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 菌类种植 > 木耳种植技术

地栽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84农业网   时间:2018-03-15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黑木耳地栽是近几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栽培方式,具有原料来源丰富、设备简单、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广阔的优点。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1制备菌种

按栽培计划选择制备抗杂菌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菌龄适宜、纯正、无污染、适宜当地栽培条件的优良菌种栽培。

2栽培季节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当安排栽培季节是地栽黑木耳优质高产的前提。春季,当白天气温稳定在10~13℃时开口催耳芽,为地栽黑木耳的有利季节。在牡丹江地区,3~4月中、下旬开口催耳芽为最佳季节。若晚于5月1日开口催耳芽,黑木耳旺盛生长期正遇高温、高湿季节(6~7月份),不仅菌袋易污染,而且子实体易得流耳病,降低产量,甚至绝产。

3拌料与装袋

黑木耳为木腐型食用菌,需要丰富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培养基配方以木屑78%、麦麸20%、石膏1%、白糖1%为佳,含水量以65%左右为宜。用17×33cm聚乙烯袋,每袋装湿料1kg左右,松紧度要适中、均匀一致。

4灭菌与接种

4.1灭菌用1.2~1.5kg/平方厘米高压蒸气灭菌1.0~1.5小时;常压蒸气灭菌的料温达100℃后持续灭菌6~8小时,再在锅内闷3~4小时。

4.2接种要在无菌操作的条件下抢温接种,菌种复活、定植及封面速度快,可提高成品率。

5发菌

5.1接种后,开始的10~15天培养室温度以25~28℃为宜,有利于菌种复活和定植,并降低污染率;15天后一般料温高于室温,为防止烧菌,培养室应降温至25℃左右,促进菌丝加快生长和吃料。当菌丝吃料至2/3袋时,降温至22℃左右,使菌丝生长粗壮。菌丝长满袋后,培养室温度应降至20℃左右继续培养10天,使菌丝多积累养分,并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

5.2发菌期间,培养室要避光,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干燥。如果湿度大,易发生后期污染。每周应翻堆或倒架1次,以免烧菌。

6耳场选择与处理

耳场要建在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清洁卫生、无污染源、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

在耳场建畦床时,为提高耳场利用率,畦床宽以150~200cm为宜,长度不限,整平畦床面并压实。畦床间距40cm,并挖15~20cm深的沟作为排水沟和人行道。对老耳场要先清除废弃的菌袋及残留物,然后再翻耙、整平、做畦床,并将畦床浇透水,以利保湿,喷5%石灰水和800~1000倍DDV消毒、灭菌、杀虫。在畦床面铺1层塑料薄膜或塑料编织袋片、遮阳网、细纱网等,以免雨水将泥沙溅于耳片上,降低商品价值。

7开出耳口与催耳芽

7.1用5%石灰水擦洗菌袋,消毒灭菌,待菌袋表面干燥后,每袋倒开“V”形出耳口12~15个。开耳口时,一定要划破菌膜0.3~0.5cm深,使之进入新鲜空气,刺激原基分化并形成耳芽。

7.2菌袋开出耳口后,要在室内催耳芽;或将菌袋倒立摆放于畦床中,袋间距为10~12cm,盖草帘,喷水,在适宜温度下10~15天可见耳芽。

8长耳期管理

8.1调节湿度出耳芽后,可揭去草帘,每天早、晚喷雾状水,最好用微喷。初期因耳芽抗逆性差,要勤喷、清喷、细喷,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以保持耳片湿润、不卷边。当耳芽长至扁平或圆盘状时,应适当加大喷水量,使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0%~95%,防止耳片蒸腾失水,促进迅速生长。要注意干、湿交替管理,特别是当耳茎和耳片生长缓慢时,应停水3~5天,使菌丝休养生息、积累养分,然后再喷水,使耳片健壮生长。耳片成熟前,宜减少喷水量,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耳片在这种湿度条件下,不仅能控制孢子弹射,而且耳片干净无水,不易烂耳,肉质肥厚、有弹性,产品质量好。

8.2控制温度展耳期温度以20~22℃为宜,利于耳片整齐、健壮、耳形好、色泽深,商品价值高。若温度高于25℃,则开片难,再遇高温天气,子实体呼吸旺盛、细胞分裂加快、干物质积累少、耳片薄、产量低。因此,若遇高温天气,可盖草帘并喷水降温,以保证耳片良好生长。

8.3调节光照子实体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在光照充足的环境条件下,耳片肉厚、色深、鲜嫩茁壮;否则,生长缓慢、色淡、骨质软,商品价值低。所以,对覆盖物要定期揭掉,确保光照充足。

8.4通风空气新鲜有利于耳片良好地生长。若通风较差或摆袋过密,则耳片不易展开,易形成“鸡爪耳”或“团耳”等畸形耳,失去商品价值,且易污染杂菌和烂耳,降低产量。应清除耳场内、外一切障碍物,定期揭掉覆盖物,进行通风换气,使耳片生长发育良好。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精彩图片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