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三农人物

李晓梅:洒下辛勤的汗水 获得丰收的喜悦

84农业网   时间:2018-05-06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洒下辛勤的汗水 获得丰收的喜悦(最美农技员)

——记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李晓梅

本报记者 郁静娴

与老乡们同在一条战线

沧源,俗称阿佤山,也称“葫芦王地”,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地,典型的边境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连片扶贫的滇西边境山区县之一。

从小生活在沧源农村的李晓梅,对于“种一季粮,吃半年,饿半年”的生活场景记忆犹新。她很早就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多学本领,让乡亲们都能吃饱饭。”1986年,16岁的李晓梅考入云南省临沧地区农业学校。求学4年,为减少本就拮据的家庭开支,她只有春节才回家,平时就在学校周边打工。

毕业后,李晓梅被分配到沧源县勐来乡农科站工作,她的农技推广之路由此开启。工作中,她主动向身边老同志请教,深入田间地头向群众学习实践,闲暇时她努力自学,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茶园绿油油,梯田泛金波,哎……阿佤人民唱新歌,唱新歌……”农业技术推广战线上,李晓梅始终和老乡们在一起,白天在田边地头为群众示范演示,晚上则坐在老乡的火塘边为他们答疑解惑。春去秋来,她与群众一起耕耘播种,分享丰收喜悦。

“把地变宽,把天拉长”

结合沧源少数民族聚居、山多地少的实际,李晓梅带领团队,开创性地提出“把地变宽,把天拉长”的思路,开展多业并举,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经济林果+粮经作物”间套种模式和一年三熟种植模式,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间的用地矛盾,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效益。沧源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种一片、收一筐、煮一锅”的状况得到彻底改观,并突破每亩370公斤的单产大关。

她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大春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玉米覆膜栽培、旱作立体栽培、水改旱种等科技增粮项目,示范推广面积220.655万亩次,累计增收4亿多元。截至2016年末,沧源县粮食总产实现了九连增。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李晓梅先后被省、市、县评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称号。“科学技术西代勐(西代勐,佤语:很好),李老师西代勐!”岩帅镇种粮大户田岩布勒载着满车沉甸甸的粮食,笑着伸出大拇指。

二十八载风风雨雨,当年初出校园的少女,如今已锤炼成佤族村寨家家户户口中的“李小麦”“李洋芋”“李苞谷”……李晓梅把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阿佤山的山山岭岭,把丰收的希望播撒在阿佤山的村村寨寨。

奔赴缅北农业科技合作一线

沧源县毗邻著名的缅北“金三角”,禁毒任务重。县内有6个乡(镇)22个行政村与缅甸接壤,中缅国境线纵贯阿佤山区。2012年,李晓梅与8名队员共同奔赴缅北农业科技合作一线。

夏季的缅北阴雨连绵,蚊蝇蛇鼠众多,加之语言障碍,农技推广工作举步维艰。面对困难和挑战,“拼命三娘”李晓梅没有退缩——语言不通就找来翻译,下雨就抢晴指导,路一条一条走、田一块一块看、人一个一个认识……从改种、换土、培肥,手把手推广综合农艺技术措施,引导当地大力发展粮食作物、甘蔗、茶叶和经济林果种植等产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缅北农业科技合作项目中,李晓梅带领的团队共指导当地群众完成替代种植15.31万亩,全面提升了缅北粮食作物的种植水平、管理水平。无数的荒山荒地,覆上了粮食和经济林果,成了硕果累累的粮仓。留驻在异国他乡的,还有大国农业工作者不畏艰辛、顽强奋斗的精神。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