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三农人物

离开农村十年后,农民张立峰为何走上“回头路”

84农业网   时间:2018-06-08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离开农村十年后,他为何走上“回头路”

农民张立峰在30岁之前最想摆脱的身份就是农民。但没想到的是,“逃离”农村十年后,张立峰走上了“回头路”,重新走进那片长满庄稼和充满希望的土地。

农村新面貌,吸引人返乡 

张立峰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大营子乡土庙子村。过去,张立峰觉得这里太“土”,不仅名字土,放眼看到的也都是滩滩弯弯,“走进马兰滩,黄沙冒了烟,地里不打粮,公鸡上了房。”一想起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这段顺口溜,他就更想离开。

上午7点多,张立峰和工人们驾驶着福星凯恩大犁扣地。今年是他回村种地的第六个年头,他准备自己开始单干,承包了400亩地。出生于1981年,穿着夹克、牛仔裤、运动鞋,除了皮肤略显粗糙,张立峰不像个农民,可他的确又做回农民了。

曾经,农村壮劳力大都背井离乡。张立峰也曾认为,只要摆脱掉农民身份,就是人生赢家。年轻人逃离之后,他的家乡一度都是这样的景象:村子空了、田地荒了、耕牛卖了,村里能见到的就是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

在地里翻腾了十多个来回,张立峰招呼工人们停下来喝口水。今年他没有跟风种洋葱,而是精选种子种马铃薯和尖椒。他在周边市场曾做过调研,还认真计算了400亩地的投入和产出。他认为自己和父辈们种地是有区别的,父辈种地都不算账,种什么是什么,收一点是一点。他的算账本事是跟表哥杨久军学习的。

2014年夏天他回家发现,昔日的小村庄早已不是他逃离时的样子了:距离县城8公里的城郊村,交通条件变好了,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土坯房变成砖瓦房,干净的自来水流进家家户户的水缸,撂荒的土地成了香饽饽,村民纷纷承包土地发展规模化种植,走上了依靠产业发家致富的道路。土庙子村居然有了百万富翁,比他年长几岁的表哥杨久军,承包土地发展设施农业,带动村民种植圆葱、辣椒、胡萝卜,有的产品远销香港等地区,而杨久军也成了人们崇拜的“经纪人”,这名种植能手,在城里买了楼房,但还愿意留在农村。

张立峰熟练地打理着农机,偶尔修修补补。他在城里打工当过司机,干过泥瓦工,后来在一家汽车修理厂干了8年的修理工。到了养家糊口的年龄,他的一些小伙伴在城里扎下了根,而他却越来越有一种“既融入不了城市,也回不去农村”的沮丧感,那份迷茫至今回想起来还很闹心。

妻子结婚给他提的唯一条件就是坚决不下庄稼地,这个承诺让他很纠结,在外赚不下个钱,想回老家又对不住妻子。而且,那些年的老家也变了,有的村子成为了城中村,有的被征用成工业用地,有的移民搬迁到其他地方。农村没有了炊烟,没有了鸡鸣,老父亲还经常为摇摆不定的农产品价格而焦心。

夕阳西下,远处的高山耸立,脚下的草丛颜色鲜绿。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经常傍晚跑到金黄的谷地里,干农活儿的父亲弓着背,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很长。

打工的时候,他试探着说服妻子回来种地,讲村里年轻人致富的励志故事,带妻子回乡看农村的新面貌。一番软磨硬泡后,妻子同意他先试试。

种地挣大钱,农民不“掉价” 

回村里的头两年,他还是跟着父亲一起种地,从承包几十亩地开始积累经验。后来干脆大胆往前迈步,从亲戚朋友那借钱又贷了款,承包了上百亩地。2016年加入合作社,承包1000多亩地。

