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致富信息

和恋人失踪以后(2006.6.15)

84农业网   时间:2018-03-21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她叫刘玉梅,1998年刚从广东打工回村时,她可跟现在大不一样,当时容貌秀丽的她吸引了众多追求者。

村民:“那可比现在漂亮,当年那也是一朵花呢。”

丁乃民:“好看,当时在南方回来时长得又白又胖,可好看了,不像现在这累得黑瘦了。”

追求刘玉梅的小伙子排成了队,丁乃民却没敢去凑那热闹,当时他已经25岁了还没人给介绍对象,村里人对他的评价可不那么好听。

村民:“东游西逛,不正经干活,别人都说他二流子。”

村民:“说不上媳妇,在地方简称就是筛漏的。”

丁乃民不务正业,家里又穷,当时住的是两间土坯房。他做梦也没想到,千挑万选后,刘玉梅却把绣球抛给了他。

刘玉梅:“我爱他,我先追求的他,傻人你让他去干坏事,他也干不了,想干坏事的人他一定就是头脑够用。”

丁乃民:“特别惊讶,寻思这终于有人看上我了。”

刘玉梅主动追求丁乃民的消息传开后,村子里立即炸开了锅。

村民:“认为有点不太合适吧。”

刘玉梅的母亲:“不乐意,想着他家困难,我这个闺女长得俊,意思找个有瓦房的,有钱的。”

不管别人怎么看,刘玉梅大胆地和丁乃民谈起了恋爱,并且开出了一个条件,让丁乃民改掉恶习正经干活,以后过上好日子。

丁乃民:“我不让她失望,步入正轨,把将来的生活走下去,一定走出一条明光大道。”

刘玉梅:“我认为他能做到,反正我用我一生的幸福,往他身上押宝。”

记者:“正当村里人对丁乃民和刘玉梅谈恋爱议论纷纷时,1998年3月,两个人突然在村子里消失了。他们去了哪里?今后的生活会怎么样呢?”

(六年后)

2004年6月,丁乃民返回了村子,随他一起回来的不光有刘玉梅,还有他们已经5岁的儿子。夫妻俩没有回村,他们拿出攒下的3万多元,在离村子2公里的地方建起了一个2、6米高,200米长的温室大棚,并且放出话来,要在里面种出2米高、亩产1万多公斤的茄子来。

村民:“就好像说神话里的故事似的,没有那么高,没见过那么高的茄子。”

村民:“你再干不成,好几万元扔了,往后日子怎么过?”

村民的讥笑丁乃民没有放在心上,他盘算着这回自己一定要争口气,再不能让人小瞧了。

丁乃民:“我肯定不能让他看我笑话,不管怎么为难我肯定把它搞成功了。”

2004年8月,丁乃民在大棚里种上了茄子苗,为了方便管理,他和妻子就在大棚边上搭起小窝棚住了下来。10月份,丁乃民的茄子长到60厘米高了,此时他发现,茄子不再往上长了。

丁乃民:“后来真不长了,开一个花掉一个花,它就不结果了。”

好好的茄子怎么突然就不长了呢,丁乃民仔细进行了检查,可是根本找不到原因,这让他心急如焚。

丁乃民:“你一旦失败了,那肯定丢人,那得多少人耻笑你,说你看净瞎搞,在外面干几年回来净瞎整,能整了吗?”

记者:“其实,丁乃民并不是空口说瞎话,2米高的茄子他原本是亲手种出来过的,那么夫妻俩在外出的几年里究竟经历了什么事情呢?”

