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9-06-17 作者:佚名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今年4月,江西省宣布萍乡市莲花县和吉安市遂川县成功摘掉“贫困帽”。两县正式退出贫困县行列,为全国革命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略探索新路径。昔日穷山村如何焕发勃勃生机?记者近日对两县进行了走访调查。
江西省莲花县探索“家庭型”“入股型”“集体型”等扶贫车间模式,创建扶贫车间77家,吸纳贫困群众就业540人,带动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秉志摄
红色资源推动共享共赢
6月初,走进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映入眼帘:近处新楼矗立,流水潺潺,远处青山连绵,绿意盎然。
此时,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采茶戏《将军回乡》正在村舞台上演。这部由沿背村村民自发组织成立的演出剧目,讲述的是上世纪50年代,开国将军甘祖昌放弃优厚的军队待遇,毅然回到故乡莲花县务农、率领乡亲们治穷扶贫、建设家乡的故事。舞台上,一个个演员用质朴的表演,诠释着他们对甘祖昌夫妇崇高的敬意;舞台旁,LED屏幕显示着演员们的台词;舞台下,拉着二胡、敲着锣鼓的老师傅们用心配乐;观众席上,党员和群众们聚精会神,情到之处不禁频频鼓掌。
50多年前,甘祖昌将军带领农民修水渠、建桥梁、办企业,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福祉的同时,也为这一方革命老区留下了薪火相传的红色精神。50多年后,依托甘祖昌故居和甘祖昌将军带领村民艰苦奋斗留下的红色资源,甘祖昌干部学院应运而生。将红色教育培训作为推动革命老区脱贫的有效抓手,莲花县走出了一条红色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
在筹建甘祖昌干部学院过程中,特别注重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大力发展“红色教育+民宿”经济。通过“村民自营+政府指导”等发展模式,当地村民兴办起民宿,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方法。
看着一批批外地人来到村里,1969年出生的村民甘兵连早已习以为常。甘兵连是沿背村16号民宿的负责人。这两年,随着自己的家被列为村里的民宿点,自己的生活也是越红火。凭借精心管理,甘兵连本人被沿背村评为优秀民宿户。
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加入民宿的队伍。目前,全村的民宿户数已由最初的10户发展到50户,可同时接待学员吃住200余人。民宿户均月收入4000余元,多的达上万元。民宿户正从沿背村向周边的乡镇村庄辐射发展。
纪念馆、老街坊、民俗区……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遂川县依托独特的红色历史、古色人文、绿色生态资源,推进旅游旺县。以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旧址为主体的红色文化教育核心,以红色主题为元素,红色文化街区把老街串珠连成红色旅游之环。通过推进“红绿”产业融合,打造金桔园、茶叶园、井冈蜜柚园、油茶园等特色农业产业带,形成红色旅游与绿色产业相互支撑、互促共赢的发展格局。
遂川县草林镇推进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兴建井冈蜜柚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探索“支部引路、能人带路、产业铺路、贫困户上路”的精准脱贫之路,该基地通过土地、资金、劳务等形式吸纳456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带动全镇212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秉志摄
产业发力助推高质量脱贫
发展产业、实现就业,是稳定脱贫的核心和关键。遂川县高坪镇车下村党支部书记张冬梅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了这个道理。
地处湘赣两省三县交界之地的车下村,是遂川县西南边陲的一个偏远山村。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等原因,过去村民仅靠种几亩田和外出务工谋生,没有特色产业,村民也缺少脱贫的技能,高质量脱贫问题异常困难。
“产品要想卖得好,必须要有自己的加工厂和品牌。产品质量有了保证,产业发展才能走得长远,种植户才能真正实现脱贫。”张冬梅对记者说。
经过调研,依托当地茶叶、油茶、笋干等丰富资源,张冬梅带领村民,确定把油茶和茶叶作为村里的致富项目,创造“公司+合作社+农场+基地+农户+电商”的模式,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目前,车下村村民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2016年以来,遂川县从“两不愁三保障”入手,着眼叠加政策红利,放大幸福效应。对有劳动能力但缺资金、技术的,通过生产奖补、信贷扶持、培训就业等,将贫困群众领上产业和就业脱贫的“快车道”。目前,遂川县共培育扶贫合作社155家,建设产业扶贫基地109个,电商站点服务实现贫困村全覆盖,仅2018年就带动5300多户贫困户发展茶叶、油茶等六大传统富民产业。
立足村已有特色传统产业,致力形成“一村一品”产业,也是莲花县在打造富民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今,莲花县各贫困村纷纷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精准扶贫协议书,以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做到“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实现户有增收门路,建立了油茶、果树、百合、药材、蔬菜等种植园和生猪、黄牛、土鸡等养殖业,精准发力拔“穷根”、改穷业。
今年5月,莲花县良坊镇梅州村贫困户颜光宜看着载满肉牛的大货车抵达栏舍时,露出了笑容。“以前是养牛耕田,现在是养牛赚钱。现在的这些‘扶贫牛’,以后就是‘致富牛’。”颜光宜告诉记者,扶贫牛的到来,让自己对早日脱贫充满信心。
推广“扶贫牛”合作养殖,是莲花县良坊镇今年在梅州村等3个村试点的一项新项目。梅州村村支部书记颜光前介绍说,这一项目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养殖模式,即企业统一采购架子牛,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提供饲料配方,统一回购育肥牛,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户参与日常管理和饲养,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政策投资入股分红。
“企业负责免费提供饲养及繁育技术支持,政府提供养殖资金小额贷款支持,按照县里的扶贫政策补助农户,并免费提供牲畜保险、乡镇兽医医疗支持,解决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颜光前说。
目前,莲花县采取“企业+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龙头企业以合同价格优惠、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方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带动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精神扶贫”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脱贫摘帽,在于不返贫。莲花县和遂川县虽已成功摘帽,但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仍不可掉以轻心。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遂川县尚有2400多户5100多人未脱贫,莲花县未脱贫900多户2200多人。“在贫困人口中,重大病患者、孤寡老人、重度残疾人、失能者等特困群体比例较高,亟需民生兜底保障发挥关键作用。”莲花县民政局局长彭金强介绍说,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阶段,相比于“物质扶贫”,“精神扶贫”更为重要。“志智双扶”,让扶贫对象从“赖”中走出来,既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需求,也是拔除贫困之“根”。
位于莲花县琴亭镇的幸福村,曾是江西省“十三五”重点贫困村。幸福村第一书记王艳玲来了后,通过对接政府部门、帮扶工作队、帮扶干部,多渠道筹资在全县建立首家“第一书记爱心超市”,鼓励贫困户自力更生。
按照规定,村里的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改善家居环境卫生、参加公益活动、掌握扶贫政策知识等方式,可获取相应积分奖励,每月在爱心超市”兑换粮食、生活用品等物品。
“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爱心超市’的运营,激励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比着干的精气神,使其能够主动投身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王艳玲说。
遂川县高坪镇党委书记袁金华认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基本点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变贫困群众“等靠要”观念。为此,要充分发挥支部引领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把有劳动能力的“带起来”,无劳动能力的“保起来”。
“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相结合,加强与贫困户的心灵沟通,用精准扶贫成效和精准脱贫典型引导贫困户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观念,”莲花县委书记张运来说。
相关标签:萍乡农业新闻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