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9-08-16 作者:佚名 来源:重庆日报
乡愁·田园文化
2015年8月10日,重庆市南川区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袁隆平。
这一年,袁隆平已是85岁高龄,但他仍旧保持着一贯的风格,穿着简单朴素的方格衬衣,步履稳健。他一到南川,就直奔东城街道三秀社区第五期超级杂交稻百亩高产攻关示范片。
这个示范片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在全国布局的30多个高产攻关片之一,也是重庆市唯一的示范片。示范品种为“超优千号”,是袁隆平在第四期超级稻的基础上,通过“扩库、增源、多抗”等技术手段,亲自选育的具有超高产潜力的第五期两系籼型超级杂交水稻,目标产量16吨/公顷(1067公斤/亩)。
袁隆平到来的消息早已传开,示范片的农民早早站在自家田头,西南大学的师生、各方专家和南川本地的干部队伍也早早等在一旁。此时,示范片的水稻已全部进入灌浆结实期,每株水稻的稻穗和谷粒已初步成形。
袁隆平显得健谈而兴奋,他一边兴致勃勃地参观杂交稻示范基地,一边与农民和本地专家交流,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现场参观后,陪同的南川区领导请袁隆平为南川米题词。袁隆平欣然写下“南川米”“袁隆平题”“二〇一五、八、十”三行字。
当天的午饭准备的是金佛山优质大米,这种大米粒细体长、形状似梭、质白如玉、米色透明,煮出的米饭绵柔甜香、清爽可口。袁隆平吃完一碗米饭后连说“好吃”,并好奇地询问南川米的生产环境、种植技术等情况。
随后,袁隆平拿来他此前题字,再次提笔在“南川米”后面加了一个“好”字。
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
袁隆平一贯重视实践,坚持实事求是,他能给南川米加一个“好”字,说明南川米是真的好。
南川米为什么好?南川区农技推广中心工作人员宋敏认为,这与南川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南川目前共有耕地98万亩,其中水稻37.6万亩。这些稻田主要分布在三大区域:一是北部低山浅丘地区,包含大观、兴隆、福寿等镇;二是中部槽坝地区,包含东城、南平、水江等乡镇(街道);三是南部金佛山地区,包括大有、三泉、头渡等镇。
这些稻田基本分布在海拔500米至1000米之间的倒置山区,水稻孕穗结实期气温相对较低,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是优质米的理想产区。
在南川辖区中,金佛山面积就达到1300平方公里,占到了该区面积一半以上。金佛山是大娄山脉主峰,最高海拔2238米,森林覆盖率超过90%,动植物资源达到8000多种,被誉为“地球生物基因库”。
因为拥有金佛山这座“金山”,南川的稻田不仅拥有雨量充沛、空气清新、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环境,还长期得到优质山涧河水灌溉,不愁旱涝。源源不断的山涧河水,使南川米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其中,南川米的硒含量尤为丰富。据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土地质量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显示,南川区土壤质量总体良好。富硒土壤面积和含量在目前全市已调查完成区县中居首位,富硒面积占全市已调查发现富硒土地面积的36.94%,土壤硒平均含量远高于全国及重庆平均含量。
由此,南川金佛山头渡梅滩等地生产的大米早在清朝咸丰年间就被朝廷定为“贡米”,从此声名远播。
水稻种植改变南川发展历史
“水稻种植也改变了南川的历史!”南川区党史办副主任刘先忠说,与中国7000年左右的水稻栽培史相比,南川种植水稻的历史并不长。据现有文献查明,南川种植水稻的历史起于北宋。
在此之前,南川属于南蛮之地,居住有少量的少数民族,在经济上不事农耕,以茶、蜡为主。随着北宋经济社会的发展,到北宋中期,南川少数民族在与汉族民众的长期交往中进一步融合汉化,成为汉化程度较高的“熟夷”,水稻开始被引进南川种植。
公元1235年,蒙古军攻宋,先后10余次自陕西、云南等方向轮番进攻四川地区,从西南方向对南宋形成了大包围的态势。此后20年间,川西的大地主大量迁移至南川躲避,从而使南川的儒家礼仪、风俗习性渐与东部地区汉族地区一致。这些大地主还同时带来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使南川水稻栽植得以迅速兴盛,很快成为当地支柱经济。
自此以后,南川虽历经战乱,但因建立了以水稻为代表的农耕经济,南川的经济、人口总是很快得到复苏。
清朝初期,随着湖广移民大量迁至南川,加上煤、铁、硫黄、硝等矿产开发及茶、桐油等林产品发展,南川进入长达200年的发展期。这一时期的南川,有“气候得寒燠之中,道路得险夷之中,户口得稀密之中,风俗得文野之中,财用得奢俭之中”等“五中”之誉,是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近年来,南川高度重视水稻特色产业发展。2014年,南川区出台了优质稻产业发展意见,从加强水稻品种管控、推进示范片建设、强化品牌建设等方面全面着力,推进“南川米”产业发展。
2009年“南川米”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013年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年“金佛山牌南川米”被评为“中国十大好吃米饭”第4名;2017年“南川米”获重庆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8年“金佛山贡米”获重庆十大好吃大米称号,“南川米”入选重庆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近年来,随着南川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农业加快“连二连三”进程,“南川米”逐步成为热销的旅游商品,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金佛山方竹笋 已有900多年商品生产历史
据《中国主要植物图说·乔本科》记载,重庆南川区古属巴国,金佛山方竹名为巴竹笋。
竹的外形通常都是圆的,而金佛山方竹有棱有角,视角上似方非方似圆非圆,用手触摸其杆呈椭圆形棱角。这些方竹生产在金佛山海拔1200-2000米地区,总量近5亿株,面积达16万亩,也是我国面积大、最集中的方竹原产地。
《齐民要术》记载:“笋皆四月生,唯巴竹笋,八月生,尽九月。”方竹与一般竹子的生长期截然不同,在凉意渐浓的秋天,它才节节攀升破土而出,嗞嗞作响,爬满了一坡又一坡,抢占了一个个山头。
方竹笋堪称“笋中之王”,富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钙、铁、锌、硒、铜、锰、钾等,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消化,达到吸脂吸油的功效,是许多减肥美容人士的最爱,还可以防治肠胃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据记载,早在清朝嘉庆年间,金佛山方竹笋就已作为贡品向朝廷贡奉。从形成商品生产至今,金佛山方竹笋已有900多年历史。
金佛山古树茶 最大一株树龄达2700余年
金佛山素有“地球生物基因库”之称,是中国野生茶树的发源地之一。
2017年4月,植物专家又在金佛山南麓发现了野生大茶树新种群,40余株野生古树茶集中生长在1公里范围中,其中最大的一棵树高达到12米,胸径52厘米,冠幅约13米,树龄达2700余年。这么多株古树茶存在,也证明了金佛山是世界茶叶起源地之一。
野生古树茶保留了纯正的古茶原始基因,可以为栽培品种的改良提供基础。近年来,南川推广古树茶人工种植技术,已在德隆、合溪、金山等镇形成连片种植,建园面积达到8000亩,并建有金山湖古树茶体验加工所约3000平方米。
目前,南川古树茶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用古树茶制作的“金山红”红茶获得中国茶叶最高奖“金芽奖”。
相关标签:南川农业新闻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