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8-03-15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1.养殖准备
刚变态的幼蛙在围网的全封闭条件下进行全人工养殖,这样便于管理,用地少,幼蛙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但是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素才能保证幼蛙的正常生长发育。
(1)消毒灭害:在幼蛙进入养殖场地以前,一定要将养殖场地全面消毒。消毒前,将场地翻一翻,每666.7平方米(亩)用敌百虫或杀灭菊酯100克水溶后喷洒,以杀死地下害虫和甲壳虫;再用生石灰(块灰)250千克,分几堆后浇水粉化,即可均匀地撒向场地,或将13千克漂白粉水溶后泼洒。幼蛙进入养殖场地以后也要定期消毒,以杀死病菌,减少疾病发生。
(2)饵料供应:要为中国林蛙幼蛙提供充足的、较小的、能被吞食的活饵料。人工养殖供蛙食用的2龄黄粉虫、九龙虫(从日本引进,幼虫最大1厘米长,活动幅度大,优于黄粉虫)和3天内的无菌蝇蛆。
(3)生态环境:为中国林蛙提供一个多层绿色立体生态环境和相对潮湿的小气侯。定期向养殖场地内喷水,不得让强光直接照射到中国林蛙,必要时在养殖场地上方设2层甚至3层遮阳网设施。
2.养殖管理
幼蛙根据气侯、环境和自身的条件,自行上岸并适时进入围养圈。事先围栏,下网脚不要放下,把面对池沟的一侧围网抬高,待幼蛙进入养殖圈后再埋实网脚,不让幼蛙返回水沟和水中。
(1)特护育幼:刚变态的幼蛙体弱个小、行动缓慢,捕食、逃避能力很差,狂风暴雨(特别是酸雨)对幼蛙的危害极大,因此要把变态后的小幼蛙先集中在小范围内进行精心培育,即“特护育幼”。特护育幼属于高密度、节约型、工厂化养殖,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林蛙成活率(最高时可达到90%以上),而且节省人工、节约饵料、便于管理。
事先在六块围网区靠沟的一边,距沟边5~6米处扎一道临时围网,上面搭遮雨设施,把幼蛙集中在临时大棚内饲养。幼蛙变态后的第一个月,是养殖中国林蛙全过程中关键之中的关键,关系到林蛙养殖的成败,千万不可图简便而等闲视之。集中饲养2个月后,再提起临时围网的网脚,把幼蛙放养到大面积的围网里(待养至每年12月底,再把沟里的水加满,并将面对沟一侧的围网下脚拉起,让蛙进入沟内冬眠)。由于刚变态的幼蛙个小体轻,不熟悉环境,特别善于攀登、钻逃,即使在垂直光滑的玻璃表面,只要潮湿下雨就能攀登逃脱,所以每块围网的上端都要用薄膜做成“个”字形以防其逃避。
(2)饵料:幼蛙的饵料来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天然昆虫,另一个是人工繁殖的活饵料。通常,养殖场内的绿色植物生长旺盛,昆虫就多,无形中为幼蛙提供了天然饵料,但要注意不要让杂草生长。
前面已经强调了特护育幼的重要性,其中确保“育幼”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要有足够的、优质、细小、多样化的活饵料。初春的4月,乍暖还寒,野生昆虫尚不多见,这就要求在幼蛙变态的前2个月就要购买活饵料的种虫,以繁育足够的黄粉虫、九龙虫和无菌蝇蛆,确保“特护育幼”获得成功。活饵料繁殖需要的温度最低是17~20℃,4~5月有时气温达不到,那就要采取升温加热措施,有条件的可装一只小空调,最俭省的用煤炉、木屑炉等。
(3)饲养密度:可以将产卵池、孵化池、蝌蚪饲养池和幼蛙饲养场地放在一起,蝌蚪变态后直接登陆,营陆地生活。饲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80~300只或每666.7平方米(亩)5万~10万只幼蛙为佳,密度过大,中国林蛙会因为缺少食物、营养不良,导致抵抗力下降,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开始密度可以放大一些,随着蛙不断长大,要不断分池。每次分池时要将蛙放在浓度为5×10-6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浴5分钟,再放到养殖池内。
(4)分池饲养:通常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采取分池饲养。
①将个体相差较大的蛙分开饲养,避免个体小的蛙在争食时总是处于劣势,结果导致个体差距越来越大。
②随着蛙体生长增大,通过分池饲养,以降低饲养密度。
③把当年达到性成熟的蛙放入其他养殖池中单独饲养。
至当年10月底,如估计到有较大数量的小蛙当年不能性成熟,需要继续饲养,就考虑建立温控大棚,在温控大棚里饲养。
(5)湿度控制:晴天、高温季节,每天喷水1~2次,保湿降温。雨天要及时排水,要事先建好畅通的排水道,养殖场地不能有积水。养殖场地的最佳环境是潮湿而不积水。为了保持场地湿度,可以散放一些不易腐烂的枯枝、树叶,以及种植阔叶植被来减少水分蒸发。
