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84农业网 时间:2020-03-05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日报
房前桃花朵朵,地里桑苗吐新;小楼白墙碧瓦,凉亭精致典雅……2月29日,走进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德峨村,一幅醉人的苗寨春景图展现眼前。
脱贫攻坚战鼓未歇,乡村振兴号角又起。德峨村2017年整村脱贫后,一直把巩固脱贫成效和实施乡村振兴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特别是2019年下半年以来,该村在后援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支持和领导下,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村。
如今,该村按照“一张蓝图定方向、一个团队扛责任、一套标准来执行、一套制度作保障、一种精神干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方法推进乡村治理,初步显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新风貌。
因地制宜种桑养蚕
德峨村是典型的石漠化地区,九分石头一分土。
该村居住着苗、彝、仡佬、壮、汉5个民族,共有705户330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2人。经过几年发展,该村于2017年整村脱贫,目前人均纯收入4650元。
脱贫是基础,持续发展才是目标。“我们进行分析比对,探索尝试,从目前看,种桑养蚕这条短、平、快的发展路子,比较符合该村实际。”德峨镇党委书记蓝家观说,在推动后续产业发展中,该村充分考虑了地域环境,以及群众的种养习惯。
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该村建设了3个现代化蚕房,共计1000平方米。今年该村计划种植桑苗1500亩,目前已新种600亩。当前正值春耕春种,为不误农时,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情况下,该村及时动员群众开展种桑养蚕工作。
培土、施肥、除草……天刚蒙蒙亮,边坡七队的何开田已经在在忙碌着,这成了他们家的日常工作。何开田是村里的贫困退出户,近几年通过种桑养蚕,不但自己脱贫出列,还带动22户群众发展桑蚕产业。2019年,全屯种桑养蚕收入达35万元。“去年底,第一书记帮争取,在我们这里建了3个标准化蚕房,我想今年扩大规模,养40张蚕。”何开田信心满满地说。
“三清三拆”提升颜值
沿着龙洞屯的休闲环山步道,登上民族风情凉亭,全屯风貌尽收眼底。
“龙洞屯能有今天眼前的变化,功于‘三清三拆’,起初有的村民不理解,我们就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做群众思想工作。”德峨村第一书记胡朝晖介绍,他们以示范带动的形式,先在群众基础较好的屯开展整治工作,建起文化广场、篮球场,大家的生活质量提高后,村民们从不理解到支持。
近年来,德峨村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力争通过打造大水井屯带动其他屯。已初步形成“大水井屯模式”,即村干引领,党员、社干带头,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同时,人人出力,户户出工。每家每户都支持改造,一起拆旧房、铺地砖、建花圃、硬化道路。经过村民90天的奋战,大水井屯旧貌换新颜。
示范点正发挥着积极的带动效应。目前,德峨村正按照“一个文化小广场”“一个休闲健身区域”“一个文化传承乡愁馆”“一支好的党员、社干队伍”“一套好的自治管理办法”的建设标准,打造符合村屯实际的宜居村庄。
在“三清三拆”的基础上,德峨村推动乡村振兴,力争做到环境美化、道路硬化、排污暗化、夜晚亮化,让曾经脏、乱、差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共管打造文明乡风
德峨村的美,不仅美在村容村貌,更美在乡风文明。
该村苗族群众占比90%,一些约定成俗的传统习惯曾经难以破除。比如:根据习俗,一个家庭有白事,出嫁女都要送牛,主家则需拿出同样头数的牛,且必须杀完。一场白事,少的杀几头牛,多则十几头,开支很大,很多家庭因此致贫。
近年来,该村坚持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村民的行为习惯,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提倡村里的事就是大家的事,凡是重要事情都通过村民议事会来商量决定。通过内外兼治,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树立新风正气,破除陈规陋习,培养群众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
“大家都想改,但是又不敢做第一人,村规来定,大家都放心了。”该村党支部书记杨文升说,现在办丧事不但时间缩短了,开支也由原来的四五万元减少到万元左右。
见证着德峨村的变化,蓝家观给予很高的评价:“环境美了,乡风更美。”
相关标签:广西农业新闻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