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8-03-15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云和县椴木栽培黑木耳已有悠久的历史,但受椴木、场地等资源条件的制约,多以异地开发为主,或种植于偏远山区,阻碍了黑木耳产业在本地的发展。近年来,改革了栽培工艺,成功开发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全县发展袋料黑木耳208万袋,创产值750余万元,获利500余万元;2004年,全县生产规模突破了2000万袋。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因与袋料香菇栽培有许多相似之处,故较易被菇农所接受,栽培成功率较高。绝大部分菇农都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每袋净收入2―3元,最高的达5元左右。由于采用袋料栽培新工艺,不但解决了椴木、场地等资源条件的制约,而且缩短了生产周期,节约了成本,从而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栽培技术与管理要点如下。
(1)栽培季节木耳属中温型菌类,发菌和出耳的适宜温度约在20―25℃。根据云和县的气候特点,袋料黑木耳栽培季节可分春、秋两季,一般秋耳在8―9月份、春耳在12―1月份栽培。根据海拔高低,栽培时间相应提早或推迟,海拔600米以上地区多在7月中旬开始制袋接种;平原地区可在9月份,春季不适宜栽培。
(2)培养原料与配方目前云和县袋料栽培常用的原料有杂木屑(含芳香类木屑不可采用)、棉籽壳等,常用的辅料有麦麸、米糠或细砻糠、红糖和石膏等,各种原料与辅料必须新鲜。
配方有:①杂木屑78%、麦麸10%、米糠10%、石膏1.2%、红糖0.8%;②杂木屑68%、麦麸10%、细砻糠20%、石膏1.2%、红糖0.8%;③杂木屑58.5%、棉籽壳20%、麦麸10%、米糠10%、红糖0.5%、石灰1%。
(3)菌棒制作袋栽黑木耳拌料时的含水量比袋栽香菇稍少,以50%―55%为宜。装袋、灭菌与袋料香菇相仿。接种应严格按无菌条件操作,每袋接3―4穴,适当加大接种量,用整块菌种接入,接种穴内菌种做到下松上紧,表面平整,四周密结,以便黑木耳菌丝迅速恢复生长。接种后套袋扎口,转入培养室培养。
(4)发菌管理菌棒培养应选择清洁卫生、干燥、通风条件好的场地。场地应事先打扫干净,用硫磺薰蒸或用5%的苯酚(或过氧乙酸)喷洒进行杀虫和空间消毒,适时通风换气,待药剂的气味散发后,搬进接种后的菌棒。菌棒移入培养室内发菌一般堆高7―8层,应按“井”字形或三角形排放在室内。若在室外层架堆放,要求第一层离地面40厘米以上。黑木耳菌丝营养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应避免强光直射。
接种后10天内室温以26―28℃为宜(不宜超过30℃),在菌孔发出菌丝直径有6―8厘米大时需及时揭膜,做到早、晚通风增氧,以促进菌丝萌发;当菌丝吃料约10厘米后,应将温度控制在24―26℃:保持通风;接种20天后,室温以22℃左右为宜,此时应特别注意散堆,适当增加通风次数;40天后菌丝进人生理成熟阶段,袋温逐渐下降,应根据温度变化开关门窗调节室温。关门增温时一定要注意及时通风,防止“烧菌”。
在菌丝长满菌袋后要进行刺孔养菌。选择阴凉天气,用5―8.3厘米长的铁钉板进行刺孔排气,每袋菌棒刺孔9―10行,共约100―110个孔(若选择不脱袋栽培还需要增加刺孔量),并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以利于菌丝恢复生长,促进生理成熟,形成耳芽。在刺孔局部有耳芽形成,但尚未长出袋口时,即可选择阴凉天气进行脱袋排场。脱袋时,场地应保持潮湿。
(5)耳场建造选择通风良好、阳光充足、邻近水源、无污染源、能防涝的田块或草坪作耳场。整成龟背状畦床,用木柴或竹片搭成宽1.2―1.3米、高0.25米的耳架,长度不限。横杆行距0.5―0.30米,排行比香菇筒稍稀,同时耳床四周挖好排水沟,走道宽一般为50厘米。畦床以干草披之,以利保湿(或用地膜打洞覆盖)和防止泥沙侵蚀菌棒。菌棒不必覆盖薄膜,不搭建荫棚,露天排场,保持空气流通。
(6)出耳管理可选择脱袋与不脱袋两种管理模式,但考虑温度等因素,平原地区及高海拔地区春栽宜选用脱袋管理,海拔600米以上地区秋栽的可不脱袋。
出耳的温度、空气、湿度是影响袋料黑木耳产量、质量的主要因素。出耳适宜温度为10―21℃,在温度高于28℃时容易流耳、烂耳。温度较高时可通过喷水保持耳片湿润,以抵御高温。在耳棒生长旺盛期间,若氧气不足,菌丝长势衰弱,已形成的原基就难长大,因此要加强通风增氧,有条件的应争取移棒管理,使耳片干缩,有利于空气流通,促进耳片吸收营养。水分管理必须采取“干干湿湿”原则,脱袋后3―4天,采用喷雾调控基质和空间湿度。根据天气情况喷水,看朵形适度喷水:出幼耳期应少喷轻喷,耳芽长大成熟时,喷水量相应增大,阴雨天和后期可以少喷或不喷水,并加强光照,以防湿度过大,造成烂耳。
(7)采收加工当耳片八九分成熟时即可采摘,采收前2―3天要停止喷水。超过成熟期采摘,易造成烂耳,并对后几潮木耳的产量和质量有直接影响。采下的耳片要求清洁没有杂物,丛生的朵要按耳片形状将其分开,然后晒干,以提高商品价值。若遇阴雨天,可烘干采摘的木耳,烘干时必须采取文火、强风、先强后弱,在未达干燥时不要随便翻动。
采完第一批木耳后,应清除残留耳根,停止喷水,进行“休息养菌”,积累营养,以利基内菌丝恢复生长。养菌时间一般7―10天,为下批木耳生长提供养分。第二三批用相同的办法进行管理。采两批木耳,菌棒换头一次,使两头出耳均匀。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