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优化农村信用 助推贫困治理——广西巴马县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84农业网   时间:2020-04-26    作者:佚名    来源:农民日报

在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即将实现之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这意味着我国未来扶贫工作的重心即将从解决绝对贫困转向瞄准相对贫困。

与消除绝对贫困相比,相对贫困问题的治理任务更艰巨,面临的问题也更复杂。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寻求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既是巩固当前脱贫成果和防止返贫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创新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建立了一套在党的领导下,政府、市场、社会和农民群众共同参与的“1+N”式贫困治理体系,即以1个引导农民群众融入市场的“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为中心,以N个政府社会协同保障体系为支撑的主辅式体系。为完善社会治理、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探索了新理念和新工具。

科学设计信用体系 以金融赋能贫困治理

“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顶层制度设计是基础。”巴马县委书记王军说,从2017年起,巴马围绕党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创建农村信用体系,探索乡村善治之路和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为解决资金难题和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巴马县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的指标为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行政村、乡(镇)等构建信用体系——

充分借鉴国务院扶贫办精准识别指标体系,从住房家电、基础设施、家庭收入、家庭资产、就业创业等方面构建积极向上的经济生态指标,形成正向激励机制。

从爱党爱国爱家乡、积极入党、热心村级公共服务等方面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指标,评价农户是否坚持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是否自觉支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

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情况、教育教学、控辍保学等方面构建优秀自信的文化生态指标,引导农户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遵守意识形态和宗教民俗活动的相关规定。

从遵纪守法、尊老爱幼、道德品质等方面构建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指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从家园干净整洁、公共环保自觉、爱护公共资源等方面构建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指标,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意识。

为了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巴马成立信用评级小组,制定《巴马瑶族自治县农户信用等级测评表》,由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包村单位等联合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将全县所有农户信用分为B级和1A-5A级共六个等级,1A级及以上为信用户。全村信用户达70%以上、有一个好的村“两委”班子、且全村不良贷款保持在2%以下的行政村,可评定为信用村。

此外,农户信用与行政村信用紧密联结,信用村内的信用户贷款额度进一步提高、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单个农户的失信行为将影响全村信用。信用信息动态更新、信用评级动态调整。

“信用就是真金白银。”据巴马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巴马县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农户信用评级、授信情况,免抵押、免担保为农户发放信用额度内的小额贷款。贫困户信用额度最高为5万元,脱贫后能获得更高额度授信,以起到鼓励脱贫的作用。非贫困户中,会随着信用等级的增加给予更高的授信额度,最高可达30万元。

建立协同保障体系 为信用体系保驾护航

一套政策体系的稳健运行,需要内部、外部各要素的系统性推动。相比于绝对贫困,相对贫困更加隐蔽,对多层次、多体系的资源支撑有更高的要求。“巴马建立了多角度的政府社会协同保障体系,为‘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保驾护航。”巴马县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财政支持方面,巴马整合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优先用于对“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维护和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及相关农业保险、助农担保的制度性支持,以撬动更多金融资金以小额信用贷款形式直接投入农户生产经营。

在政策性农业保险方面,巴马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投保模式,开发了18种特色果蔬、特色养殖保险品种,并确保应保尽保。建立使用扶贫资金参与农户保险保费补贴机制,增加农户保费补贴和保险公司保险业务的费用补贴,调动农户和保险公司投保、承保的积极性。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方面,巴马开展农户林权、承包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确权颁证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村产权在银行抵押贷款,弥补“五位一体”信用体系框架下的额度缺口。依托农业产业项目建立以集体产权为核心的股份经济合作社,鼓励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激活生产要素,以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获得财产性收入。建设农村产权统一登记制度和村组集体产权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防止违法违规违纪操作,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巴马全方位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实施儿童优先发展战略,构建“城乡一体化教育体系、教育资助体系、从严治校体系”,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力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构建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防控体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提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水平,为“五位一体”信用体系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做好民生保障兜底工作,让每一个农民群众都不掉队。

在社会扶贫方面,巴马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重大战略决策,不断深化与深圳合作的领域与内容,大力推进“深巴试验区”建设,带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到巴马开展教育、科技、医疗、文化、支农等服务,初步形成了以深圳巴马协作为龙头,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成为巴马农村信用体系的重要补充。

找到治贫钥匙 脱贫长效机制初显成效

单单从“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的各项指标就可以看出,巴马创造性地将“1+N”式贫困治理体系的应用范围,从经济领域拓展到更为深广的社会治理领域。比如,该信用体系指标不仅覆盖农户日常生活行为,还在农户信用与行政村信用之间建立了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机制,增强了村民集体荣誉感。

“这个体系就是要用金融的方法,将市场的契约精神与农村的‘熟人社会’充分结合,探索建立新时代乡村治理模式,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县长蓝海洲说。

伴随着“1+N”式贫困治理体系的不断落地,巴马34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得到整顿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为接续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奠定领导力基础。

在党员干部“言必信、行必果”的引领下,农民素质和信用意识不断提升,自觉把自身发展融入拥护党的领导中,形成了积极向上、竞相脱贫的氛围。

“‘1+N’式贫困治理体系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从道德转变、价值重塑、生活方式改变、人格提升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引导贫困人群奋发向上,将脱贫由外在推动转变为内生发展,是突破农村贫困治理困境的一把钥匙。”王军总结道。

“信用巴马”的宣传引导作用显而易见。以诚实守信脱贫为荣、以见利忘义守贫为耻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上访案件、恶性治安及犯罪案件明显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从2016年89.93%提升到2019年上半年的98.03%,从全市第6名提升到第1名。

如今,“1+N”式贫困治理体系已成为巴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带动巴马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2017-2018年,全县GDP增速分别为11.11%、15.7%,财政收入增速分别为27.4%、38.6%,两项增速在广西29个同类县份和33个国定贫困县中连续两年均排名第一,2018年GDP增速更是在全区所有县区排名第一。

“1+N”式贫困治理体系的金融赋能的便利性和可得性,让农户提高了对金融工具的认识,同时也为农户的自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抑制了相对贫困的生长空间。截至2018年底,全县贷款农户22063户,贷款余额15.38亿元,户均贷款6.97万元,其中扶贫小额信贷10037户4.27亿元,户均4.25万元。在信用体系支持下,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25.5%降至2019年底的1.24%。

经济高质量发展了,巴马县加大了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由2016年的17.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2.8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2.83%,尤其在社保和就业方面,投入年增长率达36.1%;城乡收入比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这些为进一步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缓解公共服务不均等所造成的相对贫困打下坚实基础。

有了“1+N”式贫困治理体系作为后盾,巴马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培育好解决相对贫困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大生态建设保护和修复力度,创新生态扶贫方式,促进贫困人口在生态建设保护中修复中适度发展合适的产业。目前,全县57个贫困村中已有52个通过实施生态扶贫产业,摆脱贫困、稳定致富。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