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农业网

地区: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龙江

地区:江苏|江西|辽宁|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

行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鸡|养蛇|养鹅|养鸭|养龟|养虾|养蟹|养鹿|养蚕|黄粉虫

行业:水稻|玉米|花生|小麦|大豆|茶叶|棉花|油菜|鹌鹑|牛蛙|黄鳝|泥鳅|蚯蚓|养驴|养蝇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致富信息

[致富经]了不起 中国农民 第三集 走四方 20181219

84农业网   时间:2018-12-25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北京新发地,亚洲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北京的菜篮子。日吞吐蔬菜水果3.2万吨,数万人在这里创业。他们在这里奋斗,扎根,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在40年前,城市,是他们梦中的远方。

[致富经]了不起 中国农民 第三集 走四方 20181219

刘运田:我基本上就是2点半起床。

每天凌晨2点半起床,刘运田的这一习惯,已经坚持了20多年。

凌晨3点的北京,在新发地被重新定义,这里大多数人的一天,都从此刻开始。

2018年,是刘运田到北京的整三十个年头。在这座城市,她已经有了一席之地,她的水果公司年销售额超过30个亿,这些聋哑少年都是她资助的。从身无分文,扒着火车来北京的农村女孩,到现在成为有能力资助他人的亿万富翁,刘运田依然保持每天早起干活的习惯。出身农村的她始终相信,吃苦耐劳是自己的根本。

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年,经济率先起飞的东南沿海地区诞生了一个全新的名词---打工妹。这个带有强烈命运气息的称呼迅速席卷全国。在那个年代,生存,出路,胆识,机遇,任何一个词汇都有可能酝酿出一个农村女孩截然不同的未来。跟大多数进城追求新生活的农村女孩不同,刘运田进城,是为了还债。

父母是果农,刘运田的童年味道是苹果的香甜。

刘运田:我就想,等我长大了把我们的苹果,把它卖到北京天安门去,我当时就有个愿望。

刘运田不会想到,多年后的自己居然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这个愿望。

15岁那一年,母亲的一场重病让家里欠下十几万的外债。1988年,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十几万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一天深夜,就在这间老屋,刘运田跪在熟睡的父母床前,磕了3个头,立下一个誓言。

[致富经]了不起 中国农民 第三集 走四方 20181219

刘运田:磕了三个头,我说我发誓,我出去了一定把你们救出来,我一定把我妈妈的病治好,让我爸爸不那么发愁。我只要出去,就一定有出路。我就是想去北京,特别想去北京。

用一种近乎悲壮的方式,刘运田连夜离开了那个生活十五年的村庄,搭上开往北京的火车。就在同一年,福建宁德,一个叫潘邦炤(ZHAO 读一声)的人,只身前往一个更遥远的地方。

珀斯,澳大利亚第四大城市,位于澳大利亚西海岸,因为它与地球上任何一个大城市的距离都十分遥远,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城市。潘邦炤,在这座城市,孤独的生活了8年。

1977年,中断了10年的高考得以恢复,570万城乡青年走进考场,要用知识改变命运。

1985年,"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十二字方针出台,一场史无前例的出国潮席卷全国,那是国门初启的黄金年代。

1988年,福建宁德,一个叫霍童镇的地方,小镇青年潘邦炤,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致富经]了不起 中国农民 第三集 走四方 20181219

潘邦炤:改革开放,这个政策很好,大家都有机会出去,写了一封信给美国,写了一封信给英国,写了一封给澳大利亚,当时澳大利亚最早回信,所以就来澳大利亚了。

潘邦炤出身农村,1988年大学毕业后在银行工作。为了出国,他辞去工作,还借了2万多元,这相当于他当时20年的工资。所以来到澳大利亚,他要想办法赚钱,同时,他还有另一个打算。

潘邦炤:听说打工都能赚很多钱,在这里打工一两年,都可以回家买一个房子,何乐而不为,当时就这样出来。

在那个年代,出国的人中,像潘邦炤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上世纪八十年末,世界范围内上演了一幕幕的中国式奋斗。

