代存忠笑得更开心了,“销路种地之前就已经和三江沃土有限公司签了合同,他们会以每公斤4元的价格收购,这样算下来今年收入也有十几万元了。”代存忠富起来了,村主任李宝忠比他还高兴, “从今年藜麦收成看,他一家富起来还不行,还要带动我们村的边缘户、残疾户。村里也正在投入建设藜麦深加工厂,自产自销,让全村人受益。”李宝忠说。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