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8-03-15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麝的泌香期为5-7月份。泌香最早在5月下旬,最迟在7月下旬,因个体不同而略有差异。
1.泌香期公麝的营养特点麝在泌香期中有特定的泌香反应,表现为一系列特殊的生理和行为变化。伴随着泌香开始,麝的阴囊、肇丸出现生理性肿大,直到泌香盛期达到最大。在整个泌香过程中,由于受泌香反应影响,麝的活动减少,采食量下降,摄取的营养物质相应减少。这与麝的产香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相矛盾。为此,只有通过饲喂适口性强的优质饲料,使麝采食的每千克日粮代谢能为11.72-15.49兆焦,粗蛋白54-57克(可消化蛋白达37-49克),粗纤维12-15克,钙1.1-1.3克,磷0.6-0.7克,赖氨酸1.9-2.5克,蛋氨酸+胧氨酸2.5-4.7克。
2泌香期公麝的饲养公麝主要采食植物的嫩叶、根茎和子实部分。一般以鲜喂为主。冬贮时可调制成青干饲料贮备。精料要经过粉碎,黄豆必需经过煮熟后才能饲喂。要防止饲料的霉变,变质的饲料不能喂。如用变质饲料和豆类的子实生喂,常引起公麝的消化道疾病。在夏秋季节饲草丰富,要组织人力采摘可食的嫩枝叶,晒干或阴干,使其失水80%-90%后,堆垛贮备。
多汁饲料(块根、瓜果、蔬菜)除可以鲜喂外,也可用窖贮以备冬春季使用。块根、瓜类应事先洗净切细,与精料混合拌匀饲喂。在饲料中搭配少量动物性饲料,使营养更全面。
为满足公麝泌香期的营养需要,不仅要供给大量精料和青饲料,而且要设法提高日粮的品质和适口性。为此,要增加精料中黄豆和麦鼓、绿豆、玉米的比例,并供给足够的青饲料。大豆可做成豆浆调拌精料,以提高日粮的适口性和消化率。
4月份,各种植物已长出新叶,青饲草供给充足,但是为了使麝在5-6月份泌香生长反应时期不落膘,保持健壮体况和增加麝香分泌量,精料不减少,以保证营养物质需要。
精料以作物的子实为主。青干树叶多用可食的树叶调制而成,松萝(山挂面)也可作为干饲料。鲜饲料主要是鲜树叶。多汁饲料是块根块茎,蔬菜,瓜类。动物性饲料包括鱼粉、血粉、蛋黄粉、乳粉等。此外,也可以酌情喂些海带,以补充微量元素碘。根据地区的麝个体差异,合理搭配饲料种类和数量。
5-9月份,青绿饲草多,让麝多吃青绿饲草,同时每天喂精料75-100克,使其得到丰富营养而变肥,准备越冬。
11月到翌年3月份是寒冷的季节,这时青绿饲草很少,营养较夏、秋季差一些。所以,要多喂适口性强的多汁饲料,如胡萝卜、萝卜、南瓜、甘蓝、马铃薯、甘薯等,每天250克左右。精料也增加,每天喂大豆、玉米粉、麦数等混合精料100-150克。
在喂食时间方面,为了保持食物的新鲜,同时便于饲养人员的管理,喂食次数每日3-4次为宜。若饲喂3次则是:上午9时,下午2时、晚上10时。若饲喂4次则是:上午4时、9时,下午2时.晚上9时。
麝自天多卧于僻静处反刍,休息,清晨、傍晚和夜间活动。日粮的60%左右是在夜间采食的,晚上要一次喂足。投粗料:根据采食量,以不剩为宜。精料是定量供给,喂精料时麝能陆续上槽,喂后公麝能安静休息,无四处采食和闹圈的现象。
3.泌香期公麝的管理公麝喜咬斗,常迫逐弱小公麝,用獠牙刺,用蹄刨打。所以,公麝要老、幼、强、弱分开饲喂,以防强欺弱,大欺小。为了避免伤亡事故发生,每年用骨剪将獠牙剪去。磨钝或剪掉撩牙对公麝没有不良影响。
麝喜欢在黄昏和拂晓时,或者在天气变化时在圈里来回跑动,互相追咬。这时饲养人员要加强管理,防止咬斗,并可把爱跑、爱咬斗的麝暂关入圈舍,以免影响其他麝。麝刚到新的环境不习惯,到处嗅,来回奔跑,相互咬斗。根据这个习性,公麝一般不要调动圈舍。如果需要调动,1次调动得不能太多。调进新圈后要先单独喂养2-3天,然后白天放出,晚上放人单圈喂养,让其逐渐习惯新环境。在公麝泌香反应出现的前一个月,要很好喂养,精心管理,防止疾病发生。出现泌香生理反应后,为防止拒食而使体质消耗,须保持圈舍安静,不要使其受到惊扰。若有的麝在圈里奔走不停,追咬其他麝时,就把它暂时放到单圈饲喂。但时间不宜过长,以2-3天为宜,否则,放出不习惯又要相互咬斗。
要供给充足的饮水。夏天应饮冷水,冬天饮温水,同时必须保证喂给足够的盐量。一般麝场公麝每天给盐2-5克。泌香期公麝舍内一定要保持安静,饲养人员进出圈舍时,动作也要轻、稳,及时给予信号。尽量谢绝外人参观。在泌香期间应设专人值班,注意看管。
饲养人员对待察群应态度温和,不能打麝。进出圈舍要随手把门关紧,严防跑麝。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