潘邦炤:找好的工作没那么容易,但是一般零工是有的,给人家送广告,给人家家里拔草,人家家里搬家给人打扫卫生,一小时至少8元澳币。

记者:当时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是什么。

潘邦炤:洗碗。

两年之后,靠着打工,潘邦炤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有了一定的积蓄。本想赚一套房子的钱就回去,可他却留了下来,还赚出了亿万财富。

这首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直到今天都是老潘的最爱。这首歌陪他在珀斯度过了最初的8年。8年,那一张回家的票他始终没有买; 8年,他记忆中的家,是跟妻子的一通通越洋电话。

潘邦炤:打电话,电话费又贵,我一打电话她那边就哭,后来发现电话账单是16万澳币的电话账单,当时我买一所房子才9万6.

八年,16万澳币的电话费,按照当时的汇率来算,相当于大约100万元人民币。

一百万,只是潘邦炤在澳大利亚创富之旅的开端。而此时,漂泊在北京的刘运田,也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财富人生。

刘运田来到北京的第一个落脚点,就是这片位于北京西五环卢沟桥附近的社区。她当过保姆,卖过鸡蛋,当过饭店服务员。那时候,打工虽然包吃包住,但一个月再怎么省,也赚不到100元钱。有一天,刘运田咬咬牙,借了300元,租了一辆三轮车,开始蹬着三轮走街串巷卖苹果。

刘运田: 起点比别人低,农村来的孩子,没机会上大学,但是当我们有选择的机会的时候,改革开放给我们一个机会,我们有一个点,我们可以创业呀,你知道吗?

上世纪80年代,农贸市场井喷式发展,给个体商贩提供了发家的舞台,刘运田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会。每卖出一个苹果,刘运田就朝她的目标更近进一步。

[致富经]了不起 中国农民 第三集 走四方 20181219

刘运田:我说我一天必须得赚多少钱?一百块。

1990年,北京市职工人均工资是一个月200元左右,而刘运田给自己定下了一天100元的目标,这意味着她一天必须卖出2000斤苹果。

刘运田:那时候不流行让人尝,但我决定顾客只有尝了才会买。当时我还舍不得买刀,一把刀要一两块钱,我就给他们掰开。这次这个阿姨尝了,下次她准买我的,我说多少钱就多少钱。

一年之后,刘运田用卖苹果赚到的3万元做本钱,去批发市场租下一个摊位,成为水果批发商。当时,在整个大钟寺批发市场,刘运田是第一个给水果分级的人,而当别人分出4个等级的时候,她已经分出了8个等级;当别人把水果卖给小商贩时,刘运田已经开始跟超市合作。

五年之后,刘运田实现了当初在父母床前立下的所有誓言。

[致富经]了不起 中国农民 第三集 走四方 20181219

1978年到2010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世界经济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口大国能创造这个数字。改革开放,大潮汹涌,万象更新。当时代折射到刘运田身上,从打工妹到个体商贩,再到创立水果经销公司,她的发家轨迹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推进。当初那个连夜偷跑到北京的农村女孩,已经跟随着时代的脚步,悄然发生了变化。

刘运田:九几年的时候,腰上别一个BP机,这边一个大哥大,这边一个大哥大。

2001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座古老而又鲜活的城市。似乎就在一夜之间,全世界的商人都要跟这个今非昔比的国家做生意。可刘运田比任何时候都明白,新格局的背后,是机遇,也是挑战,要么借势而起,要么淘汰出局。

现在正在举行的是努嘎人欢迎客人的仪式,用火点燃当地特有的植物,火熄灭之后让客人触碰并闻到香味,他们相信这样能带来好运。

努嘎(Noongar)是澳大利亚的一支原住民部落,主要分布在西澳南部。原住民是澳大利亚最早的居民,大约4万年前就定居在这里。

今天的到访,老潘有一个重要任务。他要把这些蜂箱免费送给努嘎人,并教他们用现代技术养蜂。

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收入普遍偏低,很多人依靠政府救济,而努嘎人所在的班伯里,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老潘希望通过养蜂能够让努嘎人提高收入。而这一举动也是他财富计划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让时间倒回到1993年。