夏天农忙时,夫妻俩一天最多能休息三四个小时,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就得往地里走,不仅自己要干活,还得管理着上百号工人,晚上十一点多才到家,一个农忙季下来,累掉一层皮。当年秋天,他分到了七八十万元利润,全村年收入最高的达100万元以上,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有81户,一半农户收入都超过1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60万元,集体资产累计达到500万元以上。过去穷山村土庙子,成了小有名气的富裕村,张立峰也真正尝到种地的甜头。

张立峰把扣地的视频发在了微信朋友圈。过去他不想当农民,是觉得一说农民就是农村户口、种地的、没文化、没出息、小农意识。现在的他,早已不认为农民的身份掉价了,他经常晒自己的家底:崭新的约翰迪尔拖拉机、新款的青岛洪珠马铃薯播种机,还有他靠种地赚钱新盖的大房子。

如今,逐步脱掉贫困外衣的农村也开始有吸引力了,像张立峰一样,有一批回乡种地、创业的青壮年带动村民争着比勤劳比致富,谁也不愿意当贫困户。既借助好的扶贫政策,更靠勤劳的双手,村民们快速脱贫。张立峰这代人上学前班时,林西县就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开启了漫长而艰难的扶贫工作,而让村民们感受最深刻的是,这几年扶贫列车就像开进了快车道。土庙子村一共有590户,还剩下28户是贫困户,全都是因病致贫。村支书张显发介绍说,因病致贫的困难户享受了林西县大病救治3000元全年兜底的政策、产业扶贫资金买下牛羊,以及利用村集体经济提供信贷资金扶持。

实干谋致富,穷村能繁荣 

不只土庙子有了巨变,过去五年,内蒙古自治区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57万人减少到37.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4.7%下降到2.6%以下,完成1个国贫旗县、13个区贫旗县摘帽的任务。林西县就是自治区第一个申请摘帽的县。

随着十九大的召开,神州大地开启了乡村振兴战略,张立峰更明显感受到家乡从弱正变强:土庙子村通过对集体土地、林地、矿山等资源发包,集体资产不断积累壮大。村里用集体资金给村民补贴4000元养老保险金,60岁以上老人都收到了红包,全体村民还入股了一个15亩地蔬菜水果大棚项目,明年有望分红。为了解决农产品难卖的问题,土庙子村开始转型发展优质、高效、无公害产品,已有4个农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合作社已发展到8家,还规划建设自己的蔬菜交易市场。

脱贫攻坚的脚步没有停止,政府的想法并没有停留在一时脱贫上,更谋着长久的致富。为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业、保障稳定收入,林西县整合调动多方资金,投资43亿元,开工建设扶贫产业园区12处,大力推行“园区+企业+农户(贫困户)”经营模式,重点培育5个高标准、有规模、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扶贫产业园,扶持贫困户发展主导产业,变背井离乡求职谋生为守家就地就业致富。

张立峰决定扎根农村了,他深信未来的农业应该成为对年轻人有吸引力的职业之一。他理想中繁荣的乡村,要打造无污染的农业,种出安全绿色的好粮食,创建干净整洁的村庄,农民不仅从土地中收获果实,还能收获作为一个农民该有的价值感和尊严。

围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内蒙古自治区开始实施“能人强村”工程,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特别是党支部书记队伍,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发展成党员,张立峰也向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他对农民有了新的认识:农村由于种植机械化程度提高,对劳动力需求大大减少,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农民的。农村这片土地的振兴,越来越需要勤劳、有头脑、肯奋斗的人。他期待把农民纳入职业教育系列,提高农民素质,也让农民增强自豪感、自信心和社会地位。

三室一厅的大房子,阳光穿透落地窗,洒落在蛋黄色的地板上,茶几上电动热水壶里的水咕咚咕咚开了,张立峰微笑着给客人们泡茶。从去年到现在,他已经参加了两场农机具培训。他很关心国家的新政策,从网上下载了建设小型家庭牧场的申请表,想着近期再干点大事。(记者张丽娜)

+1

张立峰回头路乡村振兴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