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甘肃崇信县:探索旧窑洞养牛致富新路子

84农业网   时间:2019-08-29    作者:佚名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近年来,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把牛产业作为群众致富、全面小康的富民产业,充分发挥红牛产业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养殖模式,扩大养殖规模,带动群众持续增加收入,特别是推出了利用废弃窑洞养牛的创新举措,有效节约了土地资源,降低了投资成本,增加了养殖效益,走出了一条适合崇信县牛产业发展的养殖新模式。

今年79岁的梁忠仁世代居住在锦屏镇平头沟村,亲眼见证了村庄的巨变和养殖业的发展,他告诉笔者,自己从小在土窑洞长大,对土窑洞有着洗不去的记忆。如今他四世同堂,生活不成问题,本应颐养天年,但他不愿闲着,在老年时又开始养牛,儿孙们都很反对,但他却说不养牛没精神,和牛在一起,精神就来了。如今梁忠仁在平头沟村改造的窑洞示范带养了7头红牛,每天养牛特别精心,早晨6点半就开始喂牛,上午下午各喂一次,牛个个膘肥体壮。

梁忠仁说:“窑洞养牛主要就是宽敞,牛活动地方大,有黄土味,牛不容易生病,也舒服。今年养了7头牛,年底能卖4头,一个大牛三个牛犊,能卖个两万五六。”

在平头沟村,养牛的不是梁忠仁一家,而是一项普惠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70后的梁志忠、朱海萍夫妻二人是窑洞养牛示范带内的养殖大户,自己养了18头牛,每天异常忙碌,如今他们每年出栏10头左右牛犊,收入6万多元。为了降低养殖成本,梁志忠、朱海萍夫妻二人还承包荒山种植苜蓿和饲草玉米,投资购买了打包机等设备,将农作物秸秆打包作饲料,牛饲料有了着落,一年光饲料能省下好大一笔钱,腾出多余资金为下一步扩大养殖奠定了坚实基础。

朱海萍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现在饲草玉米种了200多亩,50多亩苜蓿,像目前我们十几头牛,肯定吃不完,但是剩下的草我们就存贮起来,我想着把牛再扩一点。养牛效益比以前打工能翻一倍,今年能出栏12头,预计收入八九万元。”

如今平头沟窑洞养牛示范带充分利用窑洞养牛卫生环保,牛长势好、坐膘快、疾病少的优势,对废旧窑洞进行维修加固改造,同时注重保留窑洞的古气、土气和老气,既消除了安全隐患,降低了建设成本,节约了土地资源,又极大地保留了原有的窑洞风貌。今年以来共饲养崇信红牛560多头,解决富余劳动力20多人,年均收入增加1.3万元。

锦屏镇副镇长文涛说:“今年以来,共改造废旧窑洞210余孔,配套修建了堆粪场、草料场、消毒室、防疫室等设施,在红牛养殖上坚持因势利导,突出促农增收,主要推行公司养、大户养、群众养的模式,同时积极联系技术部门,制定了窑洞养牛技术规范,在防疫、消毒、粪污处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生产。”

近年来,崇信县紧紧围绕打造平凉红牛核心区的目标定位,围绕筹备第十四届(2019)中国牛业发展大会,在锦屏和黄花集中连片改造废旧窑洞339孔,建成了锦屏镇姚洼-平头沟、黄花乡凉水泉-高年两个窑洞养牛示范带,饲养红牛700多头,全县牛产业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