[致富经]了不起 中国农民 第三集 走四方 20181219

那年,潘邦炤得到去一个造船厂打工的机会。上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出品的船享誉全球。潘邦炤也十分珍惜这个机会。整个船厂,他最能吃苦,技术也突飞猛进。可谁都没想到,3年之后,老潘突然自立门户,从打工者变身船厂老板。

潘邦炤:说造船厂那是好听的,给自己找一个合法的理由,自己给自己打工,我一天干12个小时还是24个小时没人管我。

当时在澳大利亚,对打工有严格的时间规定,一天不能超过8个小时,但如果给自己工作,那就截然不同。为了每天多干活,多赚钱,老潘就这样成为当地第一个华人船厂老板。

刚开始,船厂的生意并不好,直到老潘在报纸上打出一则广告,局面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潘邦炤:你只要敢想,我就能给你做出来。

早在20多年前,潘邦炤就提出了现在制造业普遍追捧的私人定制,这句广告语迅速迎合了客户的心理需求,登出去不到一个月,订单纷至杳来。从小船,到大船,到后来,一些豪华游轮的部分船体都找到他做。可以说,是老潘引领了西澳造船业的一次革新。他的船厂很快能和当地存在多年的大型船厂一较高下。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在海外生根发芽,在西澳,人们都知道,有一个中国人,带领一百多个澳大利亚人造船。这在当时是不多见的现象。

[致富经]了不起 中国农民 第三集 走四方 20181219

潘邦炤:当地的年轻人来工厂找工,他就不理我,他说他要找老板,要去找其他人,其他的我的工人。后来我的工人又把他带来见我,后来他就感觉很尴尬。

造船给老潘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到珀斯的第八年,他把家人也接了过来,家人终于团聚,财富也水涨船高,可就在2008年,老潘意识到金融危机会对造船业产生冲击,他果断停掉了船厂,投身一项甜蜜的事业。

每到花期,老潘和Steven都会寻找合适的森林,然后像这样拿着望远镜观察,如果这片森林今年的花开得好,他们就会把蜂箱搬到这里,让蜜蜂采蜜。

Steven曾经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和老潘一样,对养蜂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老潘之所以投入全部身家去养蜂,却是因为一种树。

澳大利亚,桉树之国,世界上有几百种桉树,可其中一种桉树,全世界只有西澳才有。

红桉,仅生长在西澳南部,一般可长到40米高,存活上千年。澳大利亚经常发生森林火灾,可红桉树过火后,不但不会烧死,反而会生长的更加旺盛,犹如凤凰欲火重生一般,当地土著人便视其为神树。红桉树蜜更是他们千百年来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原著民:我不用糖,只放蜂蜜,因为蜂蜜更自然。红桉树蜜,世界上最好的蜂蜜。

[致富经]了不起 中国农民 第三集 走四方 20181219

除了作为食品,当他们出现溃疡,烫伤时,也会使用红桉树蜜来涂抹伤口。即使在澳大利亚,红桉树蜜也极其珍贵,老潘看到了商机。

这些像大块香皂的东西,是蜂蜡。

潘邦炤:非常香。

6斤蜂巢才能提炼一斤蜂蜡,蜂蜡能入药。每年,蜂蜡都可以给老潘带来一笔可观收入。可他视若珍宝的红桉树蜜,却没有着急出手,而是酝酿着一个惊艳亮相的大计划。

而北京的刘运田,却要用一颗“臭”水果升级财富。

有这样一个说法,世界上分为两种人,一种是讨厌榴莲的人,另一种则爱它如命。

全世界的榴莲有200多个品种,这个浑身长满硬刺,散发浓郁气味的水果,让一类人被赋予一个称号---“榴莲控”,而对于榴莲控来说,榴莲品种众多,王者只有一个。

猫山王,只生长在马来西亚,且以彭亨州出产的品质最佳,跟其他品种的榴莲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在猫山王果实的底部,有一个类似五角星的形状。

