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18-03-14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马铃薯晚疫病是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在一般年份减产20%左右,重发年份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近年来晚疫病已成为本省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制约因素。
1致病病原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PhytoPhthorainfestans(Mont.)deBary)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菌丝五色、无隔、多核。病叶上出现的白色霉状物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从寄主的气孔伸出,五色,有1~4个分枝,分枝的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五色、单胞、卵圆形。顶端有乳突,在低温、高湿条件下,萌发后能产生6~12个肾形带2条鞭毛的浮动孢子,在水中流动片刻后,萌发产生芽管;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孢子囊直接萌发产生芽管。有性世代卵孢子,在自然条件下不产生。
2致病特征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先在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浸状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幼茎和叶柄也可感染呈褐色条斑。发病严重时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感病,初生褐色或紫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散或烂掉。
3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块茎中越冬存活。种薯带菌播种后,病菌的菌丝随着种薯发芽而活动,逐步从病薯侵染幼芽,随幼芽出土(重者在幼芽期,就变黑死于土表之下),病菌沿寄主皮层内组织向上蔓延,形成寄主组织的条纹状褐化,后期在形成的病斑上产生孢子囊。靠风、雨、流水在田间传播蔓延,遇到合适的条件即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在叶片上产生典型病斑,形成了田间的中心病株,进而继续侵染、生产孢子囊再传播、再侵染。病菌侵染叶片多是从气孔或直接穿入表皮。侵染块茎(薯块)多是从伤口、皮孔、芽眼侵入。
晚疫病在多雨年份易流行成灾。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平地较垄地发病重。过分密植或株形高大可使小气候增加湿度,有利于发病。偏施氮肥引起植株徒长,或者土壤瘠薄缺氧,或粘重土壤使植株生长衰弱,均有利于病害发生。增施钾肥可提高植株抗病性减轻病害发生。
不同品种以及不同生育期对晚疫病的抗病力也不一致,一般幼苗抗病力强,而开花期前后最容易感病。叶片着生部位也影响发病,顶叶最抗病,中部次之,底叶最容易感病。
4发病条件
4.1品种和种薯种薯选用不严,带菌的块茎是病害的初侵染源。不同的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力有很大差异,一般叶片平滑宽大、叶色黄绿、匍匐型的品种容易感病。叶片小而茸毛多、叶肉厚、颜色深绿的直立型品种比较抗病。叶片表面气孔数目多的品种也容易感病。由于农民的市场观念淡薄,未选用抗病品种,又未严格精选种薯,致使带菌病薯成为种植的初侵染源。
4.2气候条件温度、湿度是决定侵染的主要条件。孢子囊产生的适宜温度是18~22℃,游动孢子产生的适宜温度是10~13℃,孢子囊萌发适宜温度是15℃以上,游动孢子萌发适宜温度是12~15℃,菌丝在寄主体内生长适宜温度是20~23℃。孢子囊产生的合适湿度是90%,在95%以上时最盛。根据以上条件,在空气潮湿、温暖多雾、阴雨天多时,易发病、易流行。
4.3耕作制度马铃薯晚疫病可侵染番茄,番茄晚疫病也可侵染马铃薯。马铃薯与番茄连作、邻作以及重茬有利于病菌积累与传播,可增加晚疫病发生或加重发病程度。
5防治措施
5.1选用抗病无病种薯选用抗优良品种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最经济有效措施。在生产中应根据生产实际,选用抗病品种,同时引进不带晚疫病的种薯。
5.2建立无病留种地为此建立无病留种地,可以减少初期菌源。留种地应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治措施:有条件的地方,留种地应与大田相距5Km以上;对于马铃薯新种植区,无病种薯就更为重要;挑选无病种薯,也可以减少初侵染来源,但是,即使切块检查也不能完全消除病薯,所以还要进行种薯处理。药剂浸种,可以杀死种薯内部分病菌,推迟晚疫病的发生20天,降低病情指数约50%。100kg芽块用25%甲霜灵100g,加少量水浸沾或喷施;或每亩用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200~250g,配成颗粒剂(含药量1%~2%)。
5.3合理轮作轮作不仅可以改善土壤,避免单一养分缺乏,而且能减轻病虫害。马铃薯忌重茬和与茄科类作物连作,而适宜与谷类、豆类,油料等作物轮作。与这些作物轮作,没有共同病害,营养类型也不相同,有利于前后茬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马铃薯与其他作物最好实行3~5年的轮作制,才能起到减病虫害和调节土壤养分的作用。
5.4加强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的核心是消灭杂草,中耕培土,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为此应强化以下管理措施:适当早播,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在幼苗阶段以早铲早趟,深松垄沟,浮耥浅上土为主;发棵阶段在铲耥同时逐渐加厚培土,消灭杂草,使土松地热;结薯阶段在封垄前深松垄沟,高培土,防止块茎外露,避免外伤和晚疫病菌侵入引起腐烂。
5.5及时防治在大田马铃薯植株现蕾封垄时,应对茂密、湿度高、开花的感病品种田,定点检查,当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深埋,控制向四周蔓延扩大病区。进入初花期后,在晚疫病易发阶段,应定期(7~10天1次)采用瑞毒霉、薯瘟消、百德富等新药对水45kg/公顷手动喷雾或者对水10kg/公顷机动喷雾防治。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