1998年3月,丁乃民和刘玉梅离开家乡后到辽宁海城郊区打工,给一个种植户种茄子。他们发现这家的茄子和以前见过的大不一样,不仅茄子瓤里没有籽,个头也大,每个都有1斤多重,最让他们奇怪的是,这里的茄子怎么摘也摘不完。

丁乃民:“正常的话采收期就是两个月,它就是不停地摘,摘一茬还有,摘一茬还有,从栽上到完事就是8个月,当然羡慕了,看人家把那菜摘出来往商贩那里一卖,回头就换成钱了,谁不眼热啊。”

丁乃民一打听才知道,人家是用野生茄子品种日本“托鲁巴母”和本地茄子进行嫁接,采摘期长达8个月,亩产达到1万多公斤,植株也能长到2米高,还特别耐寒。丁乃民想到老家因为气温低,冬季用普通温室种植茄子很难成活,反季节茄子都要从外地购进,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丁乃民:“想法就是想学会了自个儿干。”

记者:“那他不告诉你怎么学?”

丁乃民:“偷着学。”

因为有技术含量的环节这个农户都不让别人插手,丁乃民和妻子商量,来个分工合作,刘玉梅专学怎么嫁接,丁乃民学习授粉和管理。一个月后,刘玉梅这里先有了收获。

刘玉梅:“取它们俩最合适的地方,这样把它这个根部去掉,它俩的斜度必须一致。要是切的角度好了,成活率占90%,要是切的角度不好,成活率占50%至60%。”

为了学好技术,丁乃民夫妇俩白天干活,晚上还回去交流。1999年6月,丁乃民在农户家里吃饭时意外地发现,最后一茬户主留着自己吃没有人工授粉的茄子是有籽的,此时他才明白,给茄子打的授粉药里还混有控制茄子无籽的药。但是每次授粉都是户主配好药再让丁乃民打,怎么弄清配方呢?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丁乃民:“他配完药走了之后,他用的那些东西我都把它拿下来,偷偷揣到自己挎兜里拿回去。”

记者:“药外面的包装袋?”

丁乃民:“对,包装袋,拿回去自个儿再看去,当时你要拿起来看的话,它肯定得怀疑你。”

为了多攒点资金,丁乃民夫妻俩直到2004年才回到老家,他们结合当地气候情况,建起了自己改造设计的大棚。

丁乃民:“一面是塑料薄膜,后面全是墙,墙后面使劲堆土,堆土都是在2米高吧,厚度是在1.5米,它们有一个坡度吧,上面放一些玉米秸或者稻草什么的。”

明明是全学会了,十拿九稳的事,怎么到了家里茄子就长不到2米高了呢?丁乃民寻思会不会是茄子得病了,他给茄子分片打了几种药,一周后他发现,有一片茄子的花不落了。

丁乃民:“它就是管腐烂病的,在人家那地区冬季暖和可以放放风,通通风,因为这地方气温还是低,棚老是关着,就是长期闷着,就像人缺氧那种情况造成的。”

丁乃民立即给茄子打了药,在天气好时还给茄子棚通通风,茄子的病完全控制了。

记者:“2004年11月,丁乃民收到了他的第一茬茄子,嫁接后的茄子个头比较大,一般每个都在1斤半左右,最重的可以达到了2斤。丁乃民决定把他的茄子送到县里的蔬菜批发市场去销售,那么这种在本地市场上从来没有过的大个茄子销售情况会怎么样呢?”

商贩:“当时他拿这个茄子是比较大,不过我们这儿一开始认识不了,小一点的比较好推销一点。”

商贩卖惯了外地的小茄子,丁乃民的大个茄子比外地茄子每公斤低2角钱他们也不看好。丁乃民和妻子商量,要找出自己大茄子的优势作为卖点。

刘玉梅:“种这个品种就是大的,二斤一斤半左右那样,好削皮。”

刘玉梅认为,茄子大好削皮,这对于每天用菜量较大的宾馆饭店来说很适用。2004年12月,丁乃民背着茄子来到县里的一家宾馆,一进门他就帮厨师削起了茄子皮。

宾馆厨师:“一盘菜削一个就够,以前需要三到四个,又费时间又浪费得多一些,茄子的质量比较好,无籽,利用率也挺高的,肉质也特别好吃。”

