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8-12-08 作者:程 焕 来源:人民网
11月的一天,贵州省清镇市碧空如洗。位于城郊的红枫生态体育公园里,草木葱郁,流水潺潺。就着一条长木凳,市民朱延德和老伴共享冬日暖阳,3岁的小孙子在一旁的沙滩上,正忙着打造他的“小城堡”……
“很多年没来过这里了,以前都是绕开走,变化真是不可思议。”让朱延德感到惊讶的是,这一带原来是工业污染“重灾区”,为何一转眼就成了风景优美的生态公园?
黄土变黑土,种出来的东西不敢吃
出清镇市城区不到1公里,便来到新岭社区青龙村,也就是红枫生态体育公园的所在地。上世纪70年代,一家生产醋酸的化工厂在这里安营扎寨。此后20多年,化工厂持续向村里的河流排放大量含汞污水,导致沿河土壤受到严重污染,还殃及村民的农田和菜地。
“没过几年,打出来的稻米就发黑发暗,一看就知道有问题。”59岁的村民陈潮琴告诉记者,化工厂开工后,村里每天都被一股浓烈的酸味笼罩,土壤与河水的颜色也一天天变黑。
进入本世纪不久,化工厂因经营不善而破产,更无力承担560多亩受污染土地的修复任务。2015年初,为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清镇市尝试采用低温热解技术,想把污染土壤中的汞一点一滴“抠”出来。
“按这种模式修复,三五个亿资金都不够用,远远超出我们的经费承受范围,而且治理效果并不理想。”清镇市生态文明建设局工程师王峰说,由于缺乏可参考的有效案例,修复治理方案迟迟未能敲定。
2016年,清镇市组织中科院、贵州省环科院等科研机构的专家先后召开9次专题论证会,确立了“污染物不迁移、不扩散、控制风险”的治理原则,并决定采用“覆土+植物修复”的技术路径,对污染区域进行综合治理。
然而,具体要以何种形式开展植物修复,专家们争论不下。是种一片封闭式生态修护林,还是建一座开放式生态公园?2017年2月,贵州省环保厅最终拍板,果断选择了后者。“青龙村位置好,建公园更能提升百姓的绿色福利。”贵阳市清镇市生态文明建设局局长龙邦美表示,这是贵州省第一次采用建公园的模式治理汞污染。
彻底阻断污染物外泄途径,让周边居民安心休闲
2017年3月项目开工建设,为确保汞不发生再次转移,施工人员用4万余方新土对公园进行全覆盖,最浅处有1米,最深处达3米。同时,还在河流沿岸用水泥建了一条2.7公里长的阻隔墙。
“公园建成后,第三方机构对周边水体和大气的汞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一切正常,说明汞进入食物链和大气的途径已经阻断。”清镇市生态文明建设局公园管理处主任罗兴勇告诉记者,公园整体投入1.6亿元,治理成本远低于其他模式。
今年5月,公园开门迎客,7000余株红枫、垂柳、香樟等高大乔木,以及20多个品种的低矮灌木,把当年的废弃厂区装扮得生机勃勃。公园内,足球场、篮球馆、羽毛球馆、儿童游乐区等体育健身场馆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
“说实在的,刚开始我对安全性还有顾虑,毕竟曾经是个工业污染区。”开园一段时间后,市民吴学文迟迟不愿来游玩。在女儿的鼓动下,他总算进来溜达了一圈。“到处都有科普宣传牌,图文结合,很有说服力,看来是我多虑了。”此后,吴学文成了这座公园的常客。
公园深处,一座用木栅栏围起来的小园子格外显眼,即使里面种上了不少植物,但还是能一眼看到黑黢黢的泥土,与周围绿地形成鲜明对比。王峰介绍说:“这是一块实验田,我们要保持跟踪监测20年,寻找出对汞有高富集能力的植物,为治理更多汞污染场地提供数据支撑。”
相关标签:清镇市农业新闻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