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 蔬菜种植 > 马铃薯种植技术

马铃薯瓢虫

84农业网   时间:2018-03-14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害虫学名〕EpilachnavigintioctomaculataMotschulsky

〔为害作物〕马铃薯瓢虫寄主较多,主要为害马铃薯、茄子、辣椒等茄科蔬菜,也是菜豆、豇豆、瓜类、白菜等重要害虫。此虫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以山区、半山区发生较多。

〔害虫鉴定〕马铃薯瓢虫成虫、幼虫均可为害植物叶片,一般群集在叶背面啃食叶的下表皮及叶肉,残留上表皮,形成有规则的半透明细的凹纹,受害叶片变成黄褐色,并使叶片枯干。最后使叶片出现孔洞,严重的整株叶片变成黄褐枯焦。此虫也可为害茄果,一般在茄果顶部啃成网状纹,受害部分变黑褐,味变苦,影响产量和质量。马铃薯瓢虫又叫二十八星瓢虫,属鞘翅目、瓢虫科。成虫体长7~8毫米,体呈半球形,赤褐色,全体密被黄褐色细绒毛。头扁而小,缩在前胸下。前胸背板前缘内凹,两前缘角突出,中央有1个纵向的大剑状黑斑,其两侧各有2个小黑斑,有的个体其两个黑斑合并为1个斑。鞘翅黄褐色,每个鞘翅上各有14个黑斑,其中基部3个黑斑后面的4个黑斑不在一条直线上,两鞘翅会合处的黑斑有1对或2对相互接触。卵子弹头状,长约1.5毫米,初产时淡黄色,渐变鲜黄色,接近孵化时呈橘黄色。卵成堆,但卵粒间排列松散,不整齐。幼虫老熟时体长约9毫米,体黄色,纺锤形,两端细,中间膨大,背面隆起。体背各节有黑色枝刺,前胸背板和腹部8~9节有枝刺4根,其余各节有枝刺6根。在每个枝刺上有6~10个小刺,枝刺基部为淡黑色环纹。蛹体长约6毫米,淡黄色,体上有黑色斑纹。体椭圆形,背面隆起,其上有稀疏细毛,腹面平坦,蛹体尾端包有末龄幼虫的脱皮。

〔生活习性〕马铃薯瓢虫在我国北方一年发生1~2代,各地均以成虫越冬。越冬的成虫多数群集在山洞里、石缝间、土缝里、树裂皮下、墙缝里以及小树丛中和杂草丛生的地方。于第二年5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越冬后刚恢复活动的成虫不会飞,只能在越冬场所周围爬行,大约经1周左右才恢复正常,飞翔迁移到马铃薯上为害,并逐渐扩散到田间其他作物上。也有的先迁移到保护地内茄子、瓜类上为害,再逐渐转移到其他作物上。6月上、中旬是产卵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第1代幼虫为害盛期。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在8月中旬,至8月下旬老幼虫化蛹,2代成虫出现后可在秋芸豆、秋黄瓜等蔬菜上继续为害一段时间,至9~10月迁到越冬场所越冬。成虫早晚潜伏,白天活动,有假死性,受振动后立即缩足落地不动,并分泌黄色黏液。成虫产卵于叶背面,常常20~30粒在一起,平均每头雌虫产卵400粒。幼虫共4龄,1龄幼虫多群集叶背取食,2龄后则分散为害,并随着龄期增长,食量增加,以4龄食量最大,为害亦重。老熟幼虫即在叶背面化蛹。卵期5~11天;幼虫期16~26天;蛹期5~7天;越冬代成虫寿命较长,约300天;第1代成虫寿命约45天。马铃薯瓢虫喜温暖条件,成虫产卵最适宜温度为22~28℃,若温度在30℃以上即使产卵亦不能孵化,在35℃以上则不能正常产卵。若在16℃以下不能产卵。

〔防治措施〕(1)人工捕捉。利用成虫假死性,可采用振落方法,将振落地面的成虫收集后,集中消灭。(2)人工摘卵块。于雌成虫产卵盛期,组织人力摘除卵块,也可在初孵幼虫期未分散前摘除虫叶,集中消灭。(3)清洁田园。在作物采收后及时清除残株落叶,消灭一部分虫源。(4)药剂防治。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精彩图片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