[致富经]了不起 中国农民 第三集 走四方 20181219

猫山王的果肉颜色金黄,口感绵密,味道浓重,层次过度自然,赢来全球拥趸无数。

6到8月是猫山王第一个成熟季,这些系上绳子的都是要出口的猫山王,因为如果掉到地上就会影响美观。但长期以来,猫山王只允许以冷冻果肉的形式进口到中国,而就在2018年,两国有意向让新鲜猫山王带壳进入中国,对于中国的榴莲控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马来西亚农业部部长:有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进行一个特别会晤,以加强两国之间的商贸关系。

听到风声的刘运田,迅速行动起来,她希望成为第一个把新鲜猫山王进口到中国的人。

从2001年开始,刘运田把眼光放在了当时市场上很少有人做的高端水果上,这一次,她又先人一步,在全国和东南亚国家地区建立水果合作基地,水果从基地直接卖到消费者手中。

这些吊着长的小西瓜,是刘运田看中的一个全新品种,一个西瓜只有普通西瓜的五分之一那么大,可价格却是普通西瓜的十几倍。

刘运田:手撕西瓜,手撕西瓜的意思是直接剥皮,而且它的水分非常多。

经济腾飞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水果消费大国。每年,智利70%的车厘子,菲律宾出口的50%香蕉,越南80%的火龙果都销往中国,中国市场赋予全世界水果一个崭新的格局,而刘运田总能稳稳把住时代的脉搏。今天,“一带一路,水果带路”也成为她的企业宣言。

当初那个借300元创业农村女孩,2018年,企业全球销售额达到30个亿。

这个空间略显紧张的蜂蜜加工厂,是有多年造船经验的老潘最得意的作品,整个澳大利亚,只有他才有。看起来其貌不扬,但却有个特别之处。原来,这个加工厂就建在一辆卡车上,在哪里养蜂,卡车就开到哪里,就地加工出蜂蜜。这样可以杜绝环境的二次污染,最大程度保持蜂蜜的新鲜。

蜂蜜,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由昆虫采集并酿造的食物,天然蜂蜜中都会存在一些微生物细菌。为了让蜂蜜更纯净,从而最大程度突出红桉树蜜的营养成分,车轮上的加工厂,是老潘给蜂蜜上的第一道保险,而最核心的保险,还要靠一个人。

彼得德清博士,澳大利亚著名养蜂专家,他和妻子珍妮一辈子都在研究蜜蜂。彼得博士有一项专利,就是制造无菌蜂王,无菌蜂王繁衍的蜜蜂后代再酿造出的蜂蜜,细菌数近乎为零,还能更好地保有蜂蜜的营养成分。在彼得博士的技术支持下,老潘的红桉树蜜以一个更纯净的姿态亮相,这也成为他的一道独特招牌。2018年,他的蜂蜜全球销售额达到3600万人民币。

从打工到创业,再到驰骋国际商海,中国人以一种更自信的方式携手世界。

罗娜,努嘎族原住民艺术家,这些画的灵感来自她从小生活的丛林。未来,老潘要专门出一款特殊的蜂蜜,蜜蜂由原住民所养,他们的画作为包装。老潘相信,主打原住民特色的蜂蜜一定会畅销,这样不仅能帮助他们提高收入,还能传播这个古老民族的文化。

从贫穷落后到奋起直追,再到仗义相助,中国人给这个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经济时代赋予了一股侠义色彩。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今天,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让全世界为中国而振奋。老潘说,他迎来了自己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家人群像: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致富经]了不起 中国农民 第三集 走四方 20181219

海外30年,老潘已经儿孙满堂,可萦绕于心的始终是那份乡愁。

全家人群像:祖国您好!

这是栉风沐雨的40年,这是筚路蓝缕的40年。

路在脚下,走遍四方,今天,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农民,开始了更了不起的远航。

84农业网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任何关系,请网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84农业网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84农业网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仅作为参考。

阅读排行榜