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让农业的“水家底”富起来 ——北京市创新推进农业节水纪实

84农业网   时间:2018-12-04    作者:佚名    来源:农民日报

北京市密云区河南寨镇平头村农民查看喷灌设备运行情况。资料图

编者按:我国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而农业是用水大户。近年来,《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水十条”、《关于扎实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通知》等支持农业节水的政策先后出台,更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的目标。政策如何落地,目标如何实现?离不开各地的实践。其中,北京市立足首都实际,出台“两田一园”(粮田、菜田、果园)农业高效节水实施方案,实施区域化、规模化高效节水工程,成效显著。

北京初冬,寒意渐浓,在顺义区赵全营镇兴农鼎力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麦田里,喝饱了水的麦苗油亮碧绿,生机勃勃。“如果大水漫灌,每亩冬小麦至少需要180方水。现在三种高效灌溉设备‘齐上阵’,每亩用水不到100方。”合作社理事长陈岭说,“灌溉效率也更高了,这140亩麦田过去浇水得3个人干5天,现在只要一按开关,4个多小时就能浇完。”

北京市2017年出台的“两田一园”(粮田、菜田、果园)农业高效节水实施方案,就是要实施区域化、规模化高效节水工程,落实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提出的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压缩生产空间规模,大幅度扩大绿色生态空间的讲话精神。成立“两田一园”高效节水联席会议办公室(简称“两田一园办”),推动粮田、菜田、果园高效节水工作,积极探索农业节水新模式,成效显著。2017年,北京市农业用水5.07亿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下降了2.25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732,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转观念:从用电收费到用水收费

房山区窦店镇河口村地处小清河畔,以蔬菜、瓜果等设施农业为主,用水量大。“过去农用井不交水费,只收水泵运转的电费。农民节水意识比较薄弱,往往是水阀一开就去忙别的,大水漫灌现象普遍,不知流掉了多少水。”河口村村主任何胜忠回忆。

2014年底,河口村被确定为北京市11个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村之一,这成为农业用水方式转变的契机。如今,村民用水只需要一张IC卡,轻轻一刷,水泵就自动开始运行,再刷一下,马上停止。“每张卡都与村级节水智能管理平台相连,只要打开系统,村里10眼井何时开启、何时关闭、用了多少水,都一目了然。”何胜忠熟练展示着村级节水智能管理平台,“谁刷卡谁浇水,用多少水收多少钱,简单方便。”

变化不局限于一个村。两田一园办工作人员介绍,按照农业用水总量负增长的要求,北京市提出了“细定地、严管井、上设施、增农艺、统收费、节有奖”的农业高效用水理念。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用电计费变成用水计费,按照不同作物确定用水限额,全市指导水价为每方0.25元-1元,各区县根据实际制定执行水价,超额加价,节水有奖。”

拿河口村来说,机井装上智能计量设施后,用水数据通过采集设备实时传送到村、区、市三级节水智能管理平台上,“在用水限额内,农民以每方水0.3元的价格给IC卡充值,超出限额多交钱,少用1方水还有1元的奖励。只要采用节水技术,灌溉成本没增加多少。”何胜忠把变化看在眼里,“现在大家节水灌溉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再也没有大水漫灌的现象了。”

目前,北京市2.2万眼灌溉机井中已有1.7万眼安装了智能计量系统,全市1669个村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确定了执行水价,开始实行以水计量。农业用水更高效,因为用水产生的矛盾也越来越少,一个个村庄的变化,连接成全市农业节水的新局面。

  聚合力:从“九龙治水”到“一龙管水”

农田水利设施多头建设,一直是让人头疼的难题,水利、农业、国土、发改委、农开办、财政……与之相关的部门不少,大家的建设标准和思路不一样,往往造成建设中的不合理,使效果不能发挥到最好。

痛定思痛,北京市建立了由十个职能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变“九龙治水”为“一龙管水”,专职推动全市农业高效节水工作,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各种节水手段统筹规划更科学。

粉、紫、橙、红……在顺义区杨镇张家务村的炫美种植基地,一株株迷你玫瑰和迷你康乃馨小巧可爱,五颜六色,让人犹如置身暖春。基地负责人王浩用平板电脑移动端打开潮汐式灌溉设备,移动式苗床下面的管道里就充满了水,逐渐漫上苗床,让每盆花都能“喝饱水”。

“有了这套潮汐式灌溉设备,用水效率大大提高。过去得用水枪一个个花盆滋水,费时费力,浇的水也只能留住一半。”王浩介绍,2017年顺义区针对基地种植作物情况,配套了潮汐式灌溉节水设施,同时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实现节水50%,省工75%,花卉品质也更好。

“如果说工程节水是硬件,农艺节水就是软件,二者缺一不可。”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孟范玉认为,“然而过去节水设施建设大多更重视水利建设标准,如今通过整体统筹,农田水利设施和农业生产的需求结合得更紧密了。”

房山区良乡镇农民田从和种了20多年大棚果蔬,被称为“老田”的他是远近闻名的“土专家”。在他的草莓大棚里,除了滴灌设施,棚顶还挂着个微喷喷头。“这是倒挂微喷,在草莓定植时用。”按常规草莓大棚只需安装滴灌设施,微喷喷头是在老田的建议下特意添加的。“草莓定植一般在八九月份,天气炎热,需要经常喷水降温,保持叶片水分。”老田介绍,一座草莓大棚有68架苗床,过去光喷水降温每天就得两个人,“现在只要打开微喷开关,立刻满棚都是水雾,温度一下就降下来了。”

问道“土专家”,结合“农实际”,今年北京市100个高效节水技术示范区共节水256.4万方,其中设施农业亩均节水73.1方,生态粮田亩均节水37.5方,旱作农业亩均节水23.2方。

管长效:从“有人建没人管”到“建管一体化”

每隔几天,顺义区木林镇王泮庄村管水员高立娟就要把全村50多眼灌溉机井巡查一遍,她的主要工作就是收取水费、机井和灌溉设备的巡查管护,每个月除了有2000元工资,还有专门配备的电动车和服装。

高立娟是北京市7300多名管水员队伍中的一员。为落实管护责任,强化农业用水末端管理,北京结合村级公益性岗位建设,建立了一支专业的管水员队伍,通过工作日志等方式加强管理考核,全市每年组织培训近1000人次。

为破解农业灌溉设施“有人建、没人管”窘境,北京市探索出了一套建管新机制。除了管水员,全市还成立了农民用水协会,负责设施的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等,形成了市、区、协会、镇村的四级管理体系。

一旦在巡查中发现机井问题,高立娟就会与京顺水资源管理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取得联系,他们将在一小时内响应。据顺义区水务局节水项目办主任殷成福介绍,这家公司专门为农业用水设施建管而成立,也是北京市首例高效节水招商引资PPP项目。2017年公司成立以来,已经为10万亩农田新建500多套高效灌溉设施。

在顺义区推进PPP建管一体化新机制的同时,大兴、密云、延庆、怀柔、门头沟等区主要采取政府购买运行管护服务方式,确保农业节水设施建得好、用得住。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