这家宾馆当场和丁乃民达成了供货协议,每公斤出价比外地茄子高出2角钱。茄子好削皮让丁乃民找到了突破口,他把销售方向从零售市场转向了宾馆饭店。

记者:“经过一年的试种,丁乃民的2亩地产出了2万多公斤茄子,卖到了4万多元,效益是非常的不错。2005年9月,到了又一年嫁接育苗的时候,丁乃民却决定要把自己辛辛苦苦学到的技术传授给村里人。”

村民:“他说就是他说的吧,不可能那就是不可能。”

村民:“没见到成果呢,谁敢跟他种啊。”

丁乃民想发展农户种植,形成规模后自己再做销售,可因为以前在村里名声不好,村民们并不放心跟着他干。推广受了挫,丁乃民并不着急,从不出门的他突然天天往外跑起来。一个月后,他以0、4元一粒的价格从辽宁省一家种子公司买回了1000粒茄子种。

丁乃民:“介绍说它株高在3米,产量在1.5万公斤,就是布利塔,荷兰引进的新品种,我就想尝试一下,以株高来吸引更多的人。”

丁乃民打算用荷兰布利塔与本地茄子嫁接,种出更高的茄子来。2006年3月,下功夫种出了将近3米高的茄子后,丁乃民开始请村里人到大棚里参观,不过这一次,他想吸引的可不光是村里人了。一个月后,丁乃民期待的结果终于出现了。

镇政府领导:“咱们镇里看了比较好,往县里和市里也报这方面材料,县里市里记者知道以后,也多次到这儿来采访。”

通过媒体的报道,丁乃民和他的茄子一下子出了名,吸引了全市各地的很多种植户来参观学习。

参观农户:“这一棵秧子结多少茄子?”

丁乃民:“这一棵秧子结七八十个,你看这原来结的都是茄子,这都是茄子,这都摘完了。看咱的茄子,它都是无籽茄子。

参观农户:“没籽?”

丁乃民:“没有籽,你看里面的瓤没有籽,你吃着还甜呢,可以生吃,可以试尝。”

参观农户:“没籽,确实好吃,真不错呢。”

参观农户:“一棵秧都是结七八十个果,你像我们自己家种那个,那果还不大,一棵秧也就弄几元钱,人家这一棵秧就弄二三十元钱,这比我们的差多少?”

茄子出了名,要茄子的人也找上了门,现在想要到丁乃民的茄子可得费点周折了。

商贩:“别人不给,你得给我吧,是不是?我这长年给你往外拉菜,冬季夏季我都给你拉,经我手过多少钞票,钻到你的手,找点,给老主顾找点,别人不给给嫂子摘点。”

丁乃民:“尽可能一会给你找点吧。”

紫茄子的个头并不大,单个重量只有300多克,水分也比绿茄子要少,原本丁乃民只是想用茄子秧的高度吸引人的眼球,至于这种茄子怎么销,他还真没认真想过。不过出乎他的意料,现在紫茄子可比绿茄子卖得好。

商贩:“饭店一般都是烧茄子,削皮的,在咱农村来说就是炖菜,炖茄子,比那绿茄子水分少,炖出来特别好吃,面糊还是滑溜的。”

现在,已经有8个种植户跟着丁乃民种起了茄子,种植面积达到40亩。2006年4月,丁乃民被评为“通辽市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以前这个被称为二流子的人终于扬眉吐气了。

丁乃民:“在新闻媒体方面,电视画面上咱也露面了,见着我都管我叫老板了。”

记者:“不一样了?”

丁乃民:“对,不像原先那样谁也瞧不起了。”

村民:“还是有头脑呗,还能干。”

丁乃民出了名,最自豪的还是他媳妇--刘玉梅了。

刘玉梅:“现在你看人家茄子种好了,事业也干大了,可不像以前那样二流子了,真没看出来他是一个这样的人,老百姓这样评价,我听了心里非常高兴,也非常自豪吧,证明我的选择还是正确的。”

编导:张辉 摄像:张华君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