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河南: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

84农业网   时间:2019-06-27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日报

六月的中原大地,麦浪滚滚,河南省8600万亩小麦陆续收割完毕,“中原粮仓”迎来收获季。在这丰收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第26个全国土地日。今年6月25日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刘金山说,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多年来,河南省粮食产量一直稳定在1200亿斤以上,与全省耕地面积的持续稳定是分不开的。河南省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形成了具有河南特色的耕地保护工作方式,确保了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牢耕地基础。

严格管理——守护好每一寸耕地

民以食为天,粮以田为本,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基础,是支撑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根基。河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2015年以来,河南省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的实施意见》和《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提出要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配合、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工作机制。省、市、县、乡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建立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截至目前,河南省实际耕地面积1.2227亿亩,超出国家下达目标192万亩;实际保护永久基本农田1.0223亿亩,超出国家下达目标17万亩。

对永久基本农田,河南省严格实行特殊保护政策。2017年6月,河南省圆满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划定质量和效果全国领先。全省共落实永久基本农田1.0223亿亩,超过国家下达目标17.21万亩,其中新划入基本农田517.74万亩,增加了数量,提高了质量。

河南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严格落实占补平衡政策,建立了占补平衡“县级保障为主、市级调剂为辅、省级统筹为补充”的三级保障体系。同时,改进占补平衡政策,转变补充耕地方式,将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和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等项目新增耕地,都能用来补充耕地,实现占补平衡,激发了基层新增耕地的动力。4年来,河南省共入库占补平衡指标138万亩,各类建设占用耕地75万亩,较好落实了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

土地整治——增加土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

5月29日,在邓州市孟楼镇,紧张的夏收正在进行。只见这里的小麦长得穗大粒饱,整齐一致,没有了传统的一家一户的“面条田”。村民们说,这是土地整治的结果。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张兴辽说:“河南省在土地整治上下功夫,实施‘土地整治1+N’行动,将土地整治与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发展高效农业等相结合,推动土地流转和农村耕地的‘三权’分置,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村的全面小康注入新活力。”

改革从基层起步,风从孟楼吹来。

2016年9月,邓州市政府与河南省国土资源开发投资管理中心合作组建了河南省首个县级农村土地产权流转服务平台——邓州市国土开发有限公司,筹划实施孟楼镇土地集中流转及综合整治工作。2017年,国土开发公司以每年每亩600元的标准从农民手中获得6万亩流转土地经营权,注入资金,在孟楼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地力提升工程,改良土壤,提高耕地等级,把孟楼镇6万余亩耕地从7至8等级全部提升为6等级,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水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同时,对沟坎路渠荒等进行整治,新增加耕地1740亩,新增产能指标6万余亩,让土地资源“资本化”,有效释放了土地资源潜力。土地整治后,实施土地经营权再流转,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保证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从而形成了土地“流转—整治—再流转”的“孟楼模式”。

土地整治将耕地集中连片、推动土地流转,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奠定了基础。河南省也因此涌现了邓州孟楼模式、遂平模式等一批农村土地改革的典型。如今,孟楼模式和遂平模式影响越来越大,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如火如荼。借助土地整治,河南省正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农村、农民在土地整治中发生着巨变。

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全国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说,张河村土地面积5386亩,通过整治,实现了水通、路通、电通,达到了旱涝保丰收,这项民心工程深受干部群众的欢迎。因为在南水北调渠首实施土地整治项目,九重镇耕地面积得到增加,土地效益得到提升,粮食产量由过去亩产400多斤小麦提高到800斤,土地租金由过去的每亩200元提高到现在的800元。

“十二五”以来,河南省自然资源部门充分发挥土地整治“1+N”效益,全省共安排资金465亿元,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粮田6042万亩,新增耕地181万亩。

  严格执法——守牢耕地红线

河南省土地总督察王锋告诉记者,近年来,河南省严格执法监管,扎实推进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卫片执法检查,着力打好集中整治“翻身仗”,取得了明显成效,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

自2017年以来,河南省为基层所配备了1318辆永久基本农田巡查管护用车和1734部可视对讲设备,组织业务培训23期6700余人次,基层执法装备设施和人员能力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

河南省以拆除复耕、补办手续为整改标准,以彻底消除违法状态、恢复土地原貌为根本目标,运用排序、通报、约谈问责、挂牌督办“组合拳”,积极推进卫片执法检查违法图斑整改。2018年,全省拆除整改违法用地739宗,恢复土地耕种面积2.37万亩。

打一场集中整治“翻身仗”。2017年初,河南自然资源厅党组提出了这一明确要求。两年多来,全省坚持问题导向,全力以赴推进土地利用管理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全面消除违法存量和历史欠账。目前,全省累计消化处置不实耕地7.3万亩,盘活利用城镇空闲土地36.8万亩,清理处置违法用地6.9万亩,归还拆旧复垦欠账指标29.6万亩,足额拨付拖欠的征地补偿费36.62亿元,清理欠缴土地出让金、滞纳金152.4亿元。

六重保护: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刘金山表示:“未来,我们将全力打好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这场硬仗,继续严格实行管控性保护、约束性保护、补救性保护、倒逼性保护、惩治性保护、激励性保护等‘六重保护措施’,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确保‘口粮田’绝对安全。”

管控性保护方面,河南省要求,尽快完成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年底前完成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优化完善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严格硬性约束,严防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乱占耕地。

约束性保护方面,河南省持续开展永久基本农田整改核实工作,加快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建设,严格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强调已经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不得随意占用和调整,确保“口粮田”绝对安全。

补救性保护方面,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把好补充耕地项目质量关,从严落实占补平衡县级为主、市级为辅、省级作为补充的三级保障机制,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倒逼性保护方面,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持续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土地等盘活利用专项行动,推动用地保障方式由增量为主向盘活存量为主转变;严格执行土地开发利用标准,加强节地考核评价,确保完成“十三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2%的目标。

激励性保护方面,建立健全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实行耕地保护奖励政策,提高基层政府和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惩治性保护方面,从严落实好市县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主体责任、各相关部门的共同责任;规范自然资源执法监管机构设置,加快建设省、市、县、乡四级互联互通的自然资源执法监督指挥中心,推动执法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加大督察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重大案件。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新时代、新职责、新使命,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保护好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河南自然资源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使命。河南自然资源人有能力、有信心,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