(6)防范天敌:黄鼠狼、老鼠、“蛙敌”、蛇、鸟、野生的土青蛙、蚂蟥、癞蛤蟆和甲壳虫,均可对中国林蛙造成较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伤害。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定期巡视,发现鼠洞应及时挖掘灭杀,定期在养殖场和养殖场周围投放鼠药、安全电猫,最大限度地减少天敌对中国林蛙的损害。7月份始,是“蛙敌”出现盛期,黄鼠狼也随之而来,须小心防范。
这里所称的“蛙敌”,是蛙类(包括野生的各种蛙类)最大的天敌,需要特别注意。经中科院昆虫研究所(上海)标本馆章伟年查证,蛙敌属昆虫纲、鞘翅目、肉食亚目、步甲科,体扁圆形,前胸部有6只脚,头部2只脚(似触须,助爬行,分两边),自尾至头共11环节,约2厘米长(成熟幼虫),小幼虫仅一粒米大小(多数为黑色,少数白色,因其太小,不易发现),背部每一环节横排6个黄而泛红的凸起的瘤(全背约70个这样的瘤),瘤与瘤和环节间形成纵横的凹槽,凹间黑色,状极可怖。尾部仅2个“八”字形尾须。嘴十分奇特,有2根半弧形中空大尖齿,像医生缝合手术刀口的弧形针,2根弧形尖齿并拢时,恰好成一圆口,张开后刺进蛙的皮肤(即使拉断它的身体也不松口),估计是射出麻醉毒液,林蛙起初只是疼跳,很快就好像失去知觉,任其所为;接着咬烂蛙皮,分泌蛋白溶解酶,很快被咬处的皮肉变为流汁,任它饱饮一餐。伤口大部分在喉部中央,有些则贯穿口腔,被咬部位出现米粒大小的洞。被咬的林蛙,有些当场死亡,有些尚残喘几日,可恨的是这种“蛙敌”整天像在做游戏,当它吃足喝饱以后,会继续叮咬其他的林蛙。此类虫害一般每年7月开始发生,一旦发生,危害极大。估计这种“蛙敌”是由于养殖场内环境肮脏,由动物粪便孳生或受灯光引诱而至,故养殖场一定要保持环境清洁,绝对不能把肮脏的东西和动物粪便放在场内引虫生蛆。发现“蛙敌”,应及时清洁场地,杀死蛙敌(人工捕捉或用菊脂类、敌百虫稀释喷洒,对蛙没有的影响)。
3.投饵
中国林蛙养殖的饵料来源包括天然昆虫和人工养殖昆虫,但是以人工养殖的昆虫为主。中国林蛙养殖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饵料供应是否充足,所以养殖林蛙须把50%以上的精力、物力放在活饵料培育上。
投喂饵料最好能定时、定量、定位。中国林蛙在清晨和黄昏活动比较多,因此一般每天喂食2次为佳,上午8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各1次。刚变态的幼蛙取食比较频繁,而且24小时均有取食行为,因此这一时期可以适当增加喂食次数,一般每天可投喂4~5次。以10万只幼蛙计算饵料投喂量如表9。
表9饵料投喂量
投饵量月份
56789101112
日投饵量(千克)月计(千克)260390824061805150721051504120
上海嘉定区马陆镇养殖户张华明,兴建0.67公顷(10亩)中国林蛙养殖场,2002年4月13日购进3万元卵团,养成熟60000只林蛙,由于活饵料十分充足,所以林蛙养得非常成功。每天繁殖3龄黄粉虫30千克,本场每天喂蛙5~10千克,剩余的20千克小虫则送到花鸟市场出售,每天养虫收入3000余元,用于本场全部开支,尚有盈余。
4.温控全封闭大棚养殖
(1)温控全封闭大棚养殖方法:这是一种全人工养殖模式。大棚的结构是双层中空优质加厚的透光塑料薄膜,夏天炎热时,可加盖遮阳网。双层中空透光塑料薄膜养殖大棚用于加温保暖,主要是养殖当年未成熟的青年蛙,这种养殖模式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比较少,病害也少。可缩短中国林蛙冬眠时间,延长林蛙的取食生长,从而使中国林蛙1年性成熟,种蛙提前产卵、孵化(棚内可准备供产卵、孵化、蝌蚪饲养用的水泥池或土池)。
加温、保暖装置可选购自动加温安全电热线、发热灯泡、锅炉、空调(小面积的)等设备,但应根据各自的条件合理选择使用。不管采取哪一种方法,都要务必保证环境温度在20~25℃之间,否则劳而无功。棚内地面栽种多层绿色植物。由于大棚保温透光,里面的生态环境较好,易引起各种昆虫孳生。棚内要在靠近门的地方留有一定的空间,作为饲养黄粉虫和无菌蝇蛆(笼子)的场所。
围网封闭养殖场须保持一定湿度,干燥时可适当喷水,保证养殖场地潮湿而不积水即可。喷灌时间一定要和饵料投喂时间合理交叉,一般在喷水后2~3小时,待湿度相对较小时喂食比较好。
(2)双层不透光的温控大棚养殖方法:有人建议用2厘米厚的白色硬质泡沫塑料平板夹在两层塑料薄膜中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保暖性能好,加温后保温时间长,节省能源;但缺点是不透光,棚内需长时间灯光照明,植物